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儿童文学的发展轨迹及创作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儿童文学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时期:第一个发展阶段是20世纪50-60年代,第二个发展阶段是70年代末和80年代,第三个发展阶段是90年代,第四个发展阶段是新世纪.在不同的时段,儿童文学都呈现出独有的时代特征和审美追求.总体看来,当代儿童文学的创作倾向有四个方面:一是现实主义的风格,二是教育主义的创作倾向,三是童年情结和生命意识的体现,四是儿童本位的立场.  相似文献   

2.
中国原创儿童文学作品在发展中传承本民族文化精粹和精神内涵,抒写中国儿童的喜怒哀乐,带有浓厚的中国气息和中国背景,并且逐步重视中国儿童的阅读体验,展现了与世界儿童文学作品的相互融合,和走向更广阔流通市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儿童文学创作因遵循儿童本位观念,所以语言使用必须浅显。但浅显不等于浅陋直白。儿童文学是“浅语的艺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儿童文苑因“小人读大书”现象而导致深度追求之悖论观念的提出。深度追求不仅是当代文学精神特征的表现,也是读者智力水准的表现。深度追求是为了体现童年现象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4.
当代儿童文学作品对科技主题的表现可归为三种形态,标示着作家的思考逐渐向合理化方向靠拢。以《小灵通漫游未来》为代表的儿童文学作品把科技描写得无所不能,认为通过科学发明人类将会创造一个光辉灿烂的黄金世界。周锐等作家的儿童文学对科技潜在的巨大风险提出质疑,发出"反科技"的声音。班马等作家站在更为理性的立场,以幻想小说表明通过科技能够建立一个和谐的文明的生态型社会。  相似文献   

5.
开放性与民族性:中国儿童文学的现代品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6.
儿童化伴随儿童学的萌发而产生。儿童本位观念源于西方人主义思潮。贺宜于上一世纪50年代在我国首倡儿童化。茅盾主张儿童学顾及儿童特点,而不能“拔苗助长”。80年代班马提出“儿童反儿童化”观念和“小人读大书”现象,批评儿童学创作不能一味“浅显易懂”。成人化理论促使创作突破了昔日存在题材禁区,极大促进了我国当代儿童学的发展繁荣。  相似文献   

7.
方卫平认为儿童文学的民族性与现代性问题极富张力和理论生长性 ,对它的关注将有益于儿童文学知识体系的进一步深化与完善 ;张永健认为中国 2 0世纪儿童文学既是民族的 ,又是开放的 ,以两者的统一活跃着自己的生命 ;孙志军分析了 195 0年以后的“十七年”、新时期前 10年和近 15年三个研究范式的转换 ,展示出当代儿童文学研究的发展脉胳及现代性品格的生长 ;王泉在分析《哈利·波特》成功的原因后 ,阐释了儿童文学应高扬民族性与儿童主体意识的问题 ;蔡莉莉具体从主题、形式和艺术创新三方面阐析了新时期儿童戏剧创作的现代性问题 ;王念灿从三方面阐明了中国儿童剧的民族性品格 ,从中窥见其基本面貌和发展轨迹 ;曾庆江在分析新时期儿童诗的开放性后指出 ,在全球化语境下 ,开放性是儿童诗具有现代品格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的蒙古族儿童文学创作,在充分表现民族传统和呈现现代化意识中寻求某种关联性和相通性。在广袤的草原上,这些生于斯、长于斯且具有更为宽阔的视野的儿童文学作家们,将他们所深切体悟到的变化呈现于笔端。他们不仅表现美好的理想,展示真善美,而且开始更加深切地展现草原上新一代少年的朝气、希望和精神。  相似文献   

9.
从重视情节到淡化情节 --中国当代儿童文学悖论现象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余年前,中外儿童苑始终向往故事情节的传统魅力,始终把情节的趣味性视为一条不可更易的美学原则,但是,改革开放促使西方现代艺观念登陆中国之后,少年儿童的阅读兴味和作家对于生活的审美标尺相应发生了巨变,于是造成昔日传统艺观向崭新艺观的嬗变,造成儿童小说从注重情节向淡化情节的转移,造成学空灵美现象的产生,昔日那种形式单一,表现手法陈旧和艺术风格呆板的弊病,终于通过作家们的创新突破而得到救治。  相似文献   

10.
民族儿童文学创作中的发展与突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2007年少数民族儿童文学创作中可以看到,无论是小说还是童诗、童话、散文,都自然地显现出儿童文学民族性的丰富和美丽,而儿童文学民族性又自然地与当代性、儿童性相交融。中国少数民族儿童文学发展到现在,虽然仍处于弱势,却面临着新世纪以来的最好时机。可以看到,来自各方面的鼓励和倡导,已经和正在显示出对少数民族儿童文学创作的整体促进。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法律化是一个具体类型的法律化。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法律也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样一个特定时期的阶段性化,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法律化的组成部分。民族性特征、开放性特征、时代性特征、历史进步性与时代局限性并存的特征是当代中国法律化具有的突出特征。  相似文献   

12.
通过阐述中国当代创作方法理论的历史回顾,创作方法理论在20世纪50年代的发展与挫折,20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70年代创作方法理论的争论与发展;20世纪80年代创作方法理论的反思与再认识,追踪当代中国创作方法理论的发展轨迹,对于指导今天的艺术创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钟春林 《文教资料》2013,(13):36-37
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很多高职高专的小学语文教育专业都把儿童文学课列为核心课程。儿童文学的儿童性和文学性决定了儿童文学的趣味性和审美性。在高职高专,一堂好的儿童文学课不仅要传授儿童文学知识和培养儿童文学的阅读指导能力等各项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通过儿童文学作品回到美丽的童年,受到儿童情趣的陶冶和熏陶,感受到孩子的可爱。一个高职高专儿童文学课老师应该从美育的角度切入,突出文学性和儿童性,想方设法让每一堂课都充满欢乐的笑声或晶莹的泪花。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发生与清末民初外国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外国儿童文学作品的大量译介,启发与影响了中国现代作家的儿童观的生成,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8,(1):185-187
中国儿童文学伴随着中国的历史产生、发展,在外在环境的潜移默化中于不同的历史时期以形式各异的题材和风格迥异的内容塑造着一代代的中国儿童。儿童文学作为成人的思想载体,从不同的角度映射出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和价值取向,显示出鲜明的民族特点。在这些文学作品影响下的中国儿童,亦或说是中国人民,在一定程度上也展现出了相似的价值取向和人生态度。本文以汉族童话故事《碧玉蝈蝈》为例,依据前人对民族价值观含义和分类的解读,对《碧玉蝈蝈》所体现的典型的中国传统民族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进行了分析探讨,旨在为更好地认识儿童文学对儿童心理成长所可能产生的潜在影响提供新的视角,从而为儿童健康地成长创造出更好的人文环境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17.
中国近代儿童文学理论发展对中国儿童文学的现代化进程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在中国近代儿童文学理论发展中,梁启超、徐念慈等人起了奠基作用。中国近代儿童文学理论发展的脉络和儿童文学的相关文献需要得到重新评析与解读。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代中国儿童文学创作中,简单的将其归于说教、自我保护的工具,甚至糊弄孩子的"小儿科"的陈旧观念盛行,哲理性美学智慧的丢失是我们必须正视的问题,文本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论证哲理性的可行性和重要性,并从当代儿童文学创作中哲理性缺失的原因探求中去呼吁哲理性美学的回归。  相似文献   

19.
20.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孕育着经久不衰的经典,几千年来生生不息,身为华夏子孙的我们,一直洙浴在五千多年辉煌灿烂的文化历史传统中。传统文化是一种流淌深远而又包罗万象的精神存在,具有整体性的精神特质。在急速变化的国际设计中。呈现出多元化的设计态势,可是这些发展与演变依然建立在丰富的传统文化上。这要求我们在传统的审美观念中。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来充实当代设计的感染力与表现力,塑造属于东方的设计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