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高我市校外教育基地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敏 《成才之路》2009,(11):8-8
科学发展观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也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必要条件。因此,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加快社会发展,大力发展教育。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强调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内容,突出社会发展的主体价值是它高于其他有关社会发展学说而赋予自身真理性的关键之所在。马克思的发展理论对解决我们今天社会主义的发展问题仍有实质性的理论和方法论的指导意义。科学发展观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从实际出发,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努力把握发展的客观规律,汲取人类关于发展的有益成果,充分肯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而提出来的。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的发展理论鲜明地贯穿着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人与自然之间良性互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讲,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的发展思想,在理念上是一脉相通的,后者是前者的一个首要的思想来源,前者是对后者的继承和重要发展。  相似文献   

3.
人文社会科学要更好地为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服务李文海最近召开的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在提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时候,特别强调了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问题,指出:“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和保证。...  相似文献   

4.
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建立健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仅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也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从资源管理角度来讲,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际上是职业教育资源在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过程中优化配置的体现。通过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以资源共享推动校企深度融合,促进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是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德国职业教育,正如其对经济和社会的推动力一样,举世瞩目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通常被称为“经济腾飞的翅膀”、“经济发展的柱石”,甚至是“民族存亡的基础”。德国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其专业结构、层次结构必须适应产业结构、劳动力结构的变化,适应知识经济、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需要,做到与时俱进,为德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德国职业教育体系结构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经验,为我国构建完备的职业教育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人才培养质量是整个高等教育质量的基础和核心,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任务,是高等学校各项工作的基本出发点。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大幅提升、社会的快速进步和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各领域对经管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尤为迫切,这就要求高等学校要主动适应社会需求,自觉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努力对本科人才培养进行不断探索和改革,力求找出与经管类人才培养特点相适应的培养机制,以培养出在数量上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在结构上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需求相适应,在素质上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相适应的经管类人才。经管类人才的培养不仅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未来,也是我国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因此,研究经管类人才培养改革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教育协调发展”内涵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促进教育协调发展是当前我国教育政策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但有关"教育协调发展"内涵的理论研究还很薄弱."教育协调发展"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其实质是实现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是指教育发展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促进教育协调发展是我国教育普及化水平日益提高后迫切需要面对的课题,判断教育发展协调状况的主要依据是教育发展目标的实现状况,支撑教育协调发展的基础是形成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教育结构,实现教育协调发展的主要途径就是把握好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重点和节奏.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高等教育协调发展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动力。在我国综合发展存在显著省域差异的情况下,利用国家经济、教育、社会公平三类分省面板数据,对省际间的高等教育发展指数、经济发展指数和社会公平指数与全国均值的离差进行比较,证实高等教育协调发展对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同时发现我国省区市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公平之间存在六种协调发展类型。政府应根据省域高等教育发展的协调性情况优化要素结构,最终促进高等教育、经济和社会公平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科学内涵是指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的一致性及它们之间的相互适应、配舍得当.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解决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重大现实问题、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地质找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经济发展与矿产资源不足的矛盾、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等迫使我们要站在市场化、全球化与地球系统科学发展的角度,根据人口增长、资源持续供给和环境保护的社会协调发展基础上来对我国地质找矿进行战略上的思考和调整。地质找矿改革大讨论就是适应这一发展趋势的一次思想解放活动。  相似文献   

11.
大学的生存与发展取决于其分工及发展定位是否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大学与经济社会的关系经历了一个彼此独立到相互融合的过程。大学一开始只是一个“面孔”,发展到一定程度,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大学必须进行分工;大学只有合理地发展定位,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经济发展理论强调: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中主,应制定合理的战略目标,步骤和重点,改革开放是经济发展的动力,采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坚持波浪式前进的经济规律;抓住经济发展的历史机遇,营造稳定的国内国际环境;保持经济自身发展及与社会发展的协调。邓小平经济发展理论蕴涵了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经济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3.
袁征 《教育与职业》2022,(19):35-40
新职业教育法对职业教育适应性进行了法理界定,是理解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是什么”的学理基础。文章结合产业发展、就业人员、职业教育相关统计数据的分析,从产业结构调整、就业人员变化的视角解读职业教育“为什么”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从职业教育学校、职业教育学生、职业教育学校专任教师的发展变化解读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过程中实现了“怎么样”的变革发展。最后,基于上述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提出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是用实践唯物主义思考中国发展问题形成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观。实践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发展过程与社会实践过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从实践唯物主义的视角解读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基础和基本内涵,才能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产生的必然性、科学性和重要性,从而有助于以科学合理的发展理念引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最终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作为高等教育主力军的地方高校应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办学思路,突出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对接,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突出学科专业与产业行业对接,构建与区域经济发展适应的学科专业体系;突出科技研发与企业生产对接,推进地方高校与当地公司企业协调联动,不断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促进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社会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6.
作为高等教育主力军的地方高校应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办学思路,突出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对接,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突出学科专业与产业行业对接,构建与区域经济发展适应的学科专业体系;突出科技研发与企业生产对接,推进地方高校与当地公司企业协调联动,不断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促进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社会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7.
应用型教育适合时代发展的要求,社会需要的是具有社会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经济发展服务。为了应对经济发展新趋势,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经济社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模式的创新,应用型教育能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理论基础,而区域经济的发展能为应用型教育提供实践机会。通过结合应用型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进行分析,提出推动应用型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策略,以期为实现二者之间的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一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是我们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一条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方针,其中心内容就是要保持经济发展的宏观稳定性和协调性,在社会总供求的动态均衡中推进经济增长,其中心目标则是保持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保持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动态均衡,做到适度速度、协调比例和良好效益的统一。实施中大体有以下内容: 第一,量力而行,有计划地发展经济,保持适度增长。我国人口多,底子薄,人均占有资源较少,我们必须根据这样的国情和国力来安排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否则,欲速不达,经济发展难免遭受挫折。第二,自觉遵循国民经济内部各种比例关系,保持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客观存在各种比例关系,主要是农业与工业之间、基础工业与加工工业之间,第一、二产业与第三产业之间、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生产与人民生活之间、市场供给与需求之间,都存在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关系,保持这些比例关系的协调是经济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第三,保持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动态均衡。总供求的平衡是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从近期看主要是把握好总供求的均衡态势,适当控制总需求,使需求结构基本适应  相似文献   

19.
生态经济发展表现为经济与生态、社会与环境、人类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这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西部大开发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西部开发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是要实施生态建设与富民增收这两大相互关联的举措,生态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而提高农民收入是生态建设的保障。作为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要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老路,在西部开发中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的关系,注重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我国国情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然而,现行的职业教育存在着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不高、专业体系与产业和职业岗位不对接、课程体系与岗位技术标准不对接、教材内容脱离企业实际、专业设置滞后于经济发展以及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度偏等问题,制约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今天,提出构建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必将对我国的教育发展,特别是职业教育发展产生重大的积极的影响。文章以哈尔滨市为例,从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相关因素入手分析,谈谈如何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