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蒲松龄《聊斋志异》“体大思精,文奇义正”。清人冯镇峦《读聊斋杂说》深有感慨地说:“是书遍天下无人不爱好之,然领会各有深浅……作者难,评者亦不易。”自这部作品问世后,说者蜂起,但真正了解其价值真髓的并不多,即使在作者当日,便已有知音难觅之喟叹,他在《聊斋自志》中说:“惊霜寒雀,抱树无温;吊月秋虫,偎闌自热。知我者,其  相似文献   

2.
蒲松龄具有高超的运用语言的功力,通过多种艺术手段来使语言生趣,创造趣语,主要的艺术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戏用典故出趣《聊斋》中用了大量的典故,大约两千有余,大都用得巧妙.有些典故成语,本来很一般,但一经蒲松龄的点化运用,用典之语就成为引人赏叹的妙语趣语.平添了语言的光彩.蒲松龄在《聊斋》中用典最富有创造性的是戏用.只是借用其语言词汇,而不用其意,或对其略加改动;使其产生一种新意.  相似文献   

3.
从目前所接触到的资料来看,《聊斋》中涉及到农民起义而又有本事可证的,主要有《野狗》、《公孙九娘》、《王者》、《柳生》等,《颜氏》本身虽不涉及农民起义,但与农民起义有密切的关系。如果把《聊斋》中的上述作品与其本事资料相比较,就会发现:《聊斋》从素材到题材,从本事到作品,在提炼过程中都有倾向性十分明显的取舍损益。现把这些差异概略论述如下: 《野狗》和《公孙九娘》:这两篇作品直接涉及到清初顺治五年至康熙元年(公元1648——1662年)发生的于七起义。当时,正值作者的青少年时代。栖霞和莱阳距淄川不远,作者当亲有所闻,作品主要是取材于现实生活。关于于七起义的资料,可见《山  相似文献   

4.
《学生电脑》2010,2(8):22-22
作为一款暑假期间面市的极度唯美回合制网游,《梦幻聊斋》其卖点自然少不了最最重要的“清凉消暑”,在人们汗流浃背的对“火爆战场”“武侠天下”敬而远之时,《梦幻聊斋》一定能在第一时间冰镇你。  相似文献   

5.
《聊斋》中的《细侯》《窦氏》都是女性复仇题材的作品,但她们的复仇又有其表现的不同,本文就她们的复仇试作一比较。  相似文献   

6.
《聊斋志异》中的量词“事”“裹”“章”都具有一定的历史传承性,与清代口语中的量词不同,将之与《聊斋俚曲》中的同类量词相比较,可以发现同是蒲松龄的作品,称量同类事物的量词却不同,基本呈现互补之势.这与两部作品的语言性质相关,《聊斋志异》是文言作品,《聊斋俚曲》是白话作品,这会导致遣词造句的不同,同类事物所用量词也会不同,是蒲松龄有意为之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张鸿渐》在《聊斋志异》中算不上是一篇最好的作品,但就蒲松龄文言短篇小说的创作讲,它却有着多方面的代表性。通过对这篇作品的分析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聊斋》的思想和语言艺术特点,有助于提高我们对《聊斋》作品的欣赏能力。一小说《张鸿渐》的代表性,首先表现在内容的现实主义因素方面。这也是《聊斋》真正的价值所在。蒲松龄这部短篇小说集的主要价值,就在于作者凭着自己高度的才能和深厚的文学艺术修养,通过描写人鬼狐妖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面貌,深刻揭露和批判了黑暗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能引起当时人们共鸣的进步思想,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内心要  相似文献   

8.
60部80集的《聊斋》系列剧,电视荧屏推出后,《聊斋》学者、熟悉者与一般观众的反响有阵线分明的反差。1990年春节,“海峡两岸金陵明清小说学术讨论会”上,谈及此事,趋于一致的意见是《聊斋》系列剧在传达原作特有的“《聊斋》味”上显得很不够,《聊斋》系列剧整体上对于《聊斋》显示出“形似而神非”的缺陷。  相似文献   

9.
《张鸿渐》只是《聊斋》中的普通篇章,但作品所体现的艺术特色。却从一个富有特征的角度,反映了全书艺术独创性的某些侧面,是《聊斋》这部著名短篇小说集独特格调的突出标志之一。《张鸿渐》叙述秀才张鸿渐因打抱不平,代人写状词,谋告贪令而招祸,抛妻别子,逃亡异乡,直到其子中举才得回乡团聚。应该说,故事并不复杂;但在《聊斋》作者薄松龄那支爱奇善幻的神笔皴染下,这  相似文献   

10.
《淞滨琐话》作为仿《聊斋》的重要作品,它也有自己新的追求。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也说出了它的不同之处:"迨长洲王韬作《遁窟谰言》(同治元年成)《淞隐漫录》(光绪初成)《淞滨琐话》(光绪十三年序)各十二卷,其笔致又纯为《聊斋》者流,一时传布广远,然所记载,则已狐鬼渐稀,而烟花粉黛之事盛矣。"本文从情节、人物形象和作品体例等方面谈其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11.
上田秋成(1734—1809)是日本江户时代(1600—1867)读本文学的代表作家和著名诗人。他平生主要致力于日本古籍、历史和语言学研究,提倡复兴古典文学,进行语言改革。秋成的诗歌创作有诗文集《藤蒌册子》,体现了自由不羁的独特风格。他一生创作的小说并不多,其主要作品有《雨月物语》和《春雨物语》等。《雨月物语》由于其内容、创作时间和文学史上的地位与中国的《聊斋》十分相近,故有日本的《聊斋》之称。  相似文献   

12.
清代著名的《聊斋》评点者有冯镇峦、何守奇、但明伦三家。三家评相比较,冯评的突出特点,是他在篇中夹评、篇末总评之外,还写了一篇《读聊斋杂说》(以下简称《杂说》)。《杂说》是一篇对《聊斋》全书的总评,包括对《聊斋》思想内容、创作方法、艺术特点的概括,还有对前人评点得失的讨论和对自己评点特色的介绍。它是《聊斋》问世以后,第一篇  相似文献   

13.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共收四百九十余篇作品,其中专写动物的作品有三十二篇,占总数的百分之六,写了犬、狼、虎、蛇等二十多种动物。细细分析这些动物形象同样寄寓着深刻的社会意义,表现出高超的艺术技巧。这里必须说明:人们常把《聊斋》称作“狐鬼史”,可见,《聊斋》中写狐狸的篇什是很多、很重要的。那么,我们在这里谈动物形象,首先应该提到狐狸。但我认为,《聊斋》几乎没有一篇是把狐狸真正当作动物写的,而是把狐狸作为一种“幻化”的手段,来处理人的生活中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所以,狐狸形象不应包括在本文论述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4.
《聊斋志异》和唐传奇的渊源关系是众所周知的。从鲁迅先生以来,很多人在这方面做过有益的探讨,并且陆续在《聊斋》中发现了一些在情节上可以跟唐传奇的某些篇目一一对应的作品。但是对于这些对应作品,多数人只是在论及《聊斋》和唐传奇的关系时举例性的提及,没有进行一对一的具体比较。本文打算在这方面做些工作,从而进一步探讨蒲松龄在小说领域里的创新。唐代沈既济的《枕中记》(见《文苑英华》卷八三三,又见《太平广记》卷八十二,题《吕翁》)和《聊斋》卷四的《续黄梁》是一组有名的对应篇目,我们的比较以它们为主,兼及其它。首先,我们从题材和主题方面来加以比较。为此,我们不得不先比较一下《枕中记》和  相似文献   

15.
《聊斋志异》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是文言小说的高峰,更是中国志怪文学的集大成之作,它包含许多传统文化思想。中国古代文人的文学创作深受儒释道思想的影响,聊斋更是兼具各种文化心理,很难全部都把握到位。本文仅仅探讨该作品中"因果报应"思想的体现,这一思想受儒释道诸家的共同推崇。《聊斋》无时无刻都透露着因果报应的必然性,篇幅最多的莫过于对因果报应的故事和描述。本文简要分析蒲松龄这一观念形成的渊源和具体作品中的体现,从而进一步分析他在《聊斋》中大量描述"因果报应、生死轮回"这样的思想的创作意图及其广泛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自《鹦鹉媒》问世以来,越来越多的剧作家参与了"聊斋戏"的创作。由于作家所处的时代、个人背景和经历都有所不同,他们各自的世界观和审美观也会影响到戏曲的改编,在对"聊斋戏"的改编过程中必然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他们独特的个性和思想认识。从改编自《西湖主》的两部戏曲作品可以探讨作家因素在"聊斋戏"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朱一玄先生所编《聊斋志异资料汇编》一书,搜集了139篇《聊斋志异》作品的本事资料,为《聊斋》研究作出了贡献。但是我们发现有少数作品的本事尚未收入,有些本事资料搜集得也不够完备,故为此文,以补其阙。本文所列篇目以铸雪斋抄本卷次为序。《蛇人》(卷一)《汇编》收唐人戴孚《广异记》所载《担生》一则。  相似文献   

18.
漫谈鬼趣诗     
芮宏明 《学语文》2007,(3):36-36
中国古代笔记、小说多依托神鬼故事来寓言,久而久之便演变出所谓“鬼文学”,像无名氏《鬼董》、蒲松龄《聊斋志异》、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沈起凤《谐铎》等,都是这方面著名的作品。这些作品中有不少模仿鬼的口吻作的诗,我们不妨称之为“鬼趣诗”。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古典名著中,我尤其喜爱《聊斋志异》(下文简称《聊斋》)。我接触《聊斋》起于幼年。那时正是“文革”时期,全国轰轰烈烈“破四旧”,教师出身的母亲从外祖父(听母亲说,外祖父曾是乡里最有学问的私塾先生和老中医)那里承继来的许多书籍被付之一炬(其中有许多现在已很难见到的珍稀线装书,至今想来令人心痛不已),而唯一被母亲藏匿起来幸免于难的是一套木刻版本有着生动插图、古色古香的线装《聊斋》。在那个文化匮乏的年代里,这套有幸被母亲保存下来的《聊斋》就成了全家唯一可口的精神食粮。我印象最深的是,每当我们兄弟几人得到了母亲的…  相似文献   

20.
《聊斋志异》这部作品中有很多让人印象深刻的奇女子形象,这些女子或者有出神入化的奇技,或者有深藏不露的奇功,或者有精明强干的奇才。相比聊斋故事中那些平庸的书生,这些奇女子让《聊斋志异》大放异彩。蒲松龄如此写作,即是他进步女性观的体现,也充分说明《聊斋志异》的写作受到明末清初女性意识不断觉醒的时代思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