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主题班会是对学生进行集体教育的有效形式。和其他活动一样,召开主题班会也需要作精心的准备,设计好其主题、内容和形式,这样才能体现主题班会的针对性和教育性。注重主题班会的设计□江苏周国润1注重实情,班会主题设计要做到二“要”。一要独特、新颖。青年学生思...  相似文献   

2.
小学主题班队活动是围绕着某一教育主题,将德育教育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小学主题班队活动当中,对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有着积极的意义。文章围绕小学主体班队活动的开展,结合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根据学生的成长需要,合理的设计与组织,提高小学主题班队活动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吴佳云 《文教资料》2010,(23):220-221
大学生主题教育活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之一。文章首先阐述主题教育活动的内涵及设计时应把握的五项原则,指出可通过系列主题教育、专项主题教育、网络主题教育等教育活动的开展实现育人目标,在实践中不断调查研究,统筹兼顾,发挥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工作队伍素质,以有效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4.
设计思维不仅仅在艺术、工程等领域,教育领域更需要设计思维。为了学生更好成长的学生活动,更需要教育设计思维。好的教育活动设计需要体现清晰的学校育人理念,好的教育活动设计需要关照到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好的教育活动设计需要不断超越和创新,好的教育活动设计可以有学生参与。  相似文献   

5.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教师行为随着综合课程在中小学整体教育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它对教师的要求也将大大提高。(一)教师的角色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教师的角色至关重要。教师是学习主题创造、设计的引导者,组织、活动的协调者,学生实践的指导者和服务者。1.学习主题创造、设计的引导者。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个力图紧密追寻时代节奏的课程,它有极大的动态性,常常需要创造和更新。教师的基本任务就是根据社会的变化和学生的需要对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学习主题的创造、设计进行有机建议,使课程的主题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已经成为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必然选择。开展初中阶段的班级主题活动是实现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从个人教学实践出发,以一种微观的视角,从确立班级主题教育活动的方向、确保班级主题教育活动的有效性、展现有价值的主题教育活动成果、提升班级主题活动的感悟四个方面入手积极探讨了班级主题活动设计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陈永胜 《教师》2023,(11):18-20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有效的劳动教育能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因此,教师需要联系生活实际挖掘劳动教育资源,从而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文章指出,教师要立足课程主题、地域文化、社会实际挖掘劳动教育资源;要借助值日劳动契机以及争取社会力量支持建设劳动教育基地;同时要关注学生的职业体验,设计校园服务、农业种植、志愿服务等劳动教育主题活动,从而实现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21,(84):7-9
主题班会作为一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借助主题班会活动的开展,能够为学生打造一个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让教师更加方便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鉴于此,在整个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期间,需要教师对主题班会活动的组织和举办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通过组织举办学雷锋、防欺凌、读好书、缓焦虑、表内心等多项主题班会活动,从而让学生在实际参与的过程中受到教育,以此来提高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在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我校与其他学校一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被规定为必修课程。而活动的“主题设计”成了当前探讨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探讨其活动主题设计的依据、主题内容确定、主题生成与展开的方法,为本校综合实践体验活动课程的实施服务。一、主题设计依据综合实践体验活动主题设计需要寻求基本的依据,否则,可能使主题内容脱离时代要求,悖离课程性质,偏离课程目的,难以满足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一)课程处于变化和发展之中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浪潮中,综合实践体验活动被确定为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设“跨学科主题学习”板块,这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历史教育中的跨学科主题学习需要充分借鉴已有的“跨学科学习”和“主题学习”经验,其特点包括学习活动的真实性、内容的开放性以及过程的探究性。研究认为,在实施跨学科主题学习时,可以依据历史单元主题设计学习活动,从多学科角度提出思考问题,开展以学生综合实践体验为中心的探究活动。  相似文献   

11.
班级心理教育活动课程方案的设计及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方案的设计,依据其在学校整体心理教育工作的定位进行设计。设计的理论构架是:以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为基点,制订心理教育活动目标,结合班级团体动力特点,挖掘各种环境资源,分析活动主题,进行单元设计并确定具体的实施流程。整个设计实施过程以“八重八不重”为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2.
朱雪琴 《江苏教育》2022,(39):50-51
小学仪式教育的课程化,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小学班集体仪式课程要基于学生生活视野整体规划,基于学生发展需要分类设计,基于学生成长节律阶段安排,具体的实践路径包括日常生活历练、主题活动唤醒、课堂学习培养、共同设计激发、有序反复强化。  相似文献   

13.
张静 《班主任》2009,(4):9-11
本文所说的主题活动,区别于班级日常性教育活动,指的是一定阶段内,以解决学生发展问题及提升发展需要为目标,有主题、有计划、有专题的班级活动。它具有集中表现和分散策划、准备及后续性延伸的长程特征,它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策划、实施、反思主题活动的过程中学会自我教育、自主发展。班级主题活动在学生发展中的独到作用以及它所具有的长程性特征,启发我们进一步思考:如何提升班级主题活动对学生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4.
王光华 《教师博览》2023,(27):19-20
主题月活动是面向学生每月确定一个主题,然后围绕主题来设计的活动。主题月活动之所以能够成为管理高年级学生的有效抓手,本质上是因为主题月活动自身的逻辑性、关联性切合高中生的成长特点。当然,在设计主题月活动的时候,要保证活动的科学性。高中生是具有理性思维的,有较强的判断力,他们只有内心认同活动,才会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在设计主题月活动的时候,应坚持的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出发,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开发主题月活动的课程资源,实现主题月活动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主题班会是小学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德育的主要载体和平台,是班主任针对本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从实际出发,与学生共同商量确立教育主题、确定教育目的、选择教育内容、设计方案所开展的学生自主教育活动。然而,笔者在平时对基层学校主题班会的调研中发现,大部分班主任对主题班会的理解存在误区。下面以“责任意识”教育为内容,设计一节主题班会方案的抽样调查为例说明。  相似文献   

16.
小学班队会主题系列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时,教师要做好充分的教育调查,积极推出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为学生顺利进入活动环节创造条件。班队会主题活动具有丰富的教育作用,教师借助班队会主题活动推行班级管理策略,符合学生心理诉求,具有更强渗透力。学生对班队会主题活动有特殊参与意识,能够主动接受班级管理理念,实现思想认知的自然成长。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已经成为教师教育实践的自然选择.有效的主题教育活动必须满足学生内在的发展需求,立足现实,发挥教师、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师生之间自主和谐的交流,拓宽主题教育的活动视野,达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元互动.本文从活动设计的微观角度出发,以笔者策划的"义乌十八腔"为例,围绕商定话题、主题实践、成果展示和总结评价四个活动环节,阐述真实、高效而富有活力的班级主题教育活动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8.
王越涛 《考试周刊》2014,(38):185-185
本着对学生的热爱,遵循"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的宗旨,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教育发展的需要,尝试开展基于学生立场的班级文化建设和主题活动设计,在不断思考、实践、探索和反思中追求学生生命的整体成长。  相似文献   

19.
赵丹妮  胡晓 《成才之路》2022,(11):37-39
当前的中小学生命教育主题班会存在目标模糊、形式单一和主题局限等问题.以诺丁斯的关怀伦理为基础设计生命教育主题班会,可有效破解上述问题,唤醒学生敬畏生命、关爱生命的意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培养具有关怀能力并值得被爱的人.教师要以关怀伦理为基准,进行生命教育主题班会的主题设计、目标设计和活动设计,采用榜样典范法、对话...  相似文献   

20.
当前高职院校主题教育活动存在活动对象泛化、活动实施程序化、活动效果表象化等问题,缺乏针对性、灵活性和实效性。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必须关注学生生命的律动,以学生的生命发展为本,活动的内容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生命发展规律;活动的实施要"以人为本",注重生命的体验性;活动的评价要以学生生命的升华为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