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举手的秘密     
有一次上课提问,某一差生几次举手我都没叫他回答,因为我知道他是回答不出来的。快要下课了,见他又举手,我不忍心拒绝,就给了他一次机会。谁知他站起来连一个字都说不上来,真令我失望和生气。下课后让他到办公室问个究竟,令我吃惊的是,他居然说:“我确实是  相似文献   

2.
“举手”在教学中司空见惯。举手好,还是不举手好?这些问题应该引起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会认本课的8个生字和两个多音字,会写书后的13个字并积累相关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释“举手”     
在《信陵君窃符救赵》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公子遂行。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曰:‘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欲勿听。”对“举手视公子”一句课本未注,1995年6月第2版人教社高中语文教参第四册译为“举手看着公子”。有不少资料沿袭了这一看法,释  相似文献   

6.
今天,儿子从幼儿园回到家,一脸的不高兴。“怎么了?”我关切地问。“老师批评我了。”说着,眼泪就掉了下来。“到底怎么回事?快告诉妈妈。”看得出儿子是受了委屈。“妈妈,我没有撒谎……那个问题,我真的会,可是,我忘了……”从儿子断断续续的叙述中,我弄明白了:原来上课时老师提问问题,儿子举了手,可等老师叫到他时,他却忘记了老师提的问题。老师很生气,就批评他撒谎,不会装会。看着趴在我腿上已哭成泪人的儿子,我陷入了深思,不禁想起了曾经听说过的一个故事:一位老师接了一个新班,不久他发现在教室后排的一个角落里有名女生从没举手回答过…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对课堂上学生举手发言众说纷纭。其中一个争议就是对“举,还是不举”的讨论。绝大多数老师是喜欢学生举手的。有的甚至把举手人数的多少作为衡量教学成败的要素之一。在课堂上,如若小手如林,教师则喜形于色;如若应者寥寥,则惴惴不安;如若无人举手,则面红耳赤,度日如年。一时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表情木然,教师则手足无措,大汗淋漓。终于有人打破僵局,如答非所问,则气氛更趋紧张;如若正中教师下怀,则如释重负。为避免出现这种“尴尬”局面,教师提完问题总喜欢加上一句:“想好了,请马上举手。”或者不断地暗示、“启发”,…  相似文献   

8.
高中语文第三册《信陵君窃符救赵》中“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曰”一句,一般的教学参考资料都将“举手”释为“举起手来”,实在令人费解。 其实,这里的“举手”即“举首”,就是“抬头”的意思。晋鄙是一位“宿将”,很有经验,对至关重要的合符一事,他是决不会轻易放过的。合符时,他一定是低着头集中注意力去验符以辨真伪。合符完毕,对公子“单车来代之”的举动颇感怀疑,这时他的注意力自然要从虎符  相似文献   

9.
读了张万珍老师执教的《我们的身体》课堂教学实录,我有一点看法。 张老师为了在课堂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办,准备了直观教具植绒人形纸,让学生观察并发表见解,这一点做得很好。然而毕竟是一年级学生,回答结果并不尽人意,第一个学生回答可分为六部分,第二个同意分得更多。在这种本属于正常现象的情况下,张老师却怕放得越  相似文献   

10.
小学数学教材第六册中有这样一道思考题:一个班有48名学生,做完语作业的有37人,做完数学作业的有42人,语、数学作业都没做完的同学没有,请你算一算这个班语、数学两种作业都做完的有多少人?此题对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相似文献   

11.
刚刚学习了一首旋律优美、意境美好的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可是听学生唱起来,却总是感觉缺少点儿什么。学生对歌曲中的一些细微的节奏掌握得不好,整首歌曲的情绪也没有准确的把握,以致于这首歌听起来缺少了它应该表现出来的美感。于是这  相似文献   

12.
<正>我是“举手困难户”。上课的时候,老师让我们举手回答问题,我的手总是像被胶水粘在了桌子上,怎么也举不起来。其实,老师问的问题我并不总是不会。我不举手,是因为我怕回答错误,怕被同学笑话。一节语文课上,王老师问了我们一个问题。我的脑子飞快地运转,不一会儿心里便有了答案。但是我并不确定,  相似文献   

13.
初中的教师,也许再也没有机会感受到小学生在课堂上举手回答问题时的那般热烈;也许再也没有机会看到为了给自己争取一个与老师交流的机会而高高举起的一只只小手;也许再也没有机会听到那一声声充满自豪感的"老师叫我,叫我……"  相似文献   

14.
初中的教师,也许再也没有机会感受到小学生在课堂上举手回答问题时的那般热烈;也许再也没有机会看到为了给自己争取一个与老师交流的机会而高高举起的一只只小手;也许再也没有机会听到那一声声充满自豪感的“老师叫我,叫我……”  相似文献   

15.
《信陵君窃符救赵》一文中“举手视公子”一句,人教社教材本注,同册教参译作:举起手来望着公子。似不甚合情理。我们知道,兵符是古代调遣军马的凭证,是极其考究而机密的军事信物。据经验,将周p果发现所传兵符有诈,情急之中是完全可能举以示众的。然而课文中信陵君所传是真符,晋鄙当确信无疑。既如此,举手又有何意呢?此其一。其二.普鄙双手合符,即便是在惊疑之下,他又举哪一只手?抑或举起双手2是举一次还是一直举看7其三,这举手与视公子有什么必然联系呢?笔者猜想,“举手”当是“举首”,产近而误,“手”、‘首’相通。查…  相似文献   

16.
那天,我们旁听一位老师的课。当 他刚问完问题,一名学生就“刷”的举 起了小手,他笑了。但随着那位学生丢 三落四的混乱回答,笑在他的脸上慢慢 消失,没等这位学生说完,他就不客气 地说道:“难道你不懂应完全想好了才 举手回答吗?”“难道我不能先举手才 去想怎么回答吗?”学生也为老师打断 他的话而懊恼, 嘴里喃喃的说道。 “妙!”我心里不禁暗暗为学生的回答 喝彩。“完全想好才举手回答”与“先举 手才去想怎么回答”这是多么奇妙的哲 理啊! 记得前不久从报上看到一则真实的 故事,说的是1973 年…  相似文献   

17.
连续参加了几个课堂教学研讨会,观摩了20余节现场展示课,受益匪浅。这些课上得很生动,它所表达的目的很明确:通过课堂教学向老师们传达新的教育教学思想。但在这些课中,我却发现了一个颇具共  相似文献   

18.
“秘密”与“秘密”文/崔志红午睡后起床,孩子们穿衣服,洗手,拿水碗。我正在帮个别幼儿穿衣服,何醍兴奋地跑到我面前:“老师,老师,我发现了一个小秘密。”边说边举起手里的棉花。“老师,棉花一吹,它就往上跑。”说着,从一团棉花中撕下了一小块,放在嘴上吹。棉...  相似文献   

19.
高中语文第三册,《信陵君窃符救赵》一文中有“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曰”的句子,课本未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学参考书》将此句译为“晋鄙合了符,心里怀疑,举起手来看一看公子说。”很明显,教学参考书是把“举手视公子”里的“举”,解释为“举起”,“手”解释为“人体上肢的总称,或指腕以下的部分。”根据上下文,我觉得“举手视公子,曰”应译为“抬起头来观察公子说”,或“抬起头来看着公子说”。  相似文献   

20.
<正>由于被邀请参加对市级特级教师的年度考核工作,因此有幸领略市级特级教师们的课堂教学风采,获得了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然而,听完课之后,我们几个评委的共同感受却都是有些失望:在他们的课堂上学生仍然是回答问题的机器,而且能够成为"回答问题的机器"者也只是少数幸运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