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夯实科学普及之翼,顺应世界科学中心科普资源整合、公开、开放性的发展趋势,北京科学中心科学传播体系建设将优化、整合北京地区的科普资源,通过关联周边、辐射周边、融进周边,实现科普的普惠性发展需求,让科学普及全方位渗入城市创新和公共生活。本文从国家对科普工作的政策支撑、科普的新形势和发展需求着手,分析了科学传播体系建设的背景和意义;结合国内科普场地的调研,从科学传播体系建设的目标、主要内容等方面对科学传播体系建设思路给予详细阐述;并从北京科学中心建设实际出发,对如何夯实北京科学中心传播体系的核心、如何推进区域科普场地协同发展、如何强化科学传播体系建设的辐射和服务功能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科学传播体系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世界科学中心从古至今经历了数次的转移,文章通过对历次科学中心的转移与科技传播关系的分析,认为科学中心转移的规律与科技传播力度有关,科技传播力度大的国家必然会成为科学发展的中心。分析当代世界科学发展的方向,现代科学发展使西方机械宇宙论统治地位出现动摇,而中国的整体论、有机论、系统论的科学哲学思想面临全新发展机遇,我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科学中心,并从科技传播学角度分析了我国成为新的科学中心面临的实际困难与问题及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3.
《科协论坛》2006,21(7):9-9
由北京市科协主办,北京科普发展中心承办的“2006北京科普论坛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研讨会”将于2006年7月11日-12日在痃科技活动中心举报,论坛主题为“公众科学素质的建设与科学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4.
田英 《科协论坛》2009,(3):41-42
回顾中的比较 目前在中国冠以科技馆(包括科技博物馆、科学中心、科学宫、科技活动中心、科技宣传馆)名称的科普场所号称有200多座,这里名不副实的为数不少,这是历史遗留问题,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名副其实科技馆的数字会不断攀升。回顾过去半个世纪,科技馆的发展一直伴随着新中国的发展而发展。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不久,中央政府有意建立国家科技馆并已在北京选址,后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暂时停建。  相似文献   

5.
于欣荣 《学会》2001,(4):24-25
2000年12月北京市科协由贺慧玲副主席带队组团赴欧,考察欧洲的科技团体.我与市科协国际部部长、北京医学会、北京中医药学会、北京气象学会、北京金属学会、北京烟草学会秘书长及市外办有关负责人共同参加了这次考察活动.在短短10天中,我们从英国伦敦途经法国巴黎到达荷兰的阿姆斯特丹,行程匆匆.重点考察访问了英国科学促进协会、英国国际水协会、联合国科技组织企业家管理协会,访问了荷兰科学应用研究院营养与食物研究所、应用植物研究科学部,参观荷兰神洲医药中心等团体和科研机构.对欧洲学会的考察由于时间仓促,只能谈几点印象.  相似文献   

6.
科学思想是第一精神力量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科学思想是第一精神力量龚育之(中共中央党校北京100091)1小平同志一直强调要把发展科技和教育摆在我们发展战略的“第一位”。按照这样的精神,一九九五年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确立了“科教兴国”的战略。“兴国”之所以要靠科学,我认为,一是因为科学技术是第...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科学岛创建时期栉风沐雨、筚路蓝缕奋斗历程的回顾,以及对融合发展阶段团结协作、锐意进取、勇攀世界科技高峰的总结,阐释了科学岛人对“创新科技、服务国家、造福人民”初心和使命的坚守。科学岛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依托大科学装置,以使命驱动实现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科学岛建制化科研之路。这些启示和思考,将激励科学岛人恪守专业领域“国家队”的使命定位,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科学的功能可从静态与动态角度进行理解。科学理论的解释与预见功能侧重于对科学的静态理解,而文章着重从动态的科学实践活动的角度,对科学的衍生功能进行了阐发。作为科学动态发展过程中的典型形态,诺贝尔奖集中地体现了科学的衍生功能:如推动科学普及和传播、促进方法创新、转变科技发展思路以及为科学注入文化与理性内涵等。  相似文献   

9.
考察近百年来我国科学观的变化,认为期间大体经历四个阶段:科学共同体追求"学术独立"目标的自由研究阶段;学习苏联模式,倡导为人民服务的计划科学;在市场经济驱动下,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作用的科技体制变革;全球科技竞争背景下的"国家科学"。以科学价值观的变化为线索,同时考察了中国物理学会的宗旨变化和《物理学报》的发展历程,分析目前我国科技期刊落后的历史原因,并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2012年6月11日至16日,中国国防科技信息学会在北京举办了第八期情报研究方法培训班,来自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中国空气动力发展研究院、中国船舶信息中心、北方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  相似文献   

11.
随着后现代批判主义思潮的兴起,学界针对科技的价值问题争论不休,本文试图将科学与技术分开对待,从各自的发展历程着手,探寻二者在人类历史中价值的变迁,以期为解决科技价值的争论找到适宜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2.
《今日科苑》2006,(2):37-37
由中国科学院老科技工作协会、北京老科学技术工作总会、中国科学院献情报中心科学化传播中心及《科学时报》社联合举办的中国科学院科普论坛——科学在这里系列报告会于2006年2月17日下午开幕。  相似文献   

13.
科技政策科学是近十年来国际科技政策发展的新趋势。本文以科学社会学的理论和视角,归纳分析科技政策科学的基本思想,评述美国和日本发展科技政策科学的做法,分析科技政策科学走向体制化的特点和动因,指出科技政策科学新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赋予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新定位。北京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需要加快推动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的法治建设。法治是促进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内在要求和直接体现,在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又起到改革和治理保障、规范各种关系的关键作用。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需要以法治为基础将国家政策与地方立法结合起来,明确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地方立法定位,以推动中央战略决策法治化,实现北京科技法治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5.
《学会》2006,(6):19-19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今天在北京隆重开幕。大会的主题是团结和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我们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向全体代表和全国科技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  相似文献   

16.
杨可鑫 《学会》2021,(1):5-11
北京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北平分会) 1922年10月在北京西总布胡同燕寿堂成立,是我国成立较早的地方性科技社团。学会倡导"医界同志,群策群力,共谋医道改良、会务振兴"的宗旨,并开展了大量活动,如定期举行学术演讲集会、承办《中华医学杂志》、筹备抗战救护委员会等。北京医学会的成立及其发展为北京医学科技工作者提供了学术交流的平台,增进了医学业者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水平,极大地推动了近代西医科学在北京的发展与传播。  相似文献   

17.
从个人经历上看,目前仍奋斗在工作岗位上的于德泉院士有着老一辈科学工作者通有的革命精神:以探索未知、发展科学为己任;富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他的科研经历,几乎贯穿了新中国科技发展的整个历程,从他身上,折射出半个多世纪中国科学家与中国科技的节拍。  相似文献   

18.
“公众理解科学”运动的内涵演变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以及民主进程的推进,西方"公众理解科学"运动的内涵与形式在20多年经历着不断的演变,从以科学共同体为主体的公众理解科学发展到科学共同体、政府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科学理解公众.本文通过回顾、总结"公众理解科学"的历史背景及发展历程,分析和研究了科学与社会、公众的关系的演变过程以及变化的原因、解决方案,并提出了其对我国科技政策领域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科学共同体作为科学活动的主体,其科技行为会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而,科学共同体在科技伦理治理中承担着不可替代的责任。本文在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科技发展的内生需求和科学共同体发挥治理功能的价值表现两个层面对科学共同体推动科技伦理治理的必然性进行了分析,同时对科学共同体推进科技伦理治理的实现机制,如协同治理机制、监督评价机制和宣传教育机制等进行了探索。最后从注重科学共同体推动科技伦理治理的规范化建设、强化科学共同体科技伦理治理能力、提升科学共同体推动科技伦理治理的社会影响力三个层面提出科学共同体推进科技伦理治理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20.
根据历史研究的方法,对贝尔纳《科学的社会功能》的开创性做了探讨,对从普赖斯“科学学”到“科学的社会研究”、再到最近美国“科学的科学”计划的科学学历史演变做了探讨,提出了对当代科学学发展的启示。结论发现:(1)贝尔纳《科学的社会功能》以探讨科学为社会有益发展服务为主要问题,开创了对科学社会系统进行科学分析的思路,不仅为后来的科学学产生奠定了基础,也为科技政策研究和科学的社会研究产生奠定了基础;(2)普赖斯在科学计量学方面的研究为科学学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并推动“科学的科学”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但普赖斯对“科学的科学”解释存在着张力和歧义,带来一些误解和偏差;(3) 2005年美国开始的“科技政策科学计划”是普赖斯“科学的科学”思想的复兴,在此基础上更新的“科学的科学”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回归贝尔纳的思想;(4)贝尔纳《科学的社会功能》和科学学发展的历史经验,对思考今天科学学的使命、任务和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