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强品牌管理,提升品牌资产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炜 《现代情报》2002,22(6):127-128
品牌是市场竞争的锐利武器,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同企业的其它资产一样,需要科学的管理,才能使品牌资产的价值得到提升,为企业提供长期的保证和发展,有更高的可持续利润。本文将从分析品牌资产的形成因素入手,论述企业创立品牌后如何管理品牌资产,才能提升品牌资产价值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大数据背景下,科学数据作为驱动知识创新的重要力量,其开放共享改变了原有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范式。探究科学数据开放共享下的知识创新模式至关重要。以NASA为对象,探讨了科学数据开放共享与NASA知识创新的内在关系,研究了科学数据共享下的NASA知识创新模式,系统分析NASA的创新流程、关键活动和创新经验。结合NASA的军民两用特性,对我国军民分离的科学数据及科技创新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科技风》2017,(10)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文化水平的提高,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国家越来越重视科学知识的传播。并将科学传播的理念引入到现代科技场馆中,为普通大众搭建了一个与科学家沟通的桥梁,让社会大众学习、了解科学知识,全面提高全民科学素养。但是目前科学传播活动存在质量良莠不齐,社会大众参与度不高等问题。因此,必须对现有的科学传播活动进行创新,提高传播效率和质量是当下科技展览馆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科普场馆是科学传播的主要阵地。场馆采用声光电、仿真、虚拟、多媒体等现代化技术手段来进行展示,使公众进入科学情景,具有强烈的震撼效果。展品中包含的是与其技术相对应的科学知识。这种方式能将深奥的科学知识以直观、明了的方式传播给公众,不仅能激发青少年自觉主动学习的兴趣,同时还可以面向社会全体公众,为其提供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服务。一、科普场馆科学传播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美国NASA空间科学办公室“教育与科普”项目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分享哈勃太空望远镜的奇妙科学发现”活动,也是迄今为止天文与太空科学领域最大规模的教育与科普项目.这项计划的目标包括与公众分享空间科学探索激动人心的发现,提高科学、数学和技术教育的质量,特别是大学前教育,并支持美国21世纪科学技术人才计划.本文回顾了这项计划的缘起、政策和理念,叙述了该项目的发展和壮大,系统研究了该项目的路径选择及最佳实践,并结合中国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中科学传播的政策与实践现状,提出几点思考和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谨慎性原则的会计准则和制度在实践中尚缺一定的科学性,导致某些上市公司或企业为自身利益人为调节相关费用,务须在人员素质、计提时间、细化标准方面作出科学合理的举措。  相似文献   

7.
石倩  王超楠 《学会》2023,(9):34-38
当前,各类新媒体发展迅猛,已成为公众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科技社团应抓住机遇,利用各类新媒体平台开展科学传播,提升传播广度,丰富传播形式。该文提出账号精准定位、内容及时、用户洞察、多方联动及开展效果评估复盘等创新策略。同时,科技社团也应注意避免“唯流量化”,保障内容的专业性与严谨性,建立舆情管控机制,防范舆情风险。真正做精内容,树立积极的价值导向,做好科学传播工作,为提升公民科学素养、提升国家软实力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8.
媒体变革与科学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可心 《情报科学》2004,22(8):918-920
媒体的变革对科学传播有着极为直接的影响 ,而科学的有效传播又是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最重要途径。现代传媒的发展速度超过了以往任何一种传媒形式 ,承担着更为有效的科学传播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科学传播研究主要依托科学社会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等学术背景,侧重于考察和反思科学传播过程中的权力关系。在科学传播研究经历了30年发展后,原来忽略这一领域的传播学研究者,正在以社会科学(如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为基础,推动科学传播的科学化。这些学者考察了人类接受科学信息的心理机制、科学政治化对人们掌握科学的影响、价值和信任在公众接受科学知识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及其测度、以及基于实证研究的科学传播解决方案。科学传播的科学对于走向快速发展轨道的中国科学传播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为对象,探讨科学数据开放共享与NASA知识创新的内在关系,研究科学数据共享下的NASA知识创新模式,系统分析NASA的创新流程、关键活动和创新经验。最后,针对我国科学数据开放共享及知识创新问题,提出培育数据开放共享意识和知识创新文化、完善数据开放共享法律、整合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和协同创新平台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科学走向传播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今天我们所说的“传播”和“传播学”是对英文Communication一词的翻译,然而中文的“传播”一词往往与“传输、传递(transmit)、扩散、散布、广播(dissemination,spread,broadcast)”相联系,表征的是某种(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单向“流动”,并没有双向流动的意思。  相似文献   

12.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科技是否能被公众正确认知成为了科学传播的关键。现代社会中,科学还是一个远离大众生活的话题,比较难引起大众的关注。从目前传播形势来看,科学技术依然是由少数科学工作者所掌握,而公众对科学技术的认知往往还处于较低的层次。这反应出大众传播对于科学知识的传播还是力所不及。而在有些引起公众热议的科学话题中,因为传播方式技巧使用的不恰当,引起传播隔阂,导致公众误解科学。如何消除这种"偶然性",使之成为必然性"就成了科学传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学会》2001,(12):22-23
科学传播系统与科学素养 现代科普称"科学传播"(SC)更合适.科学技术传播简称科学传播,是比"公众理解科学"(PUS)及传统科普更广泛的一个概念,看问题的立场和角度也不一样.传统科普预设了两个不可逾越的等级层次以及施众和受众的固定角色,科普过程简单说就是科技知识向下灌输.另一个隐含的预设是:"科技总是好的,无条件地对社会有益,因而只要是科技优先发展什么都无所谓."而"公众理解科学"则除了包含科学技术的"一阶传播"外,也强调科学技术的"二阶传播".所谓一阶和二阶,是从逻辑学中借用的概念,一阶传播与对象性的科技本身的事实、知识内容有关;二阶传播与科技之过程、思想、方法、影响、评价有关.  相似文献   

14.
通过新媒体的定义、内容及要素,阐述了新媒体的核心概念;通过回顾科技馆展示的内容与发展,剖析科技馆展示的本质特点与教育活动的基本特征,并探讨新媒体时代科技馆教育的发展方向;通过浙江省科技馆在新媒体时代创建的科学传播品牌,最后得出科技馆应利用新媒体技术不断拓展与创新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本文从顾客的心理能级出发提出品牌资产由品牌认知度、品牌知名度、品牌美誉度、品牌联想度、品牌忠诚度构成。进而说明品牌忠诚度是品牌资产价值的集中体现,再从品牌忠诚角度阐述品牌资产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科学趣味》是20世纪30年代由顾均正等人在上海创办的科普期刊。《科学趣味》题材广泛、栏目多样,以生活科学化,科学趣味化为宗旨,以科学小品为主要的传播形式,成功地将科学性与文学性、思想性与实用性、知识性与趣味性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为科学技术的传播与普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科学趣味》注重与读者的互动,调动读者的参与积极性,为科学爱好者的交流提供了媒介和平台。  相似文献   

17.
文化软实力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战略地位日渐突出。传播全球化背景下,网络媒体传播和跨区域文化交流紧密相连,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本土文化面临一系列挑战的时候,文化品牌策略将是重要的抉择。  相似文献   

18.
以《湿地科学与管理》为例,探讨了学术期刊的准确定位、热点问题的探讨、科普功能的强化以及富有特色的版面设计,实现创新办刊,扩大读者群,提高期刊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在医院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护理部秉承“以人为本,以德理护,心本管理,改革创新、持续改进”的管理理念,践行“明德至善,护佑民生”的服务理念,认真开展卫生部“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和卫生厅“两好一满意”活动,带领全体护理人员,围绕护理管理、护理服务、护理质量下工夫,以强化管理为根本,以优质服务为宗旨,以质量持续改进为目标,不断探索创新,全面推动医院的护理工作,得到了患者及社会的一致好评。2008年获得全省卫生系统护士岗位技能竞赛团体特等奖,并代表山东省参加全国护士岗位技能大赛复赛,获得全国卫生系统护士岗位技能竞赛金奖的骄人成绩。  相似文献   

20.
张婧  朱苗 《软科学》2016,(10):79-82
基于我国218家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SMARTPLS软件以线性结构模式来验证理论模型,实证考察了品牌导向对品牌资产及企业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1)品牌导向包括理念、规则、识别与行为四个维度,并且存在特定的内部结构;(2)品牌导向对品牌资产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3)品牌资产对企业绩效有正向作用。研究结果丰富了品牌资产理论,同时对企业通过培育品牌导向、提高品牌资产以改善企业绩效具有重要的管理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