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建设生态文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当务之急。中国传统的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中对于天人关系的探索,蕴含着深刻的生态价值观,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构建以传统游牧技术为核心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技术范式,有助于推动草原生态文明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以来,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人类利用技术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和丰富的社会财富,技术因此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杠杆。与此同时,在技术的异化作用下,出现了环境污染、资源危机、生物多样性的崩溃、人的生命物化等生态危机,并且愈演愈烈。面对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人类开始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设想通过生态文明的建设来寻找解决生态问题的良策。生态文明构建需要技术创新作为基础,需要技术范式的低碳化转型与构建。本文从逻辑与历史相结合的思维原则出发,对现代技术范式的内涵和特征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论述了现代技术存在的问题和困境,分析了现代技术的反生态性及其在发展模式、目标实现、价值观、技术累积效应上的缺陷,并研究了如何应对技术范式低碳化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相关著作中蕴含着一定的生态伦理思想,它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诸多启示,如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物质变换,资本逐利性本质以及所造成的资本主义双重危机和适度消费模式等。由此观之,马克思哲学不但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根基,而且还提出了解决思路和方法。在当今生态文明建设中,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理论先导和前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赵园园 《考试周刊》2011,(88):31-32
当今世界,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生态问题不仅使人与自然之间变得不和谐,而且使人与人之间变得不和谐,更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无论是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还是促进社会进步,处处都需要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支撑,因此研究生态社会主义生态价值观对于加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显得日益重要和必要。  相似文献   

5.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高职学生作为青年群体,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青年力量、先锋力量,培育高职学生生态文明价值观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高职学生生态文明价值观培育为研究对象,分析职业院校对高职学生进行生态文明价值观培育的必要性,通过对安宁片区的几所职业院校生态文明价值观培育情况进行问卷调查,探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高职学生生态文明价值观培育的有效路径,提升高职学生生态文明意识,让其成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和接班人,成为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的践行者、维护者,推动美丽中国建设、促进我国绿色发展,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汇聚青春力量。  相似文献   

6.
以依附型和征服型为主要类型的传统生态价值观,经历了顺应性平衡、利用性迁徙和商业性逐利生态价值观演化。随着生态问题的日益严重,生态价值观的重构日渐迫切。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揭示出资本逻辑是造成生态危机的社会历史根源,新型生态价值观要回归以人为本,并指出其得以实现的制度安排。借鉴其理论成就,构建和谐型生态价值观,唤起人们的生态意识、改变人们的现代化观念、引导公众追求绿色消费方式,对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科技的飞速发展在给我们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社会问题,主要就是人类盲目地利用科技的问题。究其原因就在于人们错误的科技价值观。因此,选择什么样的科技价值观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是人类新文明,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利益,关乎民族未来。创新是教育价值变革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手段,要充分利用现有工业文明的丰富的物质条件,创新生态文明实践支持,创新建立教育生态价值观,教育生态人,完成生态事,造就生态社会,而这些都需要顺应创新教育价值观的变革,需要生态文明教育的积极参与及支持,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9.
现实的社会生活塑造着社会生活中人们的价值取向、行为选择及其实践方式。现代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物化的人格观造成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现代社会展现的自然人、生产人和福利人的样态呈现实质是工业文明对人的价值观形塑。生态文明新时代诉求着人生观生态化转向,“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变革着对人在自然中位置的认知,蕴涵着尊重自然的人生观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超越人类本位的价值评价,体现着共同体良知人生价值觉醒;“过有节制的生活”诉求着内在精神生活富足,体现着对“成为人”的意义体悟。生态文明新形态澄明的人生价值观必然要求美德伦理维度上培养人们内在的生态德性品质,以生态人生观指引现实社会生活中人们的实践选择。  相似文献   

10.
吕伟 《广西教育》2010,(29):57-57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中的三个维度之一,它要求学生初步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而生态文明价值观则是一种重要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所谓的生态文明价值观就是指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生态文明价值观要求人类要尊重和爱护自然,要自觉、自律,树立生态观念,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超越工业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持续发展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生态文明反思当下的生态环境问题,不是着眼于一般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或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它是对今天人类对自然界的透支所产生的生态及心态的危机而进行的反思,着眼于生态系统的整体和谐、人类社会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和谐、持续发展以及公平正义都是生态文明的核心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文献分析和问卷调查了解人民群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掌握情况,发现生态文明建设目前仍然存在于领导的讲话中、学者的研究空间里。虽然有环境保护部门的倡导,却没有在普通的人民群众中形成"气候",也没有形成新的文明范式。在STS视域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首先,突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性,明确"生态文明是人类的一个发展阶段,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的一个方面,生态文明是一种发展理念,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一概念;其次,要提倡生态文明建设的"公众参与性",坚持生态自觉,形成生态文化。第三,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实践理性共同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是人作为文化存在展示自身无限超越潜能的新阶段,是文明范式实现生态转型的内在逻辑和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化的形成、价值观及其体系架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化是人类与其生存环境的关系的体现。生态文化是在人类拯救工业文明时代生态危机的现代环境运动中形成的。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时代的价值观。生态文化以生态价值观为理念,致力于人、社会、自然协调发展,建立一种与以往的文明时代全然不同的新型关系,即人一社会一自然和谐协调,共生共荣、共同发展的关系。生态文化的体系架构分为内隐的价值理念和外显的具体样式两方面。  相似文献   

14.
戴楠 《华章》2008,(18)
通过分析现代科技革命所造成的人类发展与环境关系紧张,阐述了建立生态文明及可持续发展观指导的紧迫性;并结合对可持续发展认识过程,提出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建设生态文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乐天 《九江师专学报》1995,14(2):49-52,12
现代工业文明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诸如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世界上只有一个地球”,即是现代的生态观,也是现代的教育观。为促进生态文明,我们必须加强环境教育,加强生态伦理教育。  相似文献   

16.
高校开展生态文明素质教育的宗旨和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是对传统文明尤其是对工业文明扬弃超越的结果,是人类文明在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上的深刻变革,其核心价值就是"和谐"。高校是培养高素质建设人才的阵地,承担着弘扬与传播生态文明的重要使命,因此应把生态文明素质教育及时纳入学校办学定位与发展目标中,并以生态文明价值观教育为宗旨,引导大学生反思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自我三大关系,使他们确立以和谐的自然价值观、科学的社会价值观、崇高的精神价值观为一体的生态文明价值观。同时,高校生态文明素质教育必须以实现内外转化为路径,即引导大学生将生态文明知识内化为生态文明素质,再将生态文明素质外化为生态文明行为。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我们深刻领会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及其重要意义,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性,逐步实现价值观、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创新。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科技为手段、以法律为保障,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微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话语表达范式的转向是开展教育活动的本质要求、增强教育渗透性的需求、发挥教育实效性的诉求。"网络泛在化"促使公共能量场的集聚,"时空开放化"促成异质意识形态的涌现,"社会扁平化"促进"主体间"关系生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话语范式转向的时代之境。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话语表达范式尚存在控制型话语偏好、隐性话语表达缺失、共情性话语意识淡薄的实然困境。因此,重视公共能量场作用,注重共享型话语范式建设;柔化异质意识形态纠偏,强调隐性话语功能发挥;树立"主体间"关系意识,增加共情性话语表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话语范式的逻辑策向。  相似文献   

19.
生态价值观是上个世纪中叶以来在全球生态危机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传统极端的人类主义价值观深刻反思、人与自然关系认识和价值评价不断发展的结果。在我国构建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在生态危机越来越严重而又倡导生态文明的今天,要真正地解决生态危机问题,扬弃传统生态价值观,建构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新型的生态价值观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乌兰察布市通过大规模的生态建设,整体生态状况不断改善,但由于主观、客观和历史的原因,全市生态环境还比较脆弱。推进乌兰察布生态建设,必须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制度,转变观念,创新方式,调整结构,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