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柳州师专学报》2020,(1):71-74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在新时代对中国民族工作思想的创新和发展,为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提供了理论指导。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处理好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保持各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政治稳定、领土完整都有着重要意义,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高各民族的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协调发展、加强中华民族文化传承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才能更好地构建起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关于真实共同体和虚幻共同体的描述是构建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集体模型——现实共同体的理论基础,现实共同体是集体主义的适用社会形态;在现实共同体中,集体主义应该与时代特征相适应加以演进,注重政治导向,实现从现实共同体向真实共同体发展;注重价值导向,将集体主义从道德原则上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十九大宣布我国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新时代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需要我们不断更新和完善发展模式以及党和国家的治理体系。"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在顺应新时代发展潮流的情形下,以满足全人类共同发展为己任而提出的新的治国理念,是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规律的深刻认识和人类文明走向的正确判断,为全世界人民发展进步、和谐共处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新时代增进国际交流,促进国家间友好合作的纽带,是国际社会进一步开展交流合作的基础,丰富和完善了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为我国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保障,也为中国与世界各国友好交流开创了新天地。  相似文献   

4.
刘炜 《中国教师》2024,(3):11-14
“大思政”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共同体与思政教学一体化具有内在联系,其育人内涵与价值体现在课程改革、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学校发展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共同体包含意识共同体、场所共同体、学者共同体、阶段共同体和形式共同体。在教学实施中,要做到激活价值意识,形成主体能动互补;构建互助关系,实现核心价值思辨;突破实践空间,促成教学领域延伸;深化纵向衔接,加强一体化设计整合;拓展生活圈层,唤醒道德内隐体验。  相似文献   

5.
从血缘共同体到虚假共同体再到和谐共同体,这是一个既合乎历史又合乎逻辑的过程,和谐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共同体理论的必然结论、最后归宿和价值核心,具有丰富的哲学历史观和人学理论内涵,对当代哲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当代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价值指向。  相似文献   

6.
实践育人共同体作为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有效解决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理论内容和思维转化、内容与形式统一、理论辨识与行为内化的关系。实践育人共同体的构建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社会等力量和专业课程、校园文化、教师、学生等教育教学各环节和要素的协调统一、多维度推进。  相似文献   

7.
《嘉应学院学报》2017,(1):13-1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着丰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基因,客家优秀传统文化融汇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客家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契合,内在融通,实践互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客家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升华,客家优秀传统文化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鲜活素材、传播方法和文化载体。充分挖掘客家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在传承和升华客家优秀传统文化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两者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人民把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论创造性地转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智慧、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为中华民族的深层思维结构,历史性地实现了“两个结合”,开创了现代化的中国殊相。在不断推进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从共同体维度自觉建构了具体的现代化方案,把人类命运共同体、生命共同体和社会治理共同体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既以民族话语、民族思维和民族实践丰富了现代化的内涵,又彰显了社会主义的本真面相。中国式现代化与三种共同体的耦合,不仅为共产党人实现新时代奋斗目标探寻到科学路径,又为其他国家迈入现代化提供有益的中国经验。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九大报告正式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必须加强各民族团结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丰富内涵,只有在概念上统一认识,才能展开更为广泛的研究。文章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层面,具体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0.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华民族在崭新历史方位的文化理想追求,体现了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能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强大精神力量。中华文明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之基、文化之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深深寓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实践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以及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都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涵育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力量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源泉。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指导推动新时代统战工作高质量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有更强有力的精神支撑,必须弘扬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认同,广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积极构建共享精神标识,塑造中华民族形象。  相似文献   

11.
专业学习共同体表现出一种对教师职业价值与专业内涵的整体性理解以及对群体性共通价值观、差异性多元价值观、具身性交互价值观的诠释。其作为一个生态自组织系统,映射着生成的自决定、演化的自同构、涌现的自催化等自组织逻辑。从自组织的哲学思维出发,可以有效探究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内在发生机制和演化图景,并克服现实境域中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自组织逻辑遮蔽的羁绊。  相似文献   

12.
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实现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和发展优势。新发展理念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方略之一,是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的行动指南。深入把握新发展理念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的内在逻辑,应从思想基础、发展目标和发展动力上整体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的核心任务;从发展价值、发展方法、发展旨向、发展动力等方面科学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的内在要求;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等方面精准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3.
我们把公民教育与认同置于共同体之中,基于政治哲学的视域,思考和审视由于不同共同体的道德原则与价值取向不同,决定其教育实施不同目标和手段,旨在达到公民与共同体要求和谐一致,从而从内心产生认同和归属,接受和忠诚于自己生活的共同体,从政治哲学视域反思公民教育和认同问题,对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促进命运共同体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化解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核心矛盾,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治理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具有价值一致性、现实互需性和内容耦合性,这构成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内在逻辑。新时代,要持续巩固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力、组织力、感召力和协调力,夯实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价值基础,强化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主体协作,激发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内生动能,推动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成果共享。  相似文献   

15.
共同体是社会主义的内在本质规定。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坚持公有制、共同富裕、共同理想,强调和谐社会、共同利益、共享发展,来相对隐性地坚守和践行这一规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时面临着诸如国内民族工作出现“五种共存”,生态失衡、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社会分化、地区分化、思想多元,国际环境存在“四大赤字”等多种挑战和风险。为此,我们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同时更为自觉地凸显社会主义的共同体向度,提出和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生命共同体和社会治理共同体,从而使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不少重大进展。通过创新,把社会主义共同体向度更好地开显出来,建构更多具体的共同体,仍然是当今重要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16.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理论成果,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策略思想具有一脉相承性。相互依存的利益共同体是对"无产阶级必须联合起来"总原则的创新发展,同舟共济的行动共同体是对"既联合又斗争"原则的创造转化,和而不同的文明共同体是对"既统一又独立"原则的历史借鉴。在新时代,深入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科学内涵与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策略思想基本原则之间的内在共通性,有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向纵深推进,发挥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7.
简述新时代妈祖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现实基础。阐述妈祖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逻辑及关联性,妈祖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来源之一。另一方面二者也相互促进,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与弘扬妈祖文化相结合以增强实效性;弘扬妈祖文化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承接以实现自身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实现妈祖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具有多维性,应在尊重妈祖文化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不断挖掘其文化内核以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哲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汲取了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精华。构建了当代主流价值观,对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传承和弘扬优秀家风家训,彰显家风家训的时代价值是新时代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必然选择。优秀家风家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表达和特有形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涵养化育功能,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优秀家风家训价值意蕴的时代彰显,二者具有深刻的内在关联。新时代通过构建家风家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融合的社会合力、优化家风家训嵌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平台、打造家风家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融合的长效机制等有效路径,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20.
张番红 《甘肃教育》2022,(17):15-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是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重要着力点,因此,研究高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理论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甘肃部分高校4868份问卷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时代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在自觉实践层面表现出了较高的情感认同度;在影响因素角度方面,主要体现为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及针对性,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榜样示范和激励作用。此外,通过加强舆论引导、树立社会正气、鞭挞丑恶行为,努力传承良好家风,深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着力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实践理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