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消费主义思潮在青少年群体中日益盛行.这给道德教育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社会环境的误导、家庭管教的疏忽和学校教育的缺失使得对青少年的消费道德教育几乎处于真空状态.为了促进广大青少年的健康发展,我们需要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力量共同为青少年的消费道德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2.
布超 《教育探索》2022,(5):44-47
在全媒体时代,“全程媒体”打破时空界限,“全息媒体”突破物理尺度,“全员媒体”弥合主体差异,“全效媒体”放大营销效果,为消费主义的泛滥提供了新的土壤和条件。高校要清醒认识、全面把握全媒体时代消费主义对大学生侵蚀的新表现,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成功与消费的关系、“小我”与“大我”的关系、奋斗与享受的关系,站在回答好“新时代如何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高度,强化政治引力、增进价值定力、形成社会合力,主动应对、积极解决消费主义对大学生的侵蚀这一新形势下的老问题。  相似文献   

3.
消费主义对特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消极影响与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主义是西方社会思潮的重要内容,它是把消费作为人生最高目的和最大幸福的一种消费观和价值观,又以个人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为基础,并相互交织在一起.消费主义已经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很大影响,对特区高校部分思想政治工作的消极影响尤深.对此,应从全面讲解消费主义等西方社会思潮、加强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教育等方面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消费主义思潮在青少年群体中日益盛行。这给道德教育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社会环境的误导、家庭管教的疏忽和学校教育的缺失使得对青少年的消费道德教育几乎处于真空状态。为了促进广大青少年的健康发展,我们需要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力量共同为青少年的消费道德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5.
文化消费主义是消费主义在文化领域衍生的一种社会思潮,在当前中国已经渗入并影响着群众的日常生活.文化消费主义主要表现为两种现实样态,即文化的消费与消费的文化,文化的消费表现为文化的商品化、产业化、娱乐化、庸俗化、符号化和消费化等特征,消费的文化表现为消费主义意识形态以文化的逻辑渗入日常生活.文化消费主义以大众传播、心理操...  相似文献   

6.
消费主义是一种崇尚和追求过度占有和消费作为满足自我和人生目标的价值取向,以及在这种价值观念支配下的行为实践,产生于西方,改革开放以后开始在我国泛滥,冲击了人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本文分析了西方消费主义冲击下我国大学生消费观念的突出特点,主要表现为消费的时尚性、超前性和炫耀性。指出了消费主义倾向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最后提出了构建大学生理性消费观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类消费平台逐渐涌现大量文化“周边”诱发观众对精神文化的向往,人们开始在精神文化领域加大消费力度,文化消费主义作为消费主义文化向作为消费主义转向文化领域生成的一种社会思潮,文化消费主义便应运而生。受文化消费主义误导,部分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陷入困境,表现为价值追求逐渐扭曲、自我认知产生偏差等现象。为保护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文化消费观,应通过引导和满足青年精神文化需要、培植青年科学的文化消费念和行为、重塑青年的精神家园,推动青年精神文化生活有序、高质、向好发展。  相似文献   

8.
李若衡  陈洁 《教育评论》2014,(3):99-101
受消费主义文化影响,部分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具有现实性、功利性、多变性、世俗性,表现为政治理想盲从、虚无,政治情感脆弱、冷漠,政治心理歪曲、异化,政治道德低下、庸俗,对执政党、政府与意识形态文化的认同出现危机。构建公民信仰教育机制当直面消费主义文化,在加强政治认知的基础之上对西方文化作深入的剖析,加强民族文化教育,加强政治道德教育与建设。  相似文献   

9.
消费主义进入高校,对高校课程的影响是全面而深远的。消费主义把课程仅仅作为一个消费的对象,课程被"物化"了,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度降低,而且课程扁平化,师生关系异化。其积极影响有:课程效率提升与产业发展的距离拉近;消极影响有:课程中易出现短期行为,学生对课程体验的消解,以及"单面人"的出现和课程批判功能的消失。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作为西方文化重要内容的消费主义开始影响我国的消费生活,也逐渐进入我国理论研究的视野。本文简要梳理了西方理论界有关消费主义文化的理论研究,以及我国学者对消费主义倾向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1.
论消费主义文化对青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物质主义为取向的消费主义文化对青年一代的思想道德建设造成了严重危害,引发了精神追求的缺失、生态意识的缺失、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缺失。我们要把对消费主义的遏制作为对青年进行健康生存观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吴岩 《甘肃教育》2008,(21):8-8
在我国,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得到了飞速发展。据最近CNNIC发布的第20次《互联网报告》统计,我国网民人数2007年已高达1.62亿人,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在这1.62亿网民中,绝大多数是青少年。网络对于青少年世界观、价值观、行为方式和社会认知等各个方面的影响日趋加大。因而,认真探索网络对青少年的冲击作用,对网络的负面作用进行研究,探讨各种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中国当下,伴随着消费对象的不断“越界”,历史消费主义影视思潮呈现出日渐明显的泛化态势。从历史消费主义影视剧的内部配方机理入手,可以把历史消费主义影视剧归纳为“配方”、“怀旧”、“噱头”、“小历史”、“游戏”、“反历史”等文化模式。历史在历史消费主义的尽情游戏中“迷失”了。无论历史消费主义影视剧走着怎样的路线,始终不变的是“消解-确立”模式。  相似文献   

14.
新闻娱乐化,是目前广受新闻理论界关注的焦点话题。新闻娱乐化的主要表现:一是内容取舍偏向软新闻;二是在版面设计、节目编排上追求娱乐化效果。新闻娱乐化实际是当今社会进入消费社会的一种结果,是消费主义价值观的直接体现。对新闻娱乐化现象,需要秉持一种批判意识和反思意识。也应该从文化生态的角度,寻找医治新闻娱乐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明确提出要超越消费主义,批判蕴于现代性中的消费主义。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认为消费主义使自然"祛魅",导致人的异化,并且使发展方式不合理。提出只有人类必须在价值观上颠覆由个人主义导致的人类中心主义,同时还认为必须实行"稳态经济"的增长模式。  相似文献   

16.
教育消费主义是为刺激国内居民消费而发展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思潮。据此进行的高校大规模扩招,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凸显教育投入不足、学杂费偏高、学校负债恶性循环等诸多问题,已在一定程度上危及政府公信力。反思教育消费主义的实践得失,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与中国的市场经济、消费社会和网络差不多同时诞生的90后大学生,极易受到来自西方的消费主义思潮的侵蚀,呈现出崇尚拜金主义、道德滑坡,甚至走上犯罪道路;追求超钱消费,丧失实事求是精神;过度人情面子消费,抛弃传统美德与社会责任。为此,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促使大学生形成理性消费的价值观;营造良好的生态消费环境,有效抵御消费主义思潮的肆意蔓延;通过社会考察与勤工俭学活动,让科学消费观真正入脑、入心、入行,从而使大学生最终摆脱消费异化,建立消费主体性,实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学校德育工作的困惑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 ,影响学校德育工作实效的障碍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道德“内化”的效果与期望值相差较大 ,如何提高德育的“信度” ,仍是一个难题。与社会相比 ,学校是一个小环境 ,学生在学校所受到的道德教育要接受社会现实的检验 ,以促进其内化为道德意识和信念。当前社会上尚未杜绝的不良现象和金钱冲击下的人际关系 ,尽管表现是个别的 ,但对学生的影响很大 ,并往往容易由此引起学生的偏激心理 ,学生内心世界对社会的信任感降低。如讲起按劳分配问题、民主问题、大公无私问题和理想问题等 ,有的学生会感到是空洞的说教 ,认为只是善意的…  相似文献   

19.
20.
澳大利亚高等教育的权力关系与大学的消费主义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大学、政府与市场作为三种权力主体,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定位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都已经进行了诸多调整。作为权力关系的表现和特征,澳大利亚高等教育中的消费主义文化开始显现并日益得到强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