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正>在"首届全国道德与法治品位课堂观摩及研讨会"上,山东临沂实验中学王有鹏老师为来自全国各地的道德与法治教师及专家展示了一节很有品位的八年级下册"公平正义的守护"示范课,受到与会教师的一致好评。本节课通过各种体验方式,把学生带人现场,让学生体悟如何以自身力量和外在制度守护公平正义。下面以本节课为例,剖析一下初中法治教育的别样生态——体验。一、体验名人名言的意蕴课始,王老师利用名片自我介绍。根据名片提问学生:自己  相似文献   

2.
<正>心理学研究表明,过分浅层的学习会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伤害学生的思维能力。道德与法治课同样需要深度学习。情境教学是道德与法治课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在以往的情境课堂中就存在着浅层学习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情境枯燥——课堂上,教师往往会引用数个案例创设情境,每个案例只是很粗略地把事件陈述一下,既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的颁布,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建设中的一件大事,它为公民社会生活提供了重要法律依据,彰显了社会公平正义。将民法典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是落实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探民法典关联学科价值、引民法典导入学科教学、用民法典培植学科素养,着重阐述民法典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思考,引领学生领悟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4.
<正>什么样的道德与法治课能持久发挥效力、令人回味无穷?最近听了一节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一框"家的意味",有了一些思考与启发。[课例呈现](一)家有形——搭建生命居所上课开始,教师开门见山:"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主题是聊聊我们最熟悉的家,先请大家结合自身体会说说什么是家。"学生思考片刻,有的说:"我认为家是一个固定的住所。由于我们家现在还没有条件在城里买房,  相似文献   

5.
部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设问普遍缺乏目的性、思辨性、探究性,教师往往采用直问直答式设计,这不利于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与理解问题、培养高阶思维,也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设问作为素养课堂的关键环节,是检验课堂质量的重要指标。为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提高学生核心素养,课堂设问需要用心问学生、匠心问设计、慧心问自己。  相似文献   

6.
<正>【课程标准】理解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和社会正义的重要性,正确认识和理解社会矛盾,理解发展与稳定的辩证关系。懂得正义要求每一个人都遵守社会规则,能辨别正义和非正义行为,有正义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教学目标】1.知道公平正义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追求,知道个人维护公平正义和法律制度维护公平正义的  相似文献   

7.
常态下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应直面学生认知,并指导他们生活和做事。研究认为,提高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实效,要以学生道德素养的发展为导向,从教学实际出发,遵循学习逻辑、学科逻辑及生活逻辑,整合设计要素,将教学实践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把课程任务转化成学生向往的“课程生活”。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任务设计要关注真实性、回归学科性、突出整体性、落实参与性,以实现“少教多学”“提质增效”、培养学生道德素养的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20,(6):5-6
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当代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教育者越来越重视对新的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引入,以改变当前教育中的诸多不足,而头脑风暴法作为一种能够发挥集体智慧的方法,在教学中一度发挥出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进而得到了诸多一线教师的认可和青睐,因此,为了进一步发挥出其优势,本文从"提供自由环境,提高讨论热情""引起联想反应,产生新的观念""激发创新思维,打破群体思维""产生竞争意识,引发独到见解""融合集体智慧,提高学习质量"五方面对头脑风暴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价值展开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学科素养在当前教育改革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基于学科素养的教学改革必然要求教师自身转变观念,涵养学科素养,实施深度教学。丰富学生学习方式、改进学生学习方法是新课改的重要目标和重点任务。教师必须重审课程价值,从"知识教学"转向"素养养成";必须提高角色意识,从"课堂控制"转向"合作引领";必须超越学科界限,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育人"。促进教学思维的转变,让道德与法治课程更好地助推学生"学习能力的生根"。  相似文献   

10.
学科素养在当前教育改革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基于学科素养的教学改革必然要求教师自身转变观念,涵养学科素养,实施深度教学。丰富学生学习方式、改进学生学习方法是新课改的重要目标和重点任务。教师必须重审课程价值,从"知识教学"转向"素养养成";必须提高角色意识,从"课堂控制"转向"合作引领";必须超越学科界限,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育人"。促进教学思维的转变,让道德与法治课程更好地助推学生"学习能力的生根"。  相似文献   

11.
主要以道德与法治课涵育学生核心素养路径分析为重点进行阐述,以当下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和法治课教学的现状为主要依据,从营造良好情境、结合教学目标、把学生作为教学主体这几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为其日后全面发展做铺垫。  相似文献   

12.
用事实说话、用证据支撑是道德与法治学科特点之一。求真、求实、求证对提高学生分析、探究、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思辨意识与良好的思维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合理利用网络”教学体现了培养初中生证据意识的三个维度:合作与分享、呈现与展示、拓展与留余。  相似文献   

13.
胡宸铱 《中小学德育》2022,(2):57-59+56
初中道德与法治坚持知识逻辑与生活逻辑相统一的思路,注重与实际生活相关联,这要求教学要切实用好学情这一"导航仪",探索具体的使用策略。通过课前学情调查精准把握学生相关经验和思想认识状况,确定探究重点;针对学情调查反映的生活问题和认知误区等,创设探究情境,引领学生展开对话辨析,丰富与提升生活经验;设计课后延伸实践作业,引领其在生活践行中体认价值,做负责任的公民。  相似文献   

14.
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强调以学生的个体生活经验为起点,将教学延伸向丰富、真实的生活领域。这要求探索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学校德育生活的融合,立足学生实际展开学情分析,找准学生的真实生活问题和成长需要,精准制定教学目标;拓展课前调查预学的价值,唤醒、激活学生的生活反思;据此创设"真实"的生活探究情境和课后践行活动,实现生活经验的丰富与提升,引领其道德生活。  相似文献   

15.
项目化学习从课程标准和学科核心素养出发,以开展项目为载体,进行学科的有效拓展,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思、思中行,既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学生,又用真实的情境启发学生。学生的求知欲因真实情境的牵引自然而生,因解决现实问题努力思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出问题、合作完成任务、共同解决学习困惑,在实践中培育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6.
<正>一、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个人维护公平、守护正义。教学难点:制度保障公平,司法维护正义。二、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导入语:同学们!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现在,我国正在建设幸福中国,许多城市都在建设幸福城市,扬州市则在建设幸福扬州。昨天我乘坐扬州的公交车,公交车的拉手环上写着"美好江苏,幸福扬州"。什么是幸福扬州呢?大家请看:"人人崇文尚德、家家安居乐业、社会公平正义、充满  相似文献   

17.
针对学校外来新市民子女占比高的校情,教师尝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乡根文化"熏陶——追寻地域历史,挖掘家乡根脉;结合学校特色,放大家乡名片;学习无锡方言,融入家乡生活;探究无锡习俗,感受家乡温情。在课堂教学中给予"蒲公英"儿童"最无锡"的传统文化体验,培养儿童的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18.
<正>社会在日新月异地发展,法治也在与时俱进完善。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同时更需要精神层面的全面提升。新时代的道德与法治课立足核心素养,随着新课改的推行,一改以往纸上谈兵的低效学习,逐步探索出新的教学模式——生活化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在不断夯实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同时深化了学生的法治意识,更值得借鉴的是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从而实现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做到学以致用、服务于生活。立足核心素养,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优化了道德与法治课教学。  相似文献   

19.
20.
深度学习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由之路。在学习过程中,道德与法治课要尽可能避免教学目标的单一化、学习过程的浅层化、知识内容的浅俗化和素养培育的标签化,教师可从教学多维度加以优化和统筹,通过精选材、真活动、巧设问和妙结尾,让课堂学习由浅入深,让学生参与积极有效,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