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研究者越发重视认知负荷理论对教学设计的积极影响.以《二元均值不等式链》为例,基于认知负荷理论进行教学设计,并指出不等式链教学设计中应用的策略:多元表征教学内容、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减少全新信息源的引入、减少图形搜索过程、简洁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语言引导.就不等式链教学中如何整合内容,加深学生理解进行思考.为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认知负荷理论为研究教学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框架.以平面向量基本定理为例,基于认知结构原理,进行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基于交互作用原理,提出提前训练——增加相关认知负荷、部分整体——降低内在认知负荷、变异任务——增加相关认知负荷三个环节设计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3.
约翰·斯威勒提出的认知负荷理论,主张合理分配认知资源,对有效学习至关重要。如果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能按照认知负荷理论,尽量减少学习任务中不必要的认知负荷,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效果。因此,提出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大学物理教学,可以通过物理知识的图表化、优化多媒体教学、融入物理学史等手段,管理内在认知负荷,降低外在认知负荷,增加相关认知负荷,以此减少学生的学习障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最终达到促进有效学习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有效教学设计应基于学习者的认知规律,设法降低外在、内在认知负荷,同时增加相关认知负荷。在教学设计时,可以采用自由目标策略、关联信息捆绑策略、一步到位策略与多通道策略降低外在认知负荷;采用任务先"分"后"整"逐步呈现策略与任务先"简"后"繁"二次呈现策略降低内在认知负荷;采用变异任务策略与嵌入支架策略增加相关认知负荷。  相似文献   

5.
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教学媒体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对认知负荷的概念含义、主要观点和分类做简单扼要的论述。认知负荷理论提出了一些能减少学习者认知负荷,提高学习效率,并对教学媒体设计有指导作用的教学效应:分散注意力效应、双重感官效应、独立交互元素效应、元素交互效应及冗余效应。在阐述这些教学效应的基础上,分别给出它们在教学媒体设计中应用的例子。  相似文献   

6.
认知负荷理论主要描述的是包括长期记忆和工作记忆在内的信息加工系统中的学习建构问题。在阐述该理论主要观点的基础上,从情境的创设、目标的确定、样例和任务的呈现以及媒体的运用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其对教学设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项目实训作为提升应用能力的课程,具有复杂性和复合型,不易为学习者掌握.需在充分考虑认知负荷理论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学习者的内在认知负荷和外在认知负荷,提高其相关认知负荷,按照先行组织者等策略来进行教学设计,这符合学习者的特点和需求,实践证明能实现高效的学习.  相似文献   

8.
认知负荷理论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分解和降低学生的内在认知负荷,减少学生的外在认知负荷,适当增加学生的相关认知负荷,从而提升学生对复杂认知任务的认知加工水平。依据这一理论,提出对数定义教学设计的八步流程:激——激发学习动机;忆——复习旧知;探——探究问题;粗——给出科普式定义;精——给出形式化定义;化——内化定义;用——应用定义;悟——感悟数学的精神及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9.
认知负荷理论在E-learning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负荷是影响学习效率和效果的重要因素,E-learning环境的设计会对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负荷水平产生影响.导致E-learning环境中认知超载的原因,主要集中在界面设计和内容设计两个方面.在界面设计上,复杂的导航设计容易引起学习者"迷航",色彩风格的不统一会造成学习者对学习的焦虑和不适;在内容设计上,大量的学习资源可能会消耗学习者有限的注意力,过量的冗余信息会分散学习者的注意力.为减少认知负荷,促进学习者的信息存储、提取和加工,在界面设计时,应注意做到导航设计清晰明确、交互界面设计符合视觉心理学标准;在内容设计时,信息表征要注意多样化,并添加标注说明,信息切割要恰当,信息加工设计要提供各种认知工具、学习指南和监控、交流合作空间,并为初学者提供样例.  相似文献   

10.
基于认知负荷理论,内在认知负荷来源于学习材料本身,不容易加以改变,而外在认知负荷却可通过改变学习材料的组织呈现方式来减少。在教学中如何结合实际,应用理论进行有效教学设计,减轻外在的,增加有效的,保证学生轻松有效学习是本文探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认知负荷理论角度分析楞次定律教学过程中难点的形成原因。并尝试提出降低认知负荷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2.
《河西学院学报》2019,(2):106-111
在认知负荷理论看来,工作记忆容量限制是有效教学设计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在生态化的课程教学设计中,如何降低因教学材料组织及学生活动而引发的心理负荷,将有限的认知资源用于图式的建构就成为认知负荷视野中教学设计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3.
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是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实现课程育人的有效途径.本文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层次出发,探索课程思政融入“基本不等式”课堂教学的设计,发展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科学精神、个性品质和数学核心素养,为中学数学课程如何实施育人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4.
认知负荷理论(cognitive loadtheory)是在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基础上提出的一种促进教学设计的理论,这种理论以容量有限的工作记忆为核心,强调合理分配认知资源对有效学习的至关重要性。本文从认知负荷理论的角度出发,从情境的创设、样例的示范、任务的呈现以及媒体的运用这几个方面探讨了其对物理教学设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认知负荷理论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指导理论,有着很多研究成果,在E-learning教学设计中的应用越来越多。针对认知负荷理论在E-learning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认知负荷理论在E-learning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逐渐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文章结合维果斯基的“ZPD”理论,探讨了高中数学中基本不等式的变式教学,使得学生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通过自身努力和教师的引导逐步稳定掌握基本不等式中各种变式题型.  相似文献   

17.
“认知负荷”最初被应用在军事及企业中,称为“心智工作负荷”(mental workload)。它从心理、生理及认知的角度探讨工作、任务对执行者的影响及适应性。教育心理学家J.Sweller于上世纪80年代将该理论引入教育界后,人们开始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认知负荷,并研究如何优化教学设计来降低总的认知负荷。  相似文献   

18.
罗杨  李秀梅 《宜春学院学报》2012,(7):137-140,158
认知负荷理论依据工作记忆容量的有限性和认知资源总量的恒定性,指出合理分配认知资源是有效学习的关键。在分级教学模式中,以认知负荷理论为指导的多媒体教学设计在了解学习者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设法克服工作记忆的有限性,提高学习者迁移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正>教学是一个有预设、有生成的过程。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曾说过:"对教师而言,如果将其教学工作任务进行高度的概括,我们就会抽取出两个最核心的要素——‘教什么'和‘怎么教',即教学预设和课堂生成。"在新课程改革中,更需要把握"生成"和"预设"之间的平衡,在平衡中寻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数学定理是逻辑推理的重要依据。在定理教学时,教师的"预设"首先要考虑如何从客观现实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大学生的学习环境越来越趋向智能化。但新技术的使用,并没有改变学生用于信息加工的认知系统,其与传统教学环境下的知识建构过程是一致的。智能化的学习环境,使得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同时也提高了学习过程中认知负荷超载的风险和可能性。如何针对目前大学生学习环境智能化的现状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促进学习者的认知加工和学习效果?本文从认知负荷理论的视角出发,从课程内容、媒介选择、教学策略三个方面提出针对"大学一般理论课"课程教学设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