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教学文化是新的儿童观下的教学文化,它根植于课堂实践,指向教师的教学行为方式和学生的学习行为方式。"新教学文化"凸现学校文化,贯穿课程文化,融合地域文化,从溯源寻根到愿景构想,再到实践创生,呈现的是校本化的教学规范、教学主张、教学策略、教学思想……新教学文化是学校文化发展中的新生长点,是新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的聚焦。  相似文献   

2.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中提出了"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主张,这一主张给我们研究、审视课程与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然而,这一主张在理论上存在着一定的模糊性,在具体操作实践上也容易导致教师不知如何教学。面对教学"回归生活世界"在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有必要反思"教学回归生活世界"这一主张,重新认识教学和生活的关系,为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3.
回顾我国近年来教师教育课程的改革历程,发现我国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突显出的一系列问题,致使其呈现出一种"静态化"的发展样态。对我国教师教育课程发展的"静态化"样态的价值进行反思,分析我国职前教师教育课程样态的异化,笔者试图重塑教师教育课程的本体性价值、通识性价值、实践性价值以及标准化价值。在新的价值定位下体验实践化教学、建设模块化、梯度化以及融合化的职前教师教育课程,从而建构我国教师教育课程的理想样态。  相似文献   

4.
教师课程观的局限与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拥有多元化、开放性和动态性的课程观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前提。教师在课程目标、课程类型、课程内容以及课程实践等方面的认知和行为缺陷,会导致教师课程观的诸多局限。只有突破"实用主张"的课程价值观、"公共视野"的课程文化观、"工具理性"的课程知识观以及"技术主义"的课程教学观,构建起基于"文化-个人"观取向的课程观,教师才能真正实现基于课程发展视域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5.
教学主张是名师教学的内核和品牌,是名师区别于其他教师的重要特征。教学主张是名师的教学思想、教学信念,也是名师的"个人理论",同时也是教育精神和学科文化的一种体现。教学主张的研究主要包括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两个方面。其中,教学主张理论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概念和内涵界定、理论基础和依据阐述、具体观点和内容展开。教学主张的实践研究内容包括:教学主张的教材化研究,教学主张的教学化研究,教学主张的人格化研究。  相似文献   

6.
教师专业的发展和教学工作的"返魅",必然要求教师在理论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主动追求教学主张的生成,为专业发展提供应有的灵魂支撑。一、教学主张的内涵教学不能没有思想,教师不能没有自己的教学主张。主张是一种包含  相似文献   

7.
<正>南京市李宝玉名师工作室自成立以来,一直围绕"主题学习"教学主张,立足课堂实践,结合课题研究,积极推进课程建设,促进学生、教师和学科共同成长。在课程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落实国家课程校本化要求,积极打造面向学生的区本、校本课程;另一方面,借助区域名师工作室平台,积极研发面向教师的区本、校本课程。在名师工作室建设实践中,我们积极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改革注重主体间性的研究,主张教师与学生、课程与书本、课程与生活、课程与行业等相关要素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使改革最终走向"人本化"的课程哲学方向及实践方式。五年制眼视光技术专业根据专业特点探索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课程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9.
有什么样的课程力,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新课改倡导课程与教学的整合,主张"教学"是师生为实现教学目标"共同创生课程"的过程;而"课程"则是"一系列课堂教学事件及内容变革与意义的生成"。然而,在当前应试教育背景下,许多教师的教学行为不是体现新课程的"国家意志",而是体现高考的"应试要求",导致新课程倡导的"立德树人""增强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国家意志"很难在教学中"落实"。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从教师层面看,过分重视提高教学能力、轻视提高课程能力,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因此,增强教师课程意识、提升教师课程力,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优化教师日常教学行为以及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前提。为此,本刊约请江苏省特级教师许大成,结合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分别从课程理解能力、课程建构能力、课程实施能力以及课程评价能力四个层面探索提升教师课程力的实践路径。同时欢迎对这一话题感兴趣的教师共同探讨交流,积极撰稿、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10.
以锻造教师个性,提升教师领导力为宗旨,学校倡导教师人人投入提炼"教学主张"的实践研究中。基于此,我积极投入历史学科备课组,发挥个人专业所长,汲取同行的经验,通过共同探寻"教学主张"落脚点,主动开设"教学主张"实践课,分享研究心得,与教师们群策群力,既实现了个人专业发展,又助推了学校发展。一、"教学主张"的提炼——在团队中汲取智慧我们历史学科备课组共有三位教师:一名高级  相似文献   

11.
在信息化时代,教师最主要的存在价值就是为学生成长提供精准的、个性化的数据分析及其应用指南。作为"分析师"的教师,如果要将教学主张课程化,无疑需要对课程探究模式有理解与反思,选择切合于当下教育发展与学生成长所需的理论营养,并建构起基于课程编制、教学效果与学生素养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2.
<正>我追求"智性语文课堂",就是要在语文教学中启迪智慧、崇尚理性、尊重生命。我理解的语文"智性"包含学科智性、教师智性、学生智性三个层面:学科智性——首先是文字中的智力含量与精神质量,其次是文法中诸如构思智慧、立意智慧、语言智慧、细节设置智慧,等等;教师智性——预设、生成、问题设计、掌控课堂、与学生沟通的智慧,等等;学生智性——听讲、答问、合作、表达的智慧,等等。  相似文献   

13.
“智性教育”是运用智性的教育方式来塑造学生的思想、灵魂和精神,开启人的思维、知觉与“智性”,最终激发他们不断创造与创新的能力.它与传统高等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着重智性启发而非技术训练”,其宗旨与通识教育颇有相通.目前各医学院校均已开设了医学心理学课程,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面临许多尴尬.作为通识课程,其课程规划与设计应以智性的关怀为出发点,改革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以顺应通识教育理念:同时,须整合通识课程教师资源,促进教师通识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8,(25):1-2
本文作者作为学生课程的实施者和设计者,以课程化的校本研修模式去努力打造独特的思维教学视野:一要规划教师思维培养课程的实施标准,二要通过实践形成教师思维培养课程的实施与评估的有效模式,三要从"课程化"研修视角重新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中职"区域化"课改实践模式以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技能操作型人才和主动服务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为两大基点,在生物基础观和区域式课程模式基础上走"公共基础课程专门化、技术课程精专化、综合实践课程现场化、个性课程多样化"之路为特征,以"好就业、就好业、会创业"为目标导向.中职"区域化"课改实践模式的构建,是中职学校持续快速发展的强大内驱力,它改变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也为提升学校管理品质和创新学校管理制度提供持久的动力.  相似文献   

16.
新教学文化是新的儿童观下的教学文化,它根植于课堂实践,指向教师的教学行为方式和学生的学习行为方式。“新教学文化”凸现学校文化,贯穿课程文化,融合地域文化,从溯源寻根到愿景构想,再到实践创生,呈现的是校本化的教学规范、教学主张、教学策略、教学思想……新教学文化是学校文化发展中的新生长点,是新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的聚焦。  相似文献   

17.
一个教师即使著作等身,荣誉无数,如果缺乏自己的教学主张,从专业上讲,他依然还是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门外汉"。根据我们多年的实践研究,要把优秀教师培养成为卓越教师,最核心的工作就是帮助他们提炼自己的教学主张,并围绕教学主张开展系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可以说,教学主张是迄今为止我们找到的培养卓越教师的一把金钥匙。教学主张是专业影响力的核心教学主张是教师从优秀走向卓越的专业生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英语专业文学课面临边缘化困境。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提出英国文学教学的新思路,主张经典阅读和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相辅相成、在文学史学习的基础上引入方法论教学、采用双主教学模式,进而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培养人文素质、发展智性水平。  相似文献   

19.
数学是一种"结构的科学"。教师应当从整体、系统和结构的视角去把握数学教学。当下的数学教学存在着"去结构化"的倾向,从本源上看,结构化教学是由数学"知识结构"、学生"认知结构"和教学"解构重构"性质所决定的。作为教师,可以运用"大问题导学""探索性活动""反思性自觉"等手段,助推结构化教学的智性实践。  相似文献   

20.
应时代发展要求,美国专业取向教师教育课程思想由技术理性主义向整合主义发展,教学专业化发展也经历了相应的转变。20世纪中下叶占支配性影响地位的技术理性主义教师教育课程,主张对教师进行训练,让其掌握批量的教学技术理论知识。这导致教师教育课程出现理论知识与实践分离、忽视了实践知识的情景性等问题,促使新的教师教育课程理念和实践的出现。整合主义教师教育课程关注对实践知识的情景性关怀、对个体知识的关怀,以解决目前美国乃至国际教师教育面临的问题——提高(职前)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强调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寻求理论本位与经验本位知识的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