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育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与生物学教学结合丰富了教学内容,渗透了核心素养,弘扬了民族精神,传承了宝贵文化。以人教版《生物学·必修1·分子与细胞》为载体,分析教材中渗透的传统文化与核心素养,并对生物学教学结合传统文化的教学策略进行初探。  相似文献   

2.
":核心素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教育立德树人的职责,意在引导教师关注"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问题。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融入心理学知识,就心理健康教育(以下简称"心育")的学科渗透性特点,以自信心的培养为突破口,立足教材,以《种树郭橐驼传》为例,挖掘语文教材丰富的心育资源,给予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助其以自信的态度面对挑战,还青春应有的拼搏色彩。  相似文献   

3.
<正>新教材,新愿景,新突破。2019年广西各地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学考")道德与法治试题,以"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为导向,坚持立德树人;遵循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理念,优化考查内容,加强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理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情境设计,注重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感染与触动学生;突出核心素养培育,贯彻"五育"并举理念,发  相似文献   

4.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以"立德树人"为重要理念,提出了六大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同时要求将数学文化渗透于高中数学课程的始终.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承和积累,它在发展学生数学素养中的教育价值是显而易见的.文章以"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为例,从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公式的情景创设、公式证明的策略及公式的应用技巧等方面透析数学文化的融入气息,具体呈现了教材中处处存在数学文化,教学中处处可以渗透数学文化的特点,希望能由微观映射宏观,为广大数学教师教学提供指导和实践的方法,从而有效地改变目前数学文化教育缺失的现状,提高学生整体文化素质和学科素养.  相似文献   

5.
<正>2014年,教育部制定和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和《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强调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担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及各学科核心素养的公布,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根本问题,培养青少年一代的家国情怀成为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6.
《职业技术教育》2018,(8):81-81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职业教育办学理念,聚焦培育学生核心素养运用信息技术改进传统教学,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德育——打造"魅力德育",彰显德育魅力立德育德走心入心易学易教导行践行语文——领略语言文字魅力,提升文学文化素养传承优秀文化聚焦核心素养凸显职教特色形式生动多样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物教学》2019,(24):13-15
通过挖掘高中生物学必修教材中"科学·技术·生活"栏目的素材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相关学科核心素养,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并利用科技服务生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树立科技改善生活的理念。  相似文献   

8.
文化意识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课程应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文结合译林版《英语》六年级教材中Culture Time板块的教学案例,探讨了如何丰富文化素材、挖掘文化元素和领略文化异同,以帮助学生拓宽文化视野,讲好文化故事,浸润文化自信,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3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进一步强调"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2016年9月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报告又提出了"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维度的"核心素养"。那么,课程建设如何具体呈现"核心素养"和"立德树  相似文献   

10.
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探究与分享》栏目的使用存在照搬照抄和武断弃用现象。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对这一栏目情境进行个性化素材选取、动态化方式呈现、冲突化情境讨论等多样态处理方式,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更加生动有效,从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1.
<正>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首次提出"核心素养"概念。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明确提出: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这也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深化的努力方向。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育不仅仅是为社会培育人才,同时也是传递社会文化和经验的一种方式。而家庭教育是所有教育方式中最早的一种形式,同样也是最  相似文献   

12.
林月霞 《教师》2023,(11):66-68
文章以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揭示文化意识素养的内涵;以仁爱版《英语》教材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焦点,简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英语课堂教学的意义,并以仁爱版《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8 Topic 3 Section C为例,阐述一线英语教师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3.
方亮 《天津教育》2023,(3):68-70
<正>立德树人教育背景下,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成了热点课题。以高中历史学科为例,教师必须在基础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发展学生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等能力,以真正实现高中历史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文章以《中外历史纲要(上)》《经济与社会生活》两本高中历史教材为参考资料,结合实例论述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教学策略,希望通过应用丰富史料、渗透人文要素等手段,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和良好发展。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在学科学习中逐步获得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也是其形成正确价值观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14.
<正>根据教育部安排,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将于2016年秋季正式使用。笔者就教材编写的基本依据、基本理念等加以说明。教材编写的基本依据《道德与法治》(初中)教材必须充分体现国家意识,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教材编写的基本依据包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等。  相似文献   

15.
强化传统文化教育是国家重要的教育思想。低年级语文统编教材选编了不少传统文化方面的文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本着传承与创新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机械灌输的教学形式,以教材内容为载体,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以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6.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要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真正实现立德树人,以文化人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我校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寻访‘老’文化"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探索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路径,并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真正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植根于学生内心,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2019年高考全国Ⅱ卷数学试题,以《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为依据,体现了"立足基础,稳中有变,注重能力"的设计理念,在坚持对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考查的同时,注重对数学思想与方法的考查,旨在考查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凸显综合性和应用性,以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果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真实情境为载体,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在数学教育评价中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8.
"立德树人"具有承古继今的丰富思想内涵,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对教育规律的精辟概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高度重视"德"的培育,形成了"忠孝仁义"等德育内容,并将"德"看成是人才必备的素养。当代中国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共产党继承了"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在文化建设实践中提出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为中心内容、以共产主义道德为引领、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当代德育思想。做好"立德树人"的工作,我们应从哲学的高度把握其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传统教育理念中非常重视道德的教育作用,重视理想人格的培育、精神境界的追求和道德理想的实现。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孕育着非常丰富的"立德树人"的思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是"课程思政"教育观的重要思想源头。以传统文化经典《红楼梦》为例,结合《红楼梦》中的实例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的教育、生命意义的追寻、时间意识的强化、爱情教育的引导、职业道德的定位等,实现了思想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20.
增强初中思政课育人效果的关键是提升教育亲和力。《道德与法治》教材以学生发展为本选用了众多人文性素材,并对其进行学本化转化,有助于提升教育亲和力。通过善用文采飞扬的语言增强感染力、贴近学生生活组织活动增强吸引力、弘扬传统文化精华增强自信力、灵动运用全球化素材增强使命力、拓展素材问题设计增强引导力五个维度,可以有效提升思政课教育亲和力,发挥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