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数年前,在上海,我国的一位特级教师为来访的美国教育考察团出示了一节公开课后,美国专家问:这节课老师问问题,学生答问题。既然老师的问题学生都能回答,这堂课还有上的必要吗?这个故事我已听很多专家讲过,这给了我一个启示:学生学习新知的过程,实际上是依靠原有知识研究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遇到障碍,出现了问题,只有有问题,才能引导学生真正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因此,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廉价的表扬     
一节语文公开课上,一名女生学生答对了一个简单的问题而得到教师热情洋溢的表扬,并奖励一颗标有“智慧星”的小五角星贴在了眉心处。此时的她激动不已,脸红扑扑的,整堂课左顾右盼,不时地摆弄那颗五角星,后面的课她根本就没有听。课后我问那个女孩“:为什么东张西望?”她说“:我在看老师对其他同学的表扬能不能超过我。”又问“: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她说“:我只记住了老师问我的问题。”思考:教师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采用语言鼓励、物质激励不失为有效的策略。表扬学生没有错,但对一个简单问题的回答,竟得到老师…  相似文献   

3.
记得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之后,班上有一位思维特别活跃的学生,问我这样一个问题:“老师,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之间何怎样的关系?”当时,我被这位学生问住了,一下子没想到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想了想,我坦然地对他说:“老师没想过这个问题,给老师点时间,让我们一起想想,想好之后一起交流,行不?”学生很懂事地对我点点头.于是,我专门增加一课时来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4.
刚下课,好几个学生围过来问“:老师,开空调的时候,温度调到多少度最好?”在以往,我会信口开河地回答,自从和学生开展探究学习活动以来,我觉得这个日常生活问题很值得让学生作一番探究.于是,我把“空调温度调控在多少度最好”作为一个专题,让学生们自主去作调查探究.任务布置下去了,我也赶紧翻书查资料、寻找答案,可是在家查找完自己所有的工具书,也没有寻找出一个确切的数字.我只好向老师们求助,可是当我逐一问完办公室里的老师,又把学校里的所有生物老师问遍,也同样得不到答案.倒是一位老师提醒我说,这个问题医生应该比较清楚.于是,我便利…  相似文献   

5.
一天,我在教学《蜜蜂引路》这篇课文时,刚出示课题,就有一个学生站起来问:“吴老师,我想问一下,蜜蜂真的会引路吗?”这一问,打断了我的教学思路,因为我预先设计的是先教学课题中的“蜜”、“蜂”两个生字,再让学生根据课题提出问题,没想到这小家伙先行一步了。我灵机一动,快速在黑板上写下了这一问题,并兴奋地说:“这位同学真会学习,把老师的提问抢去了。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话音刚落,同学们就议论开了,有的说蜜蜂会引路的,有的说蜜蜂不会引路,各抒己见。我示意大家停下,说:“同学们,今天,我们针对这个问题,来进行一场辩论赛,认…  相似文献   

6.
<正>一节语文课下来,老师往往觉得很累,即使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而且发言踊跃,老师也难免会有疲惫的感觉。因为教师要不断"抛砖引玉",即不断设计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解读文本。老师不断问问题,学生解决问题,老师总结点评,老师再问,学生再答,老师再总结点评,如此反复,老师难免口干舌燥,常常会不自觉地羡慕理科老师能边讲边练、干脆利落。造成语文课堂如此尴尬境地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我在语文课堂上摸索的实践告诉我:这是因为语文课堂上老师问的问题太琐碎、太细,没有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利交给学生,而是让他们戴着镣铐跳舞,而我们还要时刻戴着这镣铐,能不累吗?我认为语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要让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使学生通过有效的学习活动认识物理,理解物理,获取知识,掌握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是打开物理大门的金钥匙。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物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就成为我们每个物理老师时时思考的问题。下面说说我在课堂中的一些具体做法。1问题,让学生提出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提出问题总是以积极思考为前提的,由此可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给学生一个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鼓励孩子“敢问”,教学生“会问”,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关注研究的。在本节课刚开始时,我做了一个用一节干电池给直流电动机通电的实验,电动机通过定滑轮格钩码向上提起来。我为了复习知识,导入新课,于是设问:“这个实验蕴含哪些物理问题?”同学们被我这么一问,便搜肠刮肚地思考起来,而后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提问,“细线对钩码是否做功?通电后的电动机对钩码做功吗?钩码被提高了具有什么形式的能?”随后,学生自然而然就想到这样的问题:“钩码被提升后具有的能从哪儿来?”……学生的主动性被激...  相似文献   

8.
爱的定义     
一天,我对学生讲解“爱”这个词义时, 一位学生问:“老师,我看见一朵花,它实在太美了,我忍不住把它采在手上,因为我喜爱它。老师,这是不是说明:爱,意味着占有呢?”我觉得这位学生提出的问题值得好好回答,于是,我给学生讲起了自己的一件往事。  相似文献   

9.
<正>学生的学习是和错误相伴的过程,错误恰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困难所在。出错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让出错,或是出错了不予关注。教师不仅要允许学生出错,包容、接纳他们的错误,更要通过有效引导,促进学生修正错误。一、当学生出现认知偏差时巧妙引导比如,教学"数一数与乘法"起始课,在课末小结时,我问:"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本领?"谁知一位学生冒冒失失地回答:"我学会了加法。"我不由得一愣,真有点哭  相似文献   

10.
吴友智 《中国德育》2007,(12):47-48
记得读大学的时候,教育学老师问我们:"上课时,假如有学生突然问你所不知道的问题,你怎么办?"我们这些"准老师"无言以对,都觉得这实在是有伤师者尊严的难题。如果对学生说:"我也不知道答案是什么……"那么所谓的"传道、授业、解惑"从何谈起?于是老师传授我们两个经典的教例。一位老师的回答是"这个问题我们课内暂不讨论,下课后我们单独对这个问题探讨一番。"下课后,教师去查阅资料,然后回复学生另一位老师则说:"这个问题我先不回答,先请其他同学说说看?"转移回答对象,然后老师在学生众多答案中整理出一个得体的回答。我们都抚掌称妙,这两种方法既掩饰了老师的"无知",维护了学生对老师的崇拜,  相似文献   

11.
设计教的活动,教师已驾轻就熟;设计学的活动,仍然是一个难点。而教学设计的至关紧要点是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本文想就这个问题与老师们商讨。问个没完,好吗?我们先来看一个典型课例。有位教师上《普罗米修斯》一课,一课时从头至尾提了37个问题①。起始阶段了解课文脉络,教师提了以下9问:1.课文都讲了哪些人物?  相似文献   

12.
把学习的主权交给学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学习的主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一环,从领导到教师都注意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努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我在这方面也做了大胆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让学生问起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好问是知识的窗户,才能的马达,创新的动机。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胜过解答十个问题。”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已成为当今教育学者大声疾呼的话题。那么,怎样培养学生质颖问难能力和创新精神呢?我的做法是让学生问起来,把老师的无疑而问转变为学生的有疑而问。每讲一篇课文…  相似文献   

13.
正有一位老师这样说过:"告诉学生3+2二5的老师不是好老师,问学生3+2等于几的老师才是好老师,告诉学生3+2二6的老师是最高明的老师。因为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了疑问。"这就是探究学习。探究学习是以问题为载体,创设某种情景或途径,引导学生自主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学习方式。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确定研究专题进行探究的活动。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主动行,更有有利于学生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发  相似文献   

14.
近日参加了一次优质课评选的听课活动。在区级评选中,有一堂课令我印象深刻。声情并茂神采飞扬的老师,机灵睿智妙语连珠的学生,热烈火爆和高潮不断的课堂讨论,于动情处催人泪下,于精彩时欢声笑语,齐全的环节,紧凑的结构,天衣无缝的配合,简直是完美无缺!老师的结束语刚完,下课铃声正好悠扬地响起。不禁暗自赞道:真乃优质课也!并为自愧不如难受了很久。这堂课如我所愿,真的被推荐到市里参加评选。而我有幸又参加了此次听课,但这次却令我心生疑惑:同一位老师,同样的问题,问的却还是同样的学生,而学生的回答竟还是同样的话语!还是同样的热烈火爆和高潮不断,这节课又光荣地获得了市级优质课一等奖。第三次听到这堂课是在全区的示范推广课上,还是同一位老师,竟还是同一批学生,同样的问题!旁边一位知道内情的老师小声说道:“这堂课我不知道听了多少遍了,据说有一次下课后,有一个学生竟然指出:‘老师,你在某处少说了一句话。’”这一次听课令我如坐针毡,心中涌出来的竟是一种深深的悲哀:优质课,你让我们的学生学到了什么?我想起了曾经看过的一篇学生作文,这是一个学习很好的学生,他的作文记述了在低年级时,某次老师为讲优质课,而事先将问题和答案告诉学生,并指定他来准备...  相似文献   

15.
曾经在杂志上渡过这样一个案例:作者听过的一节六年级《最后的姿势》一课,这节课教学过程很顺利,学生几乎是对答如流,上课教师感觉也很好。课后,作者找了三个学生交谈,问:“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们懂得了什么?”“我懂得了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四位学生,他真伟大。”“我懂得了谭千秋身上充满了爱与责任,他的灵魂很美。”  相似文献   

16.
2010年6月,和同事们应邀前往杭州二中参加了"聚焦课堂"活动。活动中,来自不同学校的五位老师分别上了一节展示课,课后陈钟粱、李强等几位专家进行了评课。在评课过程中,部分专家和上课的教师,就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作为与会者,我深有感触。  相似文献   

17.
"最完美的课永远在下一节!"这是有幸参加一次市级音乐教研活动中,一位老师的课后点评。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在肯定了授课老师很多优点的同时,也提出了些许中肯的建议。这让我们这些刚从教不久的新老师明白:对优秀的公开课不能盲从,对课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要能清醒地认识,并能联系自身的教学实践和理论学习,找到适合学生、适合自己的策略、方法,从而促进有效的课堂教学。一、"千里之行始于问"——有效提问有位教育家曾说过:"教师不谙熟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容易成功的。"提问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四、深入听课4月21日上午,我开始了蹲点听课。这节是初一语文。上语文课的是一位男老师,这是一节随笔写作课,老师在黑板上给出的题目是七色春天,____,让学生猜今天的学习任务。有学生问是不是写作文,老师提醒,我给的七色春天后面是一个逗号,而不是句号,也就是需要同学们自填标题。接着,教师用富有诗意的语言启发同学  相似文献   

19.
兰带娣 《成才之路》2011,(14):56-56
情境一:这是一节小学五年级的美术课。课间时,我早早进了教室,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几位学生见到我,高兴地围上来问:“老师,这节课我们画什么呀?”我说:“这节课我们接着画人物。”随后,有位学生说:“哎!又是画人。”一脸的无奈。看来前两节课的人物临摹已经让学生对这个内容有了厌倦感。  相似文献   

20.
在某次评课活动中,专家认为评课最有发言权的是学生,并建议上课学生说说对这节课的感受,要求学生说真话并且说具体。一位学生说:"老师上得很好,生动有趣。"第二位学生说:"自己也表现得很好,挺直了腰,认真又努力地听课。"评课专家听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