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薇同学问:《夜走灵官峡》一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是如何有机结合地表现主题的?《夜走灵官峡》是当代作家杜鹏程描写宝成铁路工地生活的短篇小说。小说正面描写成渝,表现他可爱、可敬的性格,侧面描写成渝的父母,表现以他们为代表的工人  相似文献   

2.
×××同学问:《夜走灵官峡》用了不少笔墨描写了凛冽的寒风和漫天的大雪,你能给我们说说作品中“风雪”描写的作用吗? 答:《夜走灵官峡》是一篇反映工人阶级崇高品质的优  相似文献   

3.
本单元有四篇课文:《夜走灵官峡》、《宋定伯捉鬼》、《傻二哥》、《第二次考试》。《夜走灵官峡》、《宋定伯捉鬼》是讲读课文,其余二篇是自读课文。这四篇课文都是通过写人叙事来表达中心意思的。  相似文献   

4.
《夜走灵官峡》 ,一夜功夫便完成了。那是 195 7年 12月下旬 ,宝成铁路举行通车典礼。我和《人民日报》派来报导“通车”情况的邓拓等同志 ,住在成都市的一个旅馆里。我除了给《人民日报》写有关宝成铁路的散文《英雄的事业》和短篇小说《工地之夜》(亦即《铁路工地上的深夜》)之外 ,又乘兴在 195 7年最后一个夜晚 ,一口气完成《夜走灵官峡》。第二天 ,便是 195 8年元旦 ,我把稿子再三推敲修改之后 ,寄给《延河》文艺月刊 ,在该刊 195 8年 2月号发表。为什么这篇作品出手这样快呢 ?我长期在建设工地 ,工人们的献身精神使我深受感动。不仅工…  相似文献   

5.
一、直入式。即在新课开始、导言引入时.抓住关键.开门见山.直接提问,提挈全篇,突出重点。如教《夜走灵官峡》一,板书课题后可直接发问:是谁夜走灵官峡?他夜走灵官峡前后恩想有何变化?这个变化说明什么问题?再如教《纪念白求恩》.导入课后可直接提问:白求恩是怎样的一个人?为什么要纪念他?学习他的什么精神?直入式提问,可使学生边看边想,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相似文献   

6.
现当代著名作家杜鹏程在新中国建立前后写过许多中、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名篇《夜走灵官峡》几十年来被选编中学语文教材。名著《保卫延安》是脍炙人口的长篇小说。这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大规模反映解放战争的最优秀作品。小说以西北大战场的延安保卫战为广阔背景,真实地再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和可歌可泣的战斗精  相似文献   

7.
初中第二册课本中,《夜走灵官峡》、《小桔灯》、《最后一课》、《社戏》四篇都是以描写少年儿童为主要对象的记叙文。现在初一年级的学生也都是十二、三岁的少年,因此《夜走灵官峡》中机灵、倔强的成渝;《小桔灯》中镇定、勇敢、乐观的小姑娘;《最后一课》中天真、单纯的小弗朗士;《社戏》中朴实、热情的双喜、阿发等,都是同学们喜爱的形象。根据这一特点,按照教学大纲的分年级要求,将这四篇课文组成一个单元来教学,能激起童心的浪花,加强教学的效果。(后三篇原来就是一个单元,只要将《夜走灵官峡》与《母亲》对调即可。)  相似文献   

8.
一、直入式 即在新课开始、导言引入时,直接提问,提挈全篇,突出重点。好比单刀直入,一语中的,抓住关键,开门见山。如教《夜走灵官峡》,可以板书课题后紧接发问:是谁夜走灵官峡?他夜定灵官峡前后思想有何变化?这个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再如教《纪念白求恩》,导入课文后可直接提问:白求恩是怎样的一个人?为什么要纪念他?纪念他什么精神?直入式提问,可使学生边看边想,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相似文献   

9.
《中学语文》今年第5期发表了江西傅胜芳同志的文章,《成渝不是“夜走灵官峡”的主人公》,作者主要从“理论上”和“课文内容”两方面提出了理由。仔细研读本文,我觉得仅就以上两方面的理由便断言成渝不是小说的主人公未免有些偏颇,成渝是否是小说的主人公还有进一步探讨之必要,因为这也是教学这篇小说至关重要的问题。《夜走灵官峡》的中心思想无疑是在  相似文献   

10.
比较阅读     
第三单元四篇课:《夜走灵官峡》和《宋定伯捉鬼》是讲读课,《傻二哥》和《第二次考试》是自读课。本单元在选材方面各有特点,对它们作一比较,是有可借鉴之处的。  相似文献   

11.
《夜走灵官峡》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杜鹏程于一九五八年元旦写成的一篇动人心弦的散文,最初发表于一九五八年二月号《延河》上。正如编者在扉页上写的:它“生动地描述了工人阶级日以继夜修筑宝成铁路的英雄精神,描述了工人阶级高贵品质在下一代身上的影响……”,散文所表达的主题是十分深刻的,所采用的艺术手法是十分巧妙的。本文仅就它的人物刻画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2.
杜鹏程的《夜走灵官峡》,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小说。最新发表在一九五八年二月《延河》上。在不过两千余字的篇幅里,作者通过一个很小的题材———一个铁路建筑工人的家庭,生动地描述了我国工人阶级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日以继夜修筑宝成铁路的英雄事迹,高度反映了他们斗志昂扬、意气风发地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气魄和“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的崇高精神,同时也描述了我工人阶级的高贵品质对下一代的深刻影响。作品的故事情节很简单:在一个大雪纷飞、雾气迷茫的冬夜里,铁路建筑工地的一位材料队长趱行在峭壁遮天,江流湍激并被人称做“煮人锅”、“万人坑”的灵官峡里,他耐不住饥寒,想找一个“避风  相似文献   

13.
初中语文课本中《夜走灵官峡》一课课后的“思考和练习四”以及相应的“教参”中都把“顺着光带,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十名工人像贴在万丈绝壁上似的,打着炮眼……”看成了比喻。就是在张(扌为)之先生主编的中学教师《专业合格证书》考试用书《现代汉语》中,也认为此句是比喻句,并引用它作例子,本人持有异议。  相似文献   

14.
《小橘灯》和《夜走灵官峡》是反映儿童生活的两篇散文。作品中的两个小主人翁,生活在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里。作品通过两个儿童的思想、生活,生动地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我国儿童的斗争生活。寄寓着深刻的思想内容。《小橘灯》中的小女孩,生活在国民党进行白色恐怖的重庆。她爸爸是个革命者,突然“失踪”后,她承担了照顾重病在床的妈妈的责任。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瘦瘦的,脸色苍白,咀唇冻得发紫,头发很短,穿着一身破旧的衣衭,光脚穿着一双草鞋。”爸爸的  相似文献   

15.
杜鹏程《夜走灵官峡》是一篇以50年代修筑宝成铁路的艰苦生活为背景,反映铁路工人崇高品质的优秀短篇小说。作者深刻的感受、高远的立意、新颖的角度、巧妙的构思通过高超的折射艺术表现出来。笔者认为:教此文,若抓住“三个三”,就能提纲挈领,突出重点,达到鉴赏作品的折射艺术,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之目的。“三个三”即三次场景描写,三次人物外貌描写,三个主要事件。“三个三”环环相扣,连成一体。工人阶级不畏艰险、一心为公的崇高品质从一幅幅沸腾的场景描写中,一处处栩栩如生的人物描写中,一个刚剐懂事的孩子身上折射出来。可谓独具匠心,值得品味。  相似文献   

16.
教了十多遍《夜走灵官峡》,自谓轻车熟路,没想到这次上课,学生中竟有人提出异议,说文章有不合情理之处。我鼓励学生将疑点说出来,但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据。经过讨论和深入思考,学生摆出以下观点和理由:一曰忍抛幼子忙工作,护子责任谁承担?理由是雪大风狂之夜,山...  相似文献   

17.
<正>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地解释字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最要紧的还是多比较多归纳”.多比较多归纳,是指导学生的最有效的阅读方法之一.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把《夜走灵官峡》与《小桔灯》进行比较归纳,引导学生分析其共同点和不同点,帮助他们掌握阅读技巧.实践证明效果比单讲解一篇课文要好.  相似文献   

18.
“一击两响”是一种写作构思艺术。如《夜走灵官峡》写了一个成渝,作者“一击两响”的表达艺术是,处处写成渝,又处处在表现着成渝父母的优秀品质。又如《同志的信任》中出现了一封“信”,它的一头牵出了方志敏,另一头牵出了鲁迅。它同时表现着两个革命者的优秀品质。  相似文献   

19.
人物语言的多种功能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语言是人物描写的主要手段之一,是塑造人物形象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在作品中具有多方面的功能。(一)表现人物的心灵美。杜鹏程《夜走灵官峡》中的小成渝在“我”冻得两脚发痛直跺脚时,只是吸着嘴唇,又摆手、又瞪眼睛。我说了句“你...  相似文献   

20.
集纳     
集纳,是一种有目的有方法的读书技巧,它通过横向联系的方式,收集、归纳某一专项内容的知识材料,构筑自己的语言仓库。如下面的一词多义词语卡片。专题:一词多义内容:钻①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春》)②我抓住树枝爬上去,钻进石洞。(《夜走灵官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