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作之合?1994年,国务院召开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基础教育主要由政府办学.有条件的地方,也可实行“民办公助”、“公办民助”等多种形式办学。改制校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2.
一兵  建国 《南昌教育》2006,(3):F0003-F0003
3月6日,2006年度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在市委第一会议室召开。会议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彷学习显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和市委八届十次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十五”时期教育发展情况,科学规划“十一五”教肓发展,研究部署2006年工作,进一步推动全市教育事业又快又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李岩 《教育探索》2005,(3):65-65
一、办学要树立大教育观——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1985年5月.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同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在整个教育体制改革过程中,必须牢牢记住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1992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上明确提出:“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相似文献   

4.
王若懿 《教育》2008,(2):22-23
科研兴教走过了17年的发展历程。2008年元月,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机制研究分会“十一五”科研课题负责人培训暨“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研讨活动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有回顾,有总结,更多的是展望。从1991年,时任辽宁省辽源市教育科研所所长的栾传大提出“科研兴教”这个概念至今,“科研兴教”理念对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较好地破解了教育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真正推进了教育理论联系教学实际的工作。 17年的发展,“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理念已深深扎根在教育的土壤,如何让它在教育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众多教育者们思索与探讨的话题……  相似文献   

5.
11月23日,前来参加全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会议的襄樊市襄阳区乡镇党委书记、镇长和区直部门主要负责人,一进会场就感觉到与平常的会议不一样,区委书记、区长等区“四大家”领导的名字都出现在主席台上。有人小声说,“襄阳区的教育会有大动作”。会议由区委书记郭忠主持,区长王军做主题报告,联系教育工作的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冯云波同志宣读全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方案》.分管教育工作的副区长许俐同志宣读《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费投入实施方案》和《中小学闲置校产管理办法》。在襄阳区的历史上,召开如此高规格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教育工作,还是十多年前“普九”时的事情。“襄阳区教育的大动作就是被列为‘一把手’工程的全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在襄阳区就是与‘普九’相提并论的工程。”接受记者专访的襄阳区区长王军开门见山。  相似文献   

6.
李军 《吉林教育》2006,(4):6-12
这次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总结“十五”时期的教育工作,部署“十一五”时期特别是2006年的重点工作,进一步明确思路,加大举措,为实施“吉林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努力将我省教育事业继续推向前进。陈晓光副省长亲临会议,还要发表重要讲话,各地各高校一定要深刻领会,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1月20日.重庆市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工作会议、重庆市2007年度教育工作会议分别于上午和下午召开。会议总结了过去一年重庆教育事业取得的成绩.对2007年的教育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研究并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教育工作的基本思路.进一步明确了“十一五”重庆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会议提出.2007年全市教育工作要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指导下.按照“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全面抓好各项教育工作.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中共重庆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奇帆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委主任彭智勇作了大会工作报告。  相似文献   

8.
李根 《四川教育》2023,(20):17-18
作为“互联网+”技术日趋发展的产物,“腾讯会议”不仅点燃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互交融的火焰,还拓展了家校协同育人的路径。本文结合“腾讯会议”在家校协同育人中的运用而展开实施路径的探索与思考,尝试利用线上家长会、线上培训会和线上总结会来拉近家校距离,融洽家校关系,架起家校合作连心桥,当好家庭教育知心人,共绘协同育人同心圆,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9.
我们“实验学校”创业起始,把“四科育人”即科研兴校、科研兴师、科研育子、科研成才列入重要的办学思想.就是要在学校中全面开展创新精神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技术逐渐进入各行各业。这一背景下,家校共育新机制已逐渐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模式,对凝聚教育合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探索“互联网+”背景下合理有效的家校共育模式,对提升教育综合实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文章讨论了家校共育的核心概念和主要模式,对家校共育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并提出构建家校沟通云平台、运用“互联网+”技术引领学习模式、创新多元化互动模式“三位一体”家校共育新模式,为家校共育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通过立足于课程、立足于教育技术、立足于校园文化与办学特色的研究,确立“一校一策(册)”的专用教室建设与装备的理念;探究了如何实施“一校一策(册)”理念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2.
关于推广使用“联羿教育技术装备管理系统V5.0”(重庆专用版)软件的通知(渝教仪[2008]35号文件):教育技术装备管理现代化是“十一五”期间装备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按照教育部新“装备规范”、新“配备标准”和我市“双高普九”教学仪器设备装备标准提出的要求,为了加快全市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管理步伐.全面提升我市统筹城乡的教育技术装备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3.
质量立校 教育质量是一所学校的“生命线”.是一所学校安生立命的“根基”,是一所学校生存和发展的“资本”。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教育质量的中心地位是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的中心工作,并时时将之作为我们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4.
在新世纪教育大发展的浪潮中,伴随着我校“经管”专业的发展,师资队伍建明显滞后。职教“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成功经验为我校“经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提供许多有益的启示:引入激励机制,改变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做好现有教师的专业转轨工作有计划地选送部分专业课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专业实践 ,拓宽师资来源渠道,优化队伍结构,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依法全面实施教师“双证”制度。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大兴区魏善庄中学是一所现代化的农村完全中学,始建于1958年。为全面落实北京市教育大会和郊区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我校和北京崇文区广渠门中学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助互利”的原则,于2005年3月签约,我校正式成为北京市首批百所“手拉手”共建学校之一。2005年12月11日,两校签约成立北京广渠门中学魏善庄分校,这标志着两校“手拉手”活动进入实质性阶段。  相似文献   

16.
同志们: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省政府在这里召开2006年度全省教育工作会议,鲁昕副省长将做重要讲话,全面总结“十五”期间全省教育工作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分析当前教育工作面临的形势和背景.全面部署“十一五”期间全省教育工作任务和2006年的重点工作.我们要认真学习研究.深刻领会贯彻。下面.就落实鲁昕副省长讲话精神.同顾总结2005年教育工作和做好2006年教育工作.我代表省教育厅.省委高校工委讲两点具体意见。  相似文献   

17.
《教育与职业》2005,(5):80-80
一是继续把农村教育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下大力气加快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加大西部地区“两基”攻坚的力度,促进中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巩固提高。二是切实把中央8号、16号文件和中央有关工作会议的各项要求全面落到实处.坚持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育为首”.全面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由华中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湖南大学三校联合发起和轮流承办的“大学教育思想研讨会”每两年召开一次专题研讨会,第七次研讨会将于1998年召开。这次会议象1994年会议一样,将开成一个国际学术研讨会,由华中理工大学承办。为了充分做好会议的有关准备工作,今年3月,三校有关人员在华中理工大学召开了研讨会的第一次筹备工作会议。会议确定了1998年研讨会的中心议题——文化创新与大学教育改革,下分6个子题:1.大学教育与文化冲突。2.高等教育改革:妇女和少数民族。3.大学的国际化与民族性。4.科学教育与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9.
“十一五”期间.辽宁省本溪高中不断深化教育改革,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落实“科研兴校”的发展战略,加强学校教科研工作建设,提高了学校的教育科研整体水平和能力,促进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建设了一支高素质的“科研型”、“学习型”教师队伍.从而使学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0.
“双减”政策是教育格局的大调整,阵痛、困难、挑战不断。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如何创新“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提升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及“家校社”协同育人合力,让“双减”政策落地,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本文从搭建家校沟通平台、加强家庭教育指导、进行课堂教学和课后延时服务改革等方面,阐述“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