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精灵女孩米朵一直生活在一张书签里。这张书签像是一幅闪着金光的艺术画,书签上面点缀着一片美丽的小花园,小女孩米朵就手捧着一枚淡绿色的四叶草,坐在小木屋前的矮凳子上。米朵所住的书签长期保留在一本厚厚的童话书中,她已经数不清自己到底看了多少遍这个写着王子和公主的童话故事了。不过,每当有人从图书馆里借走这本书,米朵就会变得非常开心。"哇,这么漂亮的书签啊!"这样的赞美,  相似文献   

2.
摸书     
<正>这位名叫莫拉的老妇人嗜书如命。她认真地对我说:"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在书里。""世界上没有的一切也在书里,把宇宙放在书里还有富余。"我说。她笑了,点点头表示同意,又说:"我收藏了四千多本书,每天晚上必须用眼睛扫一遍,才肯关灯睡觉。"她真有趣。我说:"书,有时候不需要读,摸一摸就很美,很满足了。"她大叫:"我也这样,常摸书。"她愉快地做着摸  相似文献   

3.
我的女儿三岁的时候,一位朋友送给她一本图画书《骄傲的小鸡》。这是她生下来所拥有的第一本书。这本不知道被她翻看了多少遍的图画书,伴随她读完了幼儿园。我也很喜欢这本书。我最早对“图画书”这个概念的认识,也是得之于这本书。现在,为了写这篇文章,我特意找出了这本图画书,又看了一遍。书中最后一页上有一行字“:鸡妈妈朝小鸡跑来,她怜爱地抚摸着小鸡,把小鸡搂到自己怀里。就是这样。”看到这里,我仍然感到一阵激动和温暖。这使我想到,虽然并非所有的图画书都是写给小孩子看的,但是,也只有图画书,才是真正属于小孩子的书。可以说,世界…  相似文献   

4.
【名家新作】摸书冯骥才名叫莫拉的这位老妇人嗜书如命。她认真地对我说:"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在书里。""世界上没有的一切也在书里。"我说。她笑了,点点头表示同意,又说:"我收藏了4000多本书,每天晚上必须用眼扫一遍,才肯关灯睡觉。"她真有趣。我说:"书,有时候不需要读,摸一摸就很美,很满足了。"她大叫:"我也这样,常摸书。"  相似文献   

5.
老师,不老     
年复一年,我在学生一声声的"老师"声中,送走了20多个春秋。在三尺讲台上,我曾数次提起粉笔写下相同的课题,不知这些一遍又一遍重复的课文,有没有拉我走上  相似文献   

6.
郭敬明 《课外阅读》2010,(9):32-32,33
已经忘了这是第几次在凌晨被助理的电话喊醒,急匆匆地从床上翻身起来,随手拿几本书塞进早就打点好的行李里,就在她一遍又一遍的嘱咐声中出门了。北京CBD的公寓,寂静的房间,寂静的楼道,寂静的公寓。  相似文献   

7.
<正>这一天,我随手翻开一本书,眼球立刻被那特别的名字吸引了过去。什么?"亲爱的陌生人",你确定陌生人是亲爱的?带着这个大大的问号,我开始阅读起来,还不时被书中的文字逗得哈哈大笑。这本书主要写的是一个叫"今一"的小女孩面对爸妈要生二胎的心理转变,书里讲的陌生人其实就是她那还没出生的妹妹。今一觉得连疼爱她的奶奶都对她爱理不理的,她的小心脏简直受到了一万点的伤害,她甚至想到了离家出走……  相似文献   

8.
时间会记得     
<正>喜欢一个古老的游戏——回声。每次去山里,我喜欢对着绵延的群山大声喊自己的名字,山会极其认真地记下。然后,山谷里一遍遍回荡着我的声音,有一种欢呼雀跃的激动。俗世里的拘谨淡了,胸中充斥的是一片自由和开阔。心亦是清明的,像山涧里一条欢快的小溪。这游戏自然令人快乐。看一个作家写琴音的散文。有一次,调音师给她的女儿保养钢琴,忽然对她说:"你女儿很用功嘛!"的确,女  相似文献   

9.
这学期,我们不写"大作"所谓"大作",就是语文书上规定要完成的习作,每学期一般要写7篇。新学期的第一节作文课,我就宣布:"这学期,我们不写大作,只写生活日记。"孩子们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重复了一遍后,他们才发出了兴奋的欢呼。  相似文献   

10.
羡慕小豆豆的N条理由 卢江坤 我好羡慕《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里的主角小豆豆,她本来是一个很调皮的学生,最后居然成了巴学园"明星"学生,这多神奇呀!我到底羡慕她什么呢? 1.她能去电车教室上课.电车教室是用废弃的电车车厢改装的,只要拆掉原来的长椅子,放上课桌椅,再在驾驶员的座位上放一块黑板就行了. 2.她能去温泉公园郊游. 3.如果把所有的功课都做完了,她下午就可以去散步. 4.她和同学们想上哪一节课就上哪一节课.老师把所有的重点写在黑板上,有的学物理,有的学数学,有的学语文…… 5.她能参加升鲤鱼旗比赛,能从大鲤鱼的嘴里钻进去,再从尾巴那儿钻出来.鲤鱼一共有三条呢.  相似文献   

11.
<正>钱钟重书做读书笔记的功夫是一绝。他的笔记本很厚,是普通练习本的4倍,上面写得密密麻麻,有中文也有英文,别人很难看懂。他每读一书,必做笔记,摘出精华,指出谬误,写下心得。钱钟重书的夫人杨绛在《钱钟重书手稿集》的序言中曾详细叙述过他做笔记的方法。她记得,钱钟重书做笔记的习惯是在牛津大学图书馆"饱蠹楼"读书时养成的。那里的图书概不外借,书上也不准留下任何痕迹,学生们去读书,只能携带笔记本和铅笔,边读边记。"钟重书做一遍笔记的时间,约莫是读这本书的一倍。他说,一本书,第二遍再读,总会发现读第一遍时有很多互记钟上外文  相似文献   

12.
吴晓路 《辅导员》2011,(35):56-57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每当我唱起这首歌,我的脑海里就会浮现林海音写的《城南旧事》以及她和朋友或亲人离别时的情景。林海音出生于台湾,童年在北京城南居住,大家都叫她英子,她长大后非常怀念童年生活,就写了《城南旧事》这本书,让读者  相似文献   

13.
摸书     
名叫莫拉的这位老妇人嗜书如命。她认真地对我说:“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在书里。”“世界上没有的一切也在书里。把宇宙放在书里还有富裕。”我说。她笑了,点点头表示同意,又说:“我收藏了4000多本书,每天晚上协颂用眼扫一遍,才肯关灯睡觉。”  相似文献   

14.
我读杨绛,首选她的散文,而她的各种散文书籍,我读的次数最多的要算《干校六记》。读过多遍后,渐渐悟出了潜到文字深处的"杨绛味道"。这种味道很早就被人提出过,而这也正是这本书得以出版的尚方宝剑。重新捧读杨绛先生这本《干校六记》初版本,我又想到已经去世的著名出版人范用先生。这本书的出版,离不开这位当时三联书店的总经理。  相似文献   

15.
摸书 这位名叫莫拉的老妇人嗜书如命。她认真地对我说:“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在书里。”“世界上没有的一切也在书里。”我说。她笑了,点点头表示同意,又说:“我收藏了4000多本书,每天晚上必须扫视一遍,才肯关灯睡觉。”  相似文献   

16.
正很多家长都发现,孩子会对一本绘本情有独钟,读了一遍又一遍,甚至有的读了二三十遍。这可苦坏了家长,一遍又一遍地读,到最后都可以倒背如流了,可孩子们似乎还意犹未尽。那么孩子们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重复行为"?家长该怎样对待宝宝的这种行为呢?第一,为引起父母的注意。孩子为什么会"喜欢重复"?很大的原因是想得到父母更多的爱。一些孩子一天到晚拿着同一本书让父母念给他听,其实他们并不在乎书中是什么内容,他们想要表达的真  相似文献   

17.
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星期天,笔者携外甥女去逛新华书店,在琳琅满目的故事书中,她挑选了一本图画书坐在那里看,而且越看越着迷。笔者对她的反常行为感到很惊奇,走过去翻开封面一看,原来是一本由美国知名的童书作家米歇尔·努森写的《图书馆狮子》。书中生动活泼的图画,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引起了外甥女极大的阅读兴趣。因为职业的原因,笔者将这本书一连看了多遍,也被深深地感动了:感动于狮子的求知若渴、乐于助人、诚实守信;感动于馆长麦小姐的温和而严厉、威而不猛、亲而不狎:感动于天堂里的温暖与文明:感动于图书馆里的和谐与平等。  相似文献   

18.
我把《查令十字街84号》又读了一遍,刚刚把书放下。什么是全世界最便宜的东西?好书。在这本书附录里,收有台湾版的序言,是一个叫唐诺的出版人写的。他写道——“从事出版已超过半辈子之久,我个人仍始终有个问题得不到满意的答案:我始终不真正明白人们为什么不买书?这不是全世界  相似文献   

19.
会笑的星星     
几年前,我的一个好友打电话给我,似发现了宝藏般对我说:"我给你推荐一本非常棒的童话——《小王子》,实在太美了。我第一次为一本书流泪!"啊,我告诉她,这本书我已经读了不知多少遍,第一次读时也是感动得不能自已,以至于泪流  相似文献   

20.
<正>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5岁女童苏菲雅(Sophia Moss),在一个学年里读了875本书,平均一天读2.4本书。学校图书馆里的书几乎都快被她读完了,不得不买新书满足她。小苏菲雅喜滋滋地说,大部分时间,我都拿来看书,我就是喜欢读书。据了解,小苏菲雅的最高纪录是,一星期可读完20本书。有时候,爸妈都看不下去了,因为该睡觉的时间,小苏菲依旧"读得忘我",舍不得把书放下来!小苏菲雅除了爱读书,也喜欢做研究。她就曾写过一篇名为"苏菲雅的宠物:关于超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