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记得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庄稼地里的杂草日渐葱郁,它们看着身边身影消瘦的庄稼,不禁沾沾自喜:“我们用自己的浓郁的绿色点缀着这个世界,我们就是这自然的功臣。哼,看你们这些庄稼,娇里娇气,没有—点自力更生的能力,简直是大自然的负担。”此时,种田人除草来了,看着他们手中的工具,杂草们不屑一顾:“我们是大自然的绿色使者,是净化环境的卫士,你们这些种田人真的敢碰我们?”种田人可不听这一套,他们心中只有自己的宝贝——庄稼,一锄头下去,杂草顿时没有了声响。  相似文献   

2.
庄稼地里的杂草日渐葱郁,看着身边日渐消瘦的庄稼.他们不由沾沾自喜:我们是大自然的功臣,哼!看你们这些庄稼.娇里娇气.没有一点自力更生的能力.简直是大自然的负担。此时,种田人除草来了,他们又快又准地挥动锄头.杂草顿时没有了声响……看着寓言中的杂草在自己不无道理的想法中成为笑谈。不禁想到一幕幕如此“锄禾”般的育人现象。  相似文献   

3.
庄稼地里的杂草日渐葱郁,它们看着身边身影消瘦的庄稼,不由沾沾自喜:我们用自己浓郁的绿色点缀着这个世界,我们就是这自然的功臣,哼,看你们这些庄稼,娇声娇气,没有一点自力更生的能力,简直是大自然的负担。此时,种田人除草来了,看着他们手中的工具,杂草们不屑一顾。“我们是大自然的绿色使者,是净化环境的卫士,你们这些种田的真的敢碰我们?”种田人可不听这一套,他们心中只有自己的宝贝庄稼,又快又准地挥动锄头,  相似文献   

4.
<正>我们村有个远近闻名的种田把式,人们都称他“万事不求人”。前些年,“万事不求人”确实名不虚传,庄稼活样样精通。他种麦麦高产,种棉棉丰收。斗转星移,近几年,随着农业生产中科技含量的  相似文献   

5.
[教学重点句]:“要想根除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同样,要想铲除灵魂里的杂草,惟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苏教版语文第11册课文《哲学家的最后一课》)[教学细节]:师:为什么说“要想根除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呢?请大家读一读课文的第4~10自然段,看看弟子们是如何做的,哲学家又是怎么做的,你有什么看法?你倾向于谁的说法呢?(学生默读课文。)师:哲学家的“哲”字下面是个“口”,大概是因为哲学家个个能说会道。例如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最喜欢在众人面前演讲和辩论。老师…  相似文献   

6.
说年话节     
古人把太阳升起和落下一次当作一“日”,把月亮从亏到圆的一个周期当作一“月”,把气候的寒热温凉变化及庄稼成熟一次当作一“年”。年是什么意思呢甲骨文中的年字,上面是一个“禾”,下面是一个“人”,意思是禾谷成熟了,人把它背回家去。《说文解字》说:“年,谷孰(熟)也。”《春秋·谷孰传》说:“五谷皆熟为有年”,有年即庄稼丰收。由此可知,年的原意是庄稼成熟一次。但成熟一次要经过春夏秋冬12个月,于是它又成为一个具体的时间概念。  不同的朝代对年有不同的叫法。唐虞时叫做“载”,是万象更新的意思,今天人们还说“一年…  相似文献   

7.
“要想根除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同样,要想铲除灵魂里的杂草,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邀约三位鸿儒,落座“心语雅轩”,浅斟一杯香茗,共赏《哲学家的最后一课》那曼妙的点睛之笔。  相似文献   

8.
我们乡里办的农中,一年来越办越好,我真高兴。农中学生,又读书,又生产,学了文化,又学了技术,成为文武双全的人。我家门口的郑家年、郑培青,这些小青年,他们在农中里,学到种田的新技术,种出来的庄稼比我们老农侍弄出来的还强,真是一代胜过一代,怎能叫我不高兴呢? 有句古话,叫做“教子孙耕读两行”,这话在农中里是完全做到了。在旧社会里,我们这些贫雇农,一年到头做牛做马,被人欺侮压迫,只有种田,哪能读书?新社会里,托毛主席的福,情况完全变了。拿我  相似文献   

9.
刘建玲 《教师》2012,(36):123-123
笔者去一个学校办事,却见该校的走廊里悬挂着一个条幅,怎么看都觉得堵得慌。 上面写着:“农民相信,每一颗庄稼都可以长得好,如果庄稼瘦了或者生虫了,农民不怪庄稼,只怪自己,为什么不施肥,除虫?同样,学生没有学得好,不是这个学生学不好,而是教育工作者努力不够,只能说是教育的失败。”  相似文献   

10.
蚱蜢     
今天,我回到家,发现门口有一片绿色的“叶子”。咦?“叶子”怎么会动呢?我用手揉了揉眼睛,再睁开看,确信自己没有在做梦后,好奇地走过去一看,“叶子”原来是庄稼的天敌——蚱蜢。只见它三角形的头上的那对触角在来回摆动;两对翅膀一对绿,一对红,绿色的在上面起保护作用,红色的在下面用来飞翔。它还有三对脚,前面两对小脚能紧紧地抓住庄稼的叶子,后面一对大脚强劲有力,是用来逃跑和跳跃的。我马上用手去抓它,它好像意识到危险正在靠近自己,连忙用大腿奋力一蹬,展开翅膀,想逃,但是撞在了“门先生”坚硬的“大肚子”上。真是“蚱蜢撞门——自讨…  相似文献   

11.
有位山里的家长来学校询问他儿子的学习情况,我最后说,老师也是种田人啊。农人最应该了解自己种下的庄稼,老师最应该懂得自己培育的学生。农人为自己一茬一茬的好庄稼而快乐,老师为自己一批一批的好学生而自豪。许多事情尽管从表面上看有着很大的差别,其深处彰显的精神却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2.
有位山里的家长来学校询问他儿子的学习情况,我最后说,老师也是种田人啊。农人最应该了解自已种下的庄稼。老师最应该懂得自己培育的学生。农人为自己一茬一茬的好庄稼雨快乐,老师为自己一批一批的好学生而自豪。许多事情尽管从表面上看有着很大的差别,其深处彰显的精神却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3.
曾金财 《广东教育》2003,(10):38-38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蛇与庄稼》一课讲到,广东沿海一带自一场洪水之后,“那儿的庄稼总得不到好收成,接连几年都是这样,即使风调雨顺,也不见起色”。而自“老农们托人去外地买了一批蛇回来,把蛇放到田里”之后,“那一年庄稼就获得了丰收”。其中原因是“田鼠糟蹋庄稼,田里有了蛇,大量的田鼠让蛇给吃掉了,因而庄稼又得到了好收成”。“买批蛇回来就获得了丰收?”  相似文献   

14.
德育实效性的辩证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育实效性一直是困扰我们的一大难题。本文想从“除草和种庄稼”、“盐和汤”、“崇高和世俗”等三个角度进行辩证思考,以期改进德育的实效性。 除草和种庄稼: 德育重在建设 “除草和种庄稼”,讲的是一个故事。一位哲学家用几年功夫培养了一班学生,他把弟子们带到旷野之中上最后一堂课。哲学家问道:“这旷野上长满  相似文献   

15.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地里的杂草渐葱郁,它们看着身边形消影瘦的庄稼不由沾沾自喜:我们用自己的绿色点缀这个世界,我们就是大自然的功臣。种人来了,二话没说,一锄头下去,杂草顿没有了声响。庄稼与杂草的取舍,在种田人眼里本不用去思量,但是教育者对于学生心存在的“杂念”,却千万不可采取如此单、武断的做法。对于心存好奇的学生说,考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网络上的鲜游戏,影视剧里的精彩片断,社会上时尚话题,自己生活圈里的流行书籍等都让他们心神不宁。学生的这些念头,是合理却不合时宜的存在。明知老师、长不会接受自己的这些念头,他们不…  相似文献   

16.
初中语文第六册文言部分选编了诸葛亮的《出师表》,该课对“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一句中“不毛”的注释为“不长庄稼(的地方),意思是荒凉的地区。”认为“毛”同“苗”,意即生长庄稼。人教版的《初中语文教师教学用书第六册》的译文将“深入不毛”一句译为“深入到寸草不生的地方。”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薛儒章、孔祥珍等知名学者编译的《中学语文课本文言语言分析》(初中五、六册)一书,该书也把“不毛”译为“不长庄稼的荒凉地区”,也认为“毛”“苗”同音,是个名化动词,为“生长庄稼”。于是乎许多中学语文教师在讲授《出师表》一课时,都把“不毛”译为“不长庄稼的地方”。或“寸草不生的地方”。对此诠释,笔者有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7.
爸爸去南京开笔会,给我带回来十几块雨花石。雨花石形状各异,但都条纹相间,透着一种自然纯朴的气息,投入水中,晶莹玉润,我一下就喜欢上了这些雨花石。这些雨花石中,有一块上面星罗散布着枫叶般的红色斑纹,水纹一动,那些“枫叶”仿佛就被风吹动着,飘动起来,让人感觉到又一个收获的秋天来到了;还有一块有着一条条土黄色花纹的雨花石,让人一下就想到了黄土高原上的梯田,只是不知道这些“梯田”到了春季,会不会生长出茂盛的庄稼来;我最喜欢的是那块金黄色的雨花石,这块雨花石上面有着一个活灵活现、毛茸茸的“金丝猴”,…  相似文献   

18.
1773年,人们发现了一份古希腊文献的手抄本,上面有一篇著名的“阿基米德的群牛问题”,是阿氏写给埃拉托塞尼请他解答的.问题为:太阳神的牛群在西西罩岛上吃草,既有公牛也有母牛,两种牛都有白、黑、花、棕4种毛色的.  相似文献   

19.
张俊 《江西教育》2005,(7):96-96
陪女儿逛书店,一本亮丽封面的书跃入我的眼帘——《赏识你的孩子》,出于职业的敏感,我顺手拿起了这本书,随手翻了几页。“没有长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农民怎样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命运.我们怎样对待孩子也决定了孩子的命运……”短短几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何许人竞能将儿童教育看得如此透彻?  相似文献   

20.
最后一课     
最后一课是最重要的一课,它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理:其一,学富五车还远远不够,德才兼备才是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其二,心田是一块不甘寂寞的土地,上面总要生长什么东西。要让心灵上不滋生假恶丑,就要在上面播种真善美,这就如同要让土地上不长杂草,就要在上面种庄稼一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