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与传统作文考试不同,是对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对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  相似文献   

2.
1.申论考试,与传统作文考试不同,是对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对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  相似文献   

3.
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是选拔主任科员职务以下国家公务员的惟一途径.通过笔试和面试等考核方法.测量被试胜任政府行政管理工作所必需的基本能力素质.从中选拔优秀的国家公务人员。  相似文献   

4.
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因其规格之高,影响之大,历来被人们称为"国考"。作为其中重要科目之一的《申论》考试也被看作是最为关键的环节。如何把握其命题特点,怎样判断其发展趋势,这里通过具体分析多年来《申论》考试试题的话题、材料、结构等特点,加以系统分析、综合判断,以便对《申论》试题的命题发展趋势探幽析微。  相似文献   

5.
《申论》阅卷是录用考试的重要环节,是一项十分严肃、细致和复杂的工作,直接影响到录用考试是否公平、公正,关系到考生的前途命运。因此,应认真研究探讨《申论》阅卷的组织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6.
申论考试是人事部从2000年开始在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考试中尝试增加的一项考试科目。本文主要阐述如何在大学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以适应申论考试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与传统作文考试不同,是对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对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申论要求依次作答,答案书写在指定位置。  相似文献   

8.
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充分体现了我国干部人事选拔制度的深刻变革,同时也是我国公务员队伍建设的有力保障。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国家政治体制的不断完善,公务员考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涨,同时也对公务员的语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主要表现在对公务员《申论》考试中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本文将对我国公务员《申论》考试中语言表达上常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培养方法和策略,以期为我国公务员《申论》考试机构以及报考人员提供一些建设性参考。  相似文献   

9.
《申论》测评具有显性与隐性两类价值指向。其显性价值指向主要包含:胜任岗位素质与实务能力;胜任角色意识与立场理念;其隐性价值指向主要包含:体现政府适应时代的执政理念与行政管理科层威严的潜在意识;体现当下人才测评的认识局限与技术掣肘。高校人才培养应重视认识公务员考录测评价值指向与标准设定,并参照引进其素质体系标准。  相似文献   

10.
《申论》比“应试作”和“书写作”更具概括性、综合性和实践性。准备《申论》考试,要注意知识积累,注重实践,关注社会和生活,关注热点,关注与应考职位相关的问题。考试中要善于抓“材料”的眼,不忘“虚拟身份”,要把握政策依据,言之有理,对策要切实可行,要掌握行规则。  相似文献   

11.
申论,是公务员考试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考试科目,其目的在于测试报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对考生来说尤其重要,因为前面理解分析得再好,最终还是要通过语言文字体现出来,因而考生一定要加强语言文字方面的训练,下面谈谈申论的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12.
13.
通过《申论》试题的考察目标,分析了公务员必须具备的基本职业素养:理解分析和综合概括能力、政策把握与换位思考意识、务实严谨与广学博览的态度、文字表达与公文写作的基本功。  相似文献   

14.
论《申论》的写作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莉 《昆明大学学报》2003,14(2):32-34,40
申论是新形势下录用国家公务员的一种应试文体,申论写作既不是传统意义的作文写作,也区别于古代的“策论”,申论写作特征主要表现在:写作文体的独特性、写作主体身份的限定性、写作主题的方向性、写作体式的非限定性、写作过程的程序化等。  相似文献   

15.
目前,高师院校《心理学》考试中,存在着命题不尽合理、方法单一、评分不够公正等问题,应通过改革考试内容、方式及加强试后教育等方法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四川省公务员考试为例,针对《申论》考试中概括题、分析命题出题原则和答题逻辑,提出了简便易行的"贴标签"应试方法。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高考改革一直遵循着“稳中求变”的原则,在总体保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每年都有一些局部的变动。继2001年对“现代阅读”部分提出了新的要求之后,今年又对考查的知识点和部分试题的题型作了较大的调整、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1992年起,国家教委考试中心制定了《考试说明》。规定了考试的性质、内容、形式及试卷结构、考查的知识范围等。高考从此有了较为科学、规范的依据。自《考试说明》产生之日起,便发挥了它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考试说明》是命题的依据,也是我们复习的依据,每一个参加高考的考生必须重视《考试说明》的学习和研究。《考试说明》明确规定了高考的性质是“选拔性”考试。这意味着它与毕业考试、中学会考、证书考试等不同,这类考试一般不受名额限制。而高考是按照已确定的招生计划,根据考生的成绩,择优录取,因此高考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