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课标修改稿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个性化的阅读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伴随着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体验。语文个性化阅读的探索带给我们惊喜,让我们感受到教语文、学语文的乐趣。  相似文献   

2.
目前语文教学中的主体——阅读教学,更多的只是注重花哨的表演,一味追求形式而忽视目的和本质,实质上阅读教学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感知、理解、评价、创获文本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的四个步骤:(1)文本究竟说了什么?(2)文本想要说什么?(3)文本能够说什么?(4)文本应该说什么?沿着这个阅读步骤才能从读什么怎样读的一般层面真正上升到为什么读的思想对话层面。这就是尊重文本,回归阅读的原生态,也是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深刻反省。  相似文献   

3.
刘文亮 《科技风》2012,(24):2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初中语文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手段和目的.  相似文献   

4.
杜敏 《知识窗》2011,(6X):15-15
<正>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要重视阅读教学中学生对文本的不同认识和感受,并营造与之相应的教学环境,把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引入正确的轨道,在纠偏、匡误的过程中,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那么,如何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演绎自己的个性化行为呢?下面谈谈笔者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5.
李振宇 《科学中国人》2014,(1S):140-140
情感培养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情感的培养,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是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的。语文教学过程不只是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也不只是探索作者思想观点的过程,还是感受、领悟、体验情感的过程。只有加强情感培养,才能激发学生的语文情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涵,陶冶学生的情操,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倡导的是一种探究性的、自主的、个性化的阅读,让学生与文本真正对话。绘画批注阅读教学就是在教师引导下,低段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知识积累、情感经历、阅读能力,积极主动地与文本展开对话,通过绘画批注的形式对文本进行多层面的质疑、理解、欣赏、评价,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8.
在贯彻新课改精神,实施新课标的今天,我们仍有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一厢情愿"地教的结果是老师叫苦连天,而学生茫然失措。本文力主在课堂的师生情感互动中,以文本形象为切入口,在注重"引"的同时更注重"导"的艺术,使学生在情感共鸣的基础上逐步达到对文本内涵的更深层的理解,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阅读是一种积累,也是一门艺术,它需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我们教师不能用统一的标准答案去束缚学生的思维,要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对文本进行充分自主的、个性化的解读,读出自己独到的理解。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如何引导学生能够独立地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是阅读教学的关键所在,能否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直接关系到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好与坏、教学成果的高与低。  相似文献   

10.
阅读是一种积累,也是一门艺术,它需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我们教师不能用统一的标准答案去束缚学生的思维,要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对文本进行充分自主的、个性化的解读,读出自己独到的理解。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如何引导学生能够独立地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是阅读教学的关键所在,能否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直接关系到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好与坏、教学成果的高与低。  相似文献   

11.
胡天华 《知识窗》2014,(14):64-64
在日常数学教学中,笔者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面对一道文字题,学生不是不会做,而是不知从何处人手。这时,只要教师慢慢读一遍题目,学生就会豁然开朗,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教学中,数学教师只是把数学内容当作达到训练目的的材料,而没有像语文教师一样指导学生阅读和分析文本。其实,数学文本(包括数学题)也是编者精心编写的,有极强的条理性和逻辑性,如果教师能指导学生阅读、分析和理解这些文本,对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实质大有裨益。下面,笔者就谈谈指导学生阅读数学文本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2.
在日常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在分析文本时能够结合自己的认识与理解,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与体会。文本个性化解读必须加以规范,否则文本阅读也许就会变成文本的戏说,而流于形式。  相似文献   

13.
提高小学低段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多种多样,形式各异。低年级阅读教学以"读"为主线,在课堂上要为学生开辟阅读空间,体现学生自主阅读的地位,通过读体味文本情感,接受文本思想与情感的熏陶。此外,低段学生年龄小,可以用兴趣培养的方式让学生专注于阅读、提高阅读的自制能力,同时要注重评价环节的激励作用,及时发现学生阅读中的闪光点,对学生进行激励评价,对学习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正比较阅读是深入挖掘教材内涵的好办法,通常学生们在语文学习中,总习惯浅层面的理解,而忽视文章的深层思想内涵。中职的语文知识涵盖了深刻的情感要素,教师应通过比较阅读的模式,帮助学生展开畅想,进行类比、剖析,促使学生的情感也随着故事而变化,形成共鸣。在中职语文课堂上,积极运用比较阅读法,去对比不同方向的知识点,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  相似文献   

15.
语文阅读教学实质是一种对话教学。阅读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形式,更是一种教育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与作品情感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并会使用多种方法进行阅读。对教师而言,阅读教学要求树立语文教学过程的对话观念,变“灌输式教学”为“对话式教学”,这是新课程教学的题中应有之意。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教学案例的描述反思发现:在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主体缺失,对话教学存在走过场,是一种"伪"阅读。笔者认为,教师应充分唤醒学生的经验世界与文本对话,创设情境与情感对话,开展言语实践与思维对话,引导学生深入钻研文本,将自己的知识经验与文本语言对接、情境进行比照、联想,在主动积极思维和情感实践对话过程中,加深理解、体验、感悟、思考,将认识内化为能力、转化为行为,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地落实语文学习的三维目标。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而从“引导学生个性选择,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尊重学生个性解读,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鼓励学生个性质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这三个方面则能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能力,使其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全面完善自我。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在“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要正确把握语文的教育的特点,就必须“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教学建议”中则强调,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由此可见,“体验”是语文课程改革中阅读教学必须关注的一个方面,阅读课要能善于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那么,怎样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体验呢?笔者以教学体会试谈几点看法。一、联系生活,促成体验对文本的阅读归根结底是阅读主体(学生)生活体验的兑现。生活体验越多,阅读的…  相似文献   

19.
文本的处理凸显一个语文教师的教学功力,语文教师应该从陌生化的文本阅读开始,多层面、多维度地进行立体化的文本解读,并学会不停留于自己以前的解读,不依循通常的解读途径,而能够从新的角度、新的途径,个性化地解读文本。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社会文化不断向前发展,对于未来人才的培养越来越重视。人才培养的关键点除了孩童时期的启蒙教育,小学时期的性格和情感的培养也起着关键的作用。而小学时期的情感教育大多来源于小学的语文教学中,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这部分,通过对学生的理解思路及人物情感分析的有效引导,使学生能够学会正确思考。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情感教育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原因、意义以及作用,来找到合适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