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留住宝宝生活中的点滴瞬间,是每个父母的最大愿望,现代发达的数码科技能助父母一臂之力,留住宝宝成长中每一张笑脸,每一个脚印,与家人共享!愿望是美好的,但是实现的过程就不那么轻松了!想要留住最精彩的时刻吗?让我来教你几招吧!  相似文献   

2.
自我降生在这个世上,就同其他孩子一样在父母的呵护中健康、快乐地成长。然而人生总会有坎坷,生活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那是一个让我永生难忘的日子。去年暑假的一个傍晚,突然间,我晕倒了。第一次尝到身不由己的滋味,第一次感到生死之间的恐怖情绪,只觉得眼前一片昏暗,隐隐约约听到母亲带着哭腔呼唤我的名字。我会从这个世界上消失吗?我已感受不到生命的存在,内心好害怕,好害怕……不知过了多久,我醒来了,躺在铺着白床单的床上。我认真地看着周围的一切,父母和好心的邻居们都用极其爱怜的目光注视着我,父母的眼圈红肿了。我想起先前晕倒的瞬间…  相似文献   

3.
<正>作为一个有心理学专业背景且家里有个上幼儿园的孩子的妈妈,我最常被这个年龄段父母问到的问题有两个: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怎么和孩子交流才更好?我的回答一直都是,游戏。糟了,孩子静悄悄的,必定是在“作妖”。让我们来看看这些让父母“崩溃”的瞬间。  相似文献   

4.
名家出题     
人生的成功,相当一部分依赖于人与人沟通的成功;而沟通能力,最初来自于亲人——父母兄弟姐妹之间的长期的潜移默化,故科学家赋予这种能力一个独特的名称:情商,并将它和智商并列为人的两大基本素质。我出了这个作文题目,就是希望学生通过写作,准确了解父母眼中的我是怎样独特的我:肯定不只是父母与我之间言语、举止的一般综合印象,而是你站在父母的立场上来观察自我、评价自我,然后得出最接近正确的结论。这个位置、角度转换的过程,就是拉开距离观察自己、观察他人的一个过程,这也是当代学生融入社会、理解世界、把握人生的必备素质。你能否通过这篇短文的写作,测试自己身上的这种能力呢?  相似文献   

5.
父母对孩子信任上存在问题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张:前不久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做了个调查,其中有这样一个结论:孩子对父母最大的希望是父母信任自己。这反映出很多孩子认为父母对自己不够信任。这种不被信任的感觉从何而来呢?孙: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中小学生这个时期,信任与不被信任呈现出非常突出的矛盾。我认为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父母什么事情都要包办代替,越包办代替就越不相信孩子的能力,就越不信任孩子。很多父母觉得孩子什么事情都做不好。孩子哪怕是拿个碗、出去打个醋他都不放心。孩子交友他就更不放心,干涉特别多,会问:这个人学习好不…  相似文献   

6.
正儿女和父母争辩时,有着先天的"弱势",父母一句"我是为你好"犹如千军万马,你纵有千般理由也瞬间土崩瓦解。其实这句话也没错,小时候让我多吃饭少吃零食,念书后让我多看书少看电视,这些管教造就了我,现在成为一个身体健康、有文化、有理想的好青年。只不过从大学离家的那一刻起,父母思维的更新速度慢慢就跟不上一个如脱缰野马放风在外的年轻人,  相似文献   

7.
在演讲开始之前,请允许我向大家问一个问题,那就是“生命中最美丽的瞬间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一百个人或许会有一百个答案、一百种不同的美丽瞬间,但我眼巾的那一种却十分特别。它就是微笑,因其是在瞬间的美丽凝结,所以常常使世人为之心动。准不希望自己能够微笑着面对生活中的每一天?谁不希望别人对自己每一次都笑脸相迎?  相似文献   

8.
龙夫  王健 《江西教育》2006,(14):50-51
来美国之前,都说美国钱好挣,半工半读,不但能应付学业,还会有一笔不小的收入.所以当父母征求我的意见时,我没有半丝犹豫,心里早就有了四海为家到处闯荡的念头.我的父母并不是什么大款,为了送我出去,几乎倾囊倒箧,所以当我坐上飞往美国的飞机拔地而起时,我内心多少有些酸意,一股淡淡的思念,瞬间涌遍全身.想起从小到大伴随自己的父母那份殷殷的目光,不就是希望有一天自己能学有所成光宗耀祖吗?瞬间我的责任感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9.
来美国之前,都说美国钱好挣,半工半读,不但能应付学业,还会有一笔不小的收入。所以当父母征求我的意见时,我没有半丝犹豫,心里早就有了四海为家到处闯荡的念头。我的父母并不是什么大款,为了送我出去,几乎倾囊倒箧,所以当我坐上飞往美国的飞机拔地而起时,我内心多少有些酸意,一股淡淡的思念瞬间涌遍全身。想起从小到大伴随自己的父母那份殷殷的目光,不就是希望有一天自己能学有所成光宗耀祖吗?瞬间我的责任感油然而生。来到美国以后,学习自然是头等大事,安排好学业,经人介绍,我来到了一家西餐馆,因为我知道父母为了我出国几乎把自己的积蓄花…  相似文献   

10.
小笛信箱     
问:我是个初三的女孩,就要中考了。但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我的父母却在闹离婚。我不知道自己该怎样挽回这个家。我曾经很努力地拼搏,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为父母争口气。而现在,他们却要离婚了。我一下子觉得好累好累。我告诉自己要坚强,可是我的内心却还是那样难受。这样的事为什么会发生在我身上?(伤心)  相似文献   

11.
忏悔     
从小,父母就认定了我是一个乖乖女,我也一直沿着这条路走着。我对着每一个人微笑,包括我不认识的人,和他们说好说再见,然后在转身之际我总能听到他们对我的父母夸奖:“这个女孩真乖!”此时我的父母便会变得非常美丽,仿佛年轻了好几岁,不知不觉中笑意也爬上了我的脸庞,不是因为听到了称赞,而是因为我的父母在自豪、在高兴,所以我也在笑。  相似文献   

12.
主持人:我们常听一些父母抱怨:“哎,我的孩子不笨,挺有小聪明的,就是不肯好好学习。”这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但聪明的孩子为什么不爱学习呢?是教育方法问题,还是孩子本身的问题?今天,4位父母对这个问题发表各自的见解,也许能给正为这个问题苦恼着的父母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中存在这样一些学生,他们对老师或父母的教育表现为不服从,要我这样,我偏那样;你说这个好,我非说那个好;让我相信这个我偏相信那个;甚至公开顶撞家长和父母。这些都是逆反心理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
父母给了我真正的生命我出生的那一天,医生就告诉我的父母说我不可能活过当天,他们建议我的父母立即为我准备葬礼,我的父母真的为我买了棺材,买了墓地,甚至还准备了我的衣服。我活过了一天之后,他们又说我不可能活过一个星期;我活过了一个星期,他们又说我不可能活过一个月;我活过了一个月,他们又说我不可能活过一年……但三十年后,三十五年后我依然健在,而且自由自在地周游世界。  相似文献   

15.
<正>第一次与父母分别的我,很不适应寄宿生活,即便周末假期也只能去亲戚家。我希望父母能够像以前一样做点小生意,这样我可以每天回家,可以吃到妈妈做的温热可口的饭菜。1/青春叛逆期里,我第一次对父母发火是在14岁的寒假,春节刚过,慢节奏的小镇还沉浸在新年的喜气洋洋之中,但是爸妈却开始收拾行装。行李箱拉链猛地拉开,家中团聚的欢乐瞬间像是被拉开了一个口子,分离的寒风灌入其中,将难得的温情挤走,我的心骤然降温。  相似文献   

16.
《少年儿童研究》2012,(11):12-15
早晨叫孩子按时起床,对很多父母来说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父母越怕迟到,孩子越叫不起来。如果父母多了解一些叫孩子起床的科学原理和有效方法,这个过程或许会顺利得多。为此我刊采访了对睡眠很有研究的张家玮医生。  相似文献   

17.
需要     
被噩梦惊醒的我呆坐在床头。我不知道还有没有比这样的噩梦更可怕的:我的父母成为他人的父母,而别人的父母才是我的真正父母。不知什么原因,我一出生便出现了这个错误。直到那天--我永远也不希望出现的那一天,这个错误被证实了。于是理所当然我要住在那家。那家人对我很好,可是他们和我"父母"的微小差别,我都会认为是自己不适应的理由。我不想呆在那里,那里不是我的家!可哪里又是我的家呢?我想要我的"父母",不管那是不是真的,不管那现不现实,我只想要那份感情,那份属于我的感情,我要他们……  相似文献   

18.
世上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也从来没有不爱父母的孩子。我希望有更多的父母成为这篇文章的读者,因为它所记叙的是很多很多我的同龄人的苦恼和希望。天下的儿女各式各样,天下的父母更是千差万别。我一个人没有资格说这样的话,写这样的文章,但是当我在同学当中谈论这个话题时,他们的苦恼、忧虑和他们那发自内心的纯洁的希望都一次又一次地让我震惊。我再也不能熟视那家庭中两代人的痛苦而  相似文献   

19.
选自《课外阅读》责任编辑/良册现在的人,青春期很长,甚至会和更年期成了无缝对接。身为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人,在自己的心态还是孩子的时候,我们已经有了自己的孩子。我二十五岁结婚,二十七岁,有了一个儿子。想当初,看着这个小肉球哼哼唧唧的样子,我满腔柔情。我暗暗发誓要让这个小肉球成为天底下最幸福的孩子。他却一直哭哭啼啼的,好像预见了自己有一天会被我噼噼啪啪地打屁股。这个年头,小孩子也不容易混。如果你是一个很乖的孩子,父母会很担心。认为太老实了将来会遭人欺负,想方设法地让你不老实;如果你一点也不乖,父母会认为你将来会为非…  相似文献   

20.
后窗     
看到这个封面,《我的家乡在地震》,我就不由得有流泪的冲动。我想起那片青山绿水,想起那里纯朴宽厚的人。短短几十秒,大地颤抖。大山移动。哀我生民,从来多艰。美好家园瞬间成为人间炼狱,一片废墟,无数生灵在瞬间失去生命,无数个家庭破碎,孩子失去父母,双亲失去稚儿。那不是我的家乡,我们只是去途径过。第一次真正明白同胞这个词的含义。手足同胞,心脉相连。所以我们感同身受,如同失去自己的家乡一般痛苦。但我也为这片多难的土地而感动。那一位背着死去的妻子去太平间的男子,那一位说要冰冻可乐的少年,那一位举手行礼的三岁幼童……在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