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数字电视产业化进程正处于生死攸关的十字路口:一方面,外国数字电视标准以及相关技术和产品,在中国市场跑马圈地,不断扩大势力范围;另一方面,我国数字电视产业化序幕虽然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拉开,却因为旷日持久的“标准之争”陷入困境。有专家这样比喻:数字电视产业化就像一场国际竞赛,当欧洲、美国、日本等选手已冲出很远的时候,中国还在起跑线上做热身运动。人们不禁要问:中国数字电视“标准之争”何时能了?中国数字电视产业化路在何方?“标准领地”频频失守中国是世界电视大国,电视机年销售量超过四千万台。按照我国广播电视管理部门…  相似文献   

2.
天下视听     
A政策·动向数字电视和电信被列为“十一五”规划重点在信息产业部日前召开的信息产业“十一五”规划咨询委员会座谈会上,数字电视和电信双双被列为“十一五”规划重点。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娄勤俭表示:未来5~10年,信息产业要继续做大产业规模;电子和电信将是信息产业强国战略的两个核心,是新世纪头20年我国信息产业的总体发展战略。他透露,按照入世承诺,“十一五”期间还将积极有序地开放我国电信业务市场。有业内专业报告称:就价格而言,预计数字电视进入大众化阶段的时间约在2006年;数字电视一旦成为大众化产品,其市场规模将超过手机或内存…  相似文献   

3.
全球扫描     
《中国传媒科技》2003,(10):62-64
<正> TCL斥资10亿开发数字电视并介入节目制作 近日,TCL集团多媒体电子事业本部副总裁史万文在广州透露,TCL专门设立了10亿元的数字电视专项研发资金,并开始全面介入上游节目制作领域。与此同时,TCL在广州一口气推出了等离子、液晶、背投等五大系列、25款高端数字电视产品“数字窗”。宣告了TCL在数字电视领域的抢夺正式进入  相似文献   

4.
姜小墨 《新闻界》2007,(6):108-109
本文分析了“捆绑销售“在数字电视产品定价体系中的有效性,并针对数字电视产品的特性,给出了具体的“捆绑销售“策略.  相似文献   

5.
环球传播     
数字电视标准敲定在日前召开的“中国数字电视产业高峰论坛”上,国家数字电视标准工作组组长刘全恩正式对外宣布,数字电视新标准将会采用16∶9信号源。数字电视新标准:屏幕宽高比16∶9;能接收、解调由高清晰度电视信号调制的射频信号(即能接收符合我国数字地面广播标准的射频信  相似文献   

6.
卫星数字电视传输系统的设计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接收亚洲2号C频段信号所需天线直径 我国在中央电视台的电视节目比较早上了卫星后,到1999年10月全国所有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电视节目也都上了卫星、并进行全国覆盖,其中除浙江、山东、四川、云南和贵州五个省仍保持模拟电视节目(今后也要逐渐改用数字电视上星)外,其它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是数字电视上星的。为了便于读者能很好掌握卫星数字电视接收天  相似文献   

7.
进入数字电视时代,电视的盈利模式正逐渐从单一的广告经营模式转为收视费+广告费的双重盈利模式。在新的盈利模式下,对数字电视产品(节目、节目包或增值服务)进行合理定价成了数字电视经营中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 近年来微电子技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使数字电视取得了飞速发展,在数字图像获取、数字存储、位图打印和数字图形显示设备上数字技术的应用已成熟。数字电视演播室设备,数字电视接收机已投入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媒科技》2008,(4):86-87
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司副司长王联日前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有线、地面数字电视以及移动多媒体广播将是2008年数字电视产业的热点。”他说,这三大产业将在今年迎来新的发展热潮。从政策上看,年初由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共同推出的关于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关于鼓励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无疑增强了产业链各参与者的信心;  相似文献   

10.
移动数字电视是指通过无线数字信号发射、地面数字接收的方式进行电视节目的传播。移动数字电视从传输方式上与卫星数字电视和有线数字电视相比,它最大的特点是在处于移动状态时,能顺利地接收清晰的画面。  相似文献   

11.
有线数字电视是彻底改变传统电视概念的新的技术革命。它使我们从看电视过渡到用电视,目前,数字电视在概念上和国家技术标准没有一个统一,因而数字电视在推广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在此,笔者拟从概念认识、技术标准、节目内容等方面就数字电视在抚顺市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一些对策。一、抚顺有线网络数字电视现状1.数字电视用户。用户是目前数字电视产业链发展最为重要的环节。《我国有线电视向数字化过渡时间表》提出:2010年全面实现数字广播电视,2015年停止模拟  相似文献   

12.
数字化背景下的付费电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数字电视是继黑白电视和彩色电视之后的第三代电视。从传输体制来看,数字电视是一种新的电视信号传输体制。从产业链角度来看,数字电视则指从演播室到发射、传输、接收的所有环节,都使用数字信号或对该系统所有的信号传播都通过数字流来传播的电视。数字电视包括高清晰度数字电视(HDTV)和标准清晰度数宇电视(SDTV)两个层  相似文献   

13.
广播电视超越其他媒介的比较优越性,让电视的魅力无远佛界;而伴随信息社会到来的数字技术潮流,更是让电视的传播力量如虎添翼,锦上添花。新浪最新的一项调查表明,在受访的2094位网友中,愿意付费收看数字电视的人达到 48.52%,远远超过不愿意收看的族群,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数字电视在中国消费市场的乐观前景;加之广电总局施行的数字电视“三步跳”战略,即2005年全国1/4的电视台发射和传输数字电视信号;2010年全面实现数字广播电视;2015年停止模拟广播电视的播出,数字电视的未来发展势必将更加惹人注目。  相似文献   

14.
无线数字电视是基于有线数字电视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电视接收方式,两者覆盖方式有很大区别。目前,地面无线数字电视在我国的推广上处于初始阶段,覆盖范围有待扩大,并且存在接收不良等各类问题,这也导致无线数字电视的推广受到限制。基于此,本文在简要分析单频网原理及优点的基础上,阐述了地面无线数字电视覆盖单频网SFN的组网模式,最后探讨了地面无线数字电视覆盖单频网SFN接收不良的有效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新兴的数字电视媒体无论在工作流程、传播方式,还是在节目来源、节目介质、产品价值方面都与传统的电视媒体有着显著的不同。那么,全新的数字电视对于传统电视媒体将产生怎  相似文献   

16.
与全国各地推进数字电视建设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数字电视用户少得可怜。有材料显示,目前全国有线电视用户突破9000万,数字电视用户却不过几万个。数字电视的前景看似美好,但没有用户量支持只能是镜花水月。解读万亿财源来自首届高清晰电视产业论坛的消息说,“未来10年内,中国的数字电视及其上下游产业将会浮现出1.5万亿元的商机”,面对如此大的诱惑,包括电视台在内的诸多商家自然不会等闲待之,但这些所谓的商机都包括哪些内容呢?电视机换代。国内目前的数字电视发展年表是:2003年制定数字电视标准,2005年进行数字电视商业播出,2008年使用数字…  相似文献   

17.
目前,数字电视是众人所观注的热点之一。在政府的大力推动,媒体的鼎力宣传,和厂商们热情高涨的合作下,中国的数字电视可以说是街知巷闻,其扩散面积与知名度足可以覆盖全国。相对于数字电视在词汇上的广为流传,数字电视的用户数却称得上是少的可怜。是什么造成了数字电视这样的局面?相对于几年前同样街知巷闻的宽带网络,数字电视为何会落得如此尴尬的地步,究竟数字电视为何吸引不了广大的中国受众?要前进,就要反思。数字电视发展止步不前的原因大体集中在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8.
中国数字电视发展与收视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凡  蔡倩 《视听界》2008,(2):24-27
截至2007年8月,全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数已经达到了1750万户,^[1]是2004年的16.4倍,普及速度相当快。本文结合CSM2007年9~10月在全国36个主要城市的数字电视实地调查以及CSM5个测量仪城市2007年8-9月的收视数据,研究和分析中国数字电视的最新发展与收视状况。主要发现包括:数字电视提供的内容数量增多;传统频道仍占据收视的主导地位;内容质量和服务是吸引观众的关键;数字电视频道和其他服务的消费量尚小。  相似文献   

19.
2004年8月24日,第十三届北京国际广播电影设备展览会(BIRTV2004)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召开。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张海涛在开幕式上说:“整体转换是我国数字电视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这次展会上第一次开辟了600平米的数字电视展区,大力宣传数字电视的不同推广模式,青岛、佛山、杭州  相似文献   

20.
目前,深圳、佛山、青岛等地均提出要实施数字电视整体平移方案。整体平移是否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商机?业界是否欢迎这种模式?广电总局是否能按时间表催生数字电视标准?长虹、TCL、创维等彩电巨头及专家,对数字电视“大跃进”泼了冷水,认为,平移收费高昂、节目源缺乏、清晰度难以体现,过早实施整体平移操之过急。链接:机顶盒只是过渡性产品业界虽然宣称数字电视将带来万亿商机,但企业从中获利并不多。例如行业普遍认为,整体平移将给机顶盒业带来发展机遇。但据透露,机顶盒作为标准诞生前的过渡性产品,短期内无法形成巨大商机。2003年国内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