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夏飞 《中学文科》2008,(7):28-29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董遇“三余”读书 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遏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相似文献   

2.
遇①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②;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 “必当先读书百遍!”言:“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③。”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 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 阴雨者,时之余也。”(《三国志·王肃传》)  相似文献   

3.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课文要仔仔细细地读,……对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要熟读背诵。”熟读,背诵是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我们的先辈在语文教学方法上,历来都很珍视这个宝贵的经验。《三国志·魏志·王肃传》的注里记有当时经学家董遇的一个故事: 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董遇不收弟子,认为要了解一部书,用不着请别人  相似文献   

4.
正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钱穆的孙女正在北大中文系读书,她向祖父请教读书问题。钱穆回信说:"《论语》外,须诵《孟子》、《大学》、《中庸》。《庄子》外,须诵《老子》。四书与老庄外,该诵《史记》,须全读,不宜选读,遇不易解处,约略读过,遇能解又爱读处,则仍需反复多读,仍盼能背诵……"要求孙女背诵,作为史学家的爷爷,自然更能背诵,能  相似文献   

5.
《尔雅》中称为“考”,《战国策》中称为“公”,《列子》中称为“家公”,《史记》中称为“翁”,《韩诗外传》、隋朝《回纥传》中称为“先生”,《晋书》中称为“大人”,《北史》中称为“郎”,《北齐书》中称为“兄兄”,《旧唐书》中称为“哥”,《周易》中称为“严君”,魏晋六朝时称为“尊”,闽俗称为“郎罷(ba)”,关东称为“罷罷”,吴俗称为“老相”,又称为“爷爷”或“阿伯”,北方称为“老子”,江州称为“大老”。  相似文献   

6.
郭峰刚 《现代语文》2010,(1):136-136
《老子》又称《道德经》《五千言》,书分上下两篇,共81章,是道家思想源起之说。称之为《老子》,而不用《道德经》,为的是突出其个性特征,淡化其说教色彩,使学生更易领会《老子》的淳厚与诗意。  相似文献   

7.
王丛慧 《学语文》2015,(3):56-58
出土文献中《老子》出土的版本最多,主要有马王堆汉墓甲乙本《老子》,郭店简《老子》和北大汉简《老子》共四种,本文利用出土的这四种版本的《老子》和通行本的《老子》相互对校,发现通行本《老子》的三则错误:通行本第一章的"无名天地之始",应依简帛本作"无名,万物之始";通行本第五章的"多言数穷,不若守于中",应依简帛本作"多闻言数穷,不若守于中";通行本第八十章的"使民重死而不远徙",应依简帛本作"使民重死而远徙"。  相似文献   

8.
《老子》一书蕴含着丰富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老子》第八十章的“小国寡民”并非是一种历史的倒退,而是老子通过削弱地方权力从而加强中央集权的一种策略。不仅《老子》第八十章,《老子》全书中都有大量的有关中央集权的论述,最明显的是《老子》中多处出现的“圣人”,而《老子》中所谓的“圣人”就是帝王,老子的理论就是帝王之术,老子要维护周天子的统治,必然主张要加强中央集权。受老子影响的法家学说也极力提倡中央集权,而以老子理论为核心的黄老之学指导了汉初的政权建设,提升了汉中央的势力,为汉武帝建立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钟健明《老子讲义》一书,对《老子》的讲解有一定特色,与当前学界诸多同主题出版物有明显差别。作者几乎未引用前人注释,但他自己对《老子》的讲解主观性又较强。他认为"宇宙神"而非"道"是《老子》中最高范畴,对"一""慈""啬"等重要概念也提出自己的解释。关于《老子》原文中一些难解或有重大争议的话,这位作者也摆明自己的观点。他还将老子道化、神化,而这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他对《老子》一书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初识经典《老子》又称《道德经》《五千言》《老子五千文》,相传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所撰,老子是道家学说的创始人。《老子》全文五千余字,汉墓出土的《老子》分上下两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  相似文献   

11.
简本《老子》与今本《老子》的关系问题,是引起学术界热列讨论的问题,笔者认为简本《老子》是《老子》的摘抄本。简本《老子》内容几乎全部都能在今本《老子》中找到,且只有今本的五分之二;今本《老子》第六十四章下段内容既出现于简本《老子》甲,又出现了简本《老子》丙,是简本《老子》摘抄于《老子》的明证;从郭店楚墓主人的职业看,有对《老子》进行摘抄的主观动机;今本《老子》不见于简本《老子》的内容在简本《老子》之前的春秋末期就已存在的事实,更佐证了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老子》有着职业文化背景,而不是一个原创性的个人文本。《老子》八十一章按其结构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其理想形态可归结为一个由"原文本"和它的阐释、引申部分共同构成的传释性结构。《老子》"原文本"应是"语"的一种辑本,可能采自前代各种"语"文献。而春秋战国之际的《周祝解》类文献,在功能和形态上对《老子》有着影响。辑录训诫式的"语"并对之进行阐释和引申,是大祝的职业性工作,《周祝解》是其职业文献。老子认同祝史文化中以"语"训诫他人的传统,并因此而采用《周祝解》类文体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马王堆帛书本《老子》(可能是黄老道家的古本)比传世本更有逻辑性,所以,《老子》全文还是应以其为基本结构,但一些关键词句应依据更古老的楚简本《老子》,才能正确理解其原意。因而,借鉴唐玄宗择善而取、异本合刊的方法,可形成帛书本与楚简本异本合刊的《老子》批判性版本。  相似文献   

14.
最初,《老子》一书并无专门书名,只用作者姓氏“老子”称之。西汉时,开始有人拟“六经”而称之为《老子经》。东汉末年,道教兴起,许多道教团体纷纷以老子为宗,尊其为教主,其书《老子》亦为道教信徒附以宗教化、神秘化的色彩。魏晋之际,随着道、佛之争的激化,以梁谌、王浮为代表的楼观道为了抗衡佛教,以汉代流传的老子、尹喜“西升化胡说”为依据,大量造作经书,《老子》又名《道德经》应在此时。  相似文献   

15.
正初识经典《老子》又称《道德经》《五千言》《老子五千文》,相传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所撰。老子是道家学说的创始人。《老子》全文五千余字,分为《道经》和《德经》两部分。《老子》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因此胡适称老子是中国哲学的鼻祖,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哲学家。  相似文献   

16.
<正>据说,钱穆先生9岁就能背诵《三国演义》。20世纪80年代,钱穆的孙女正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写信向祖父请教读书问题,钱穆的回信:"《论语》外,须诵《孟子》、《大学》、《中庸》与《四书章句集注》为主。《庄子》外,须诵《老子》。四书与老庄外,该读《史记》,须全读不宜选读,遇不易解处,约略读过,遇能解又爱读处,则仍须反复多读,仍盼能背诵……"要求孙女背诵,作为史学大师的爷爷自然更能背诵。能够背诵《史记》,  相似文献   

17.
《老子》不是兵学著作,但包含着丰富的军事思想。《老子》与《孙子兵法》有着共同的时代背景,《老子》的产生要早于《孙子兵法》。孙子论兵多有与《老子》相通之处,《孙子兵法》在诸多方面受到《老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老子》研究,成为显学。《老子》的流传版本是河上公《老子章句》和王弼《老子道德经注》。随着西汉《帛书老子》和战国楚墓竹简《老子》的出土,对《老子》的成书有了形成期、成型期、定型期和流传期版本的划分。《庄子》把“怀道之士”描绘成为“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的“隐君子”。“稷下黄老学派”,把老子之学说成是“君人南面之本”。东汉张道陵作《老子想尔注》,《老子》成为道教经典。古代研究和注释《老子》,多从哲学、政治权谋和养生方面立论。新中国,学术界肯定《老子》是一部哲学著作,一致认为:《老子》“最有价值的地方,就在于包含了极为丰富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气功界说《老子》其实是部气功秘籍,是个巨大的隐喻系统,他们是在破译其“两面语”。国外学者把《老子》视为智慧宝典。  相似文献   

19.
《老子》不是兵学著作,但包含着丰富的军事思想。《老子》与《孙子兵法》有着共同的时代背景,《老子》的产生要早于《孙子兵法》。孙子论兵多有与《老子》相通之处,《孙子兵法》在诸多方面受到《老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老子     
《老子》共81章,5000余言,分为上下两部分,上篇称为《道经》, 下篇称为《德经》,上下合称《道德经》。但在1973年,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帛书《老子》甲、乙版本,却都是《德篇》在前,《道篇》在后,依据出土文物,我们可知当初此书的编排顺序。《老子》一书奠基于春秋末年,而基本定型于战国初年。《老子》是一部哲理韵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