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伦理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传统旅游业经济问题的分析,章更深层次地剖析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提出了旅游业中经济伦理建设的方案。对加强经济伦理教育,树立可持续旅游发展观,加强法制建设,规范管理行为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许礼刚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4,13(4):64-67
可持续发展伦理学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四个过程: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人类中心主义、非人类中心主义和现代可持续发展伦理观。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一些具有指导意义的宝贵思想,为我国人与社会的科学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人类中心论与现时代的生态危机有着直接的关系。人类中心论否定自然的独立价值,这种思想导致了对自然资源的滥用,使生态系统恶化。而生态中心论认为我们应该无条件地承认自然界的独立价值,保护自然物种的多样性,这是人类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4.
李敏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0,27(1):98-99
在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环境伦理学这门“绿色学科”逐渐兴起,但因其自身存在的理论缺陷而陷入了实践困境。美德伦理学的复兴为环境伦理学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方法,用美德伦理的方法来研究环境问题而形成的环境美德伦理学,对环境伦理学脱离困境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陈安金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6(3):16-20
在以人类相互的社会关系为中介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框架中,人的活动引起了地球生态系统的破坏。环境伦理不是在人类相互的社会关系中直接发挥作用的伦理,而是人与自然环境发生关系时的伦理。环境伦理学,就是针对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从伦理方面给保护自然环境的必要性以根据的理论,其核心理论一直存在着两大对立的派系,即“人类中心主义”环境理论观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理论观。可持续发展当是两种对立的环境伦理观走向融合的理论归宿。 相似文献
6.
张宗书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17(4):79-82
区域发展要具有可持续性,就必须有一种度量监测可控制发展趋势的有效方法,以此评价可持续发展政策和措施的实施效果,本通过建立多层次分析与多目标综合测度模型,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进行了探讨,并以四川省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为例,在大量统计数量基础上,求算出四川2000年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值,总结出四川省2000年可持续发展水平较1995年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高更和 《南都学坛(南阳师专学报)》1999,19(6):58-62
在探讨可持续发展本质的基础上,构建了由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和能力等指标组成的地方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估框架体系,通过主成分分析权初次筛选的236个指标进行了选择,构造出南阳市可持续发展6大类60个指标,提出用加权求和法计算综合评估值,其权重由AHP法确定。最后,计算了南阳市被确定为国家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以来各年的综合评估值,并对结果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8.
通过厘清生态伦理学的主要问题,着重提出并讨论生态伦理学中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两个问题,尤其是国际间的代内公平问题。指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多学科的共同努力,并最终须通过环境法(国内的和国际的)的实施和环境管理的执行来达成。 相似文献
9.
容丽 《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7(3):47-50
环境伦理学在发展的过程中与植物学逐渐融合,与植物学共享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及社会公正的理论基础,以及在应用植物学、分子生物学等植物学热点实践领域的研究。发展生态农业、慎重对待基因产品等应符合环境伦理学观点,实现人类社会与植物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简要介绍了DEA方法,建立了城市交通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并对评价模型进行了计算与分析. 相似文献
11.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8,(7)
学者关于环境伦理学进行研究的同时,进行批判,指出其中存在着浪漫主义、西方主义和虚无主义的色彩;学者在进行环境法学研究时,有存在着真理化的倾向,使其发展脱离了社会实际,不能立足于中国的法律构建和环保实际。环境伦理学和环境法学所存在的问题贯穿着二者发展的始终。因此笔者认为首先环境伦理学需要为其存在建立合理的理由和合适的论证方法。其次用环境伦理学的发展带动着环境法学的转变。最后更新人们的思想观念,使人们学会伦理共存。 相似文献
12.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9,(2)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需要全员参与、全民共建。但目前公众生态文明素养不高,因此进行生态文明科普势在必行。大学生的自身特点及其所在高校的软硬件资源使其在开展生态文明科普实践中有很多优势,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力军,政府应该鼓励大学生成立更多环保社团,将他们纳入政府支持体系,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提供支持,发挥他们在带动全社会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15.
当代环境伦理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方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9(4):15-21
环境伦理学是一门应用伦理学的新兴学科。章概述了近年来我国学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内容涉及环境伦理学的研究对象、自然的价值、自然的权利、“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争论、环境伦理与国际公正、环境伦理学的原则和规范。 相似文献
16.
17.
大卫.哈维从城市的居住分异、空间剥夺和空间异化三个方面展开了对西方社会城市空间的伦理学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城市空间不平等、不正义与土地资本及金融资本的内在关联性。大卫.哈维的城市空间伦理学批判理论给我们的启发是: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应该用源自集体理性的公共选择规范资本运营,用健全的保障制度抑制空间分配不公,用价值理性引导城市空间消费。 相似文献
18.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7,(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早期工业发展之时不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导致我国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十分突出。我国在环境治理方面缺乏相关的经验,治理工作仍然举步维艰。 相似文献
19.
周莹冰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0(2):43-45
随着生态危机的加剧,人们为摆脱传统的发展模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本文从环境伦理学视角,探讨了可持续发展中的国际公正:环境资源所有权或享有权分配的公正;依托于环境资源的经济利益获取和经济成本承担方面的公正;为保护环境而建立的国际经济、政治制度方面的公正。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施国际公正的具体规则:事实和价值相统一的要求;责任和义务相统一的要求;利益和权利相统一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王民华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8):59-60
河北省秦皇岛市旅游资源丰富,有著名的夏都北戴河和天下第一关山海关等景点,每年吸引数千万海内外的游客来此观光度假。经笔者大量的实地调查,发现旅游景点介绍的汉英翻译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从功能翻译理论出发,对比了汉英表达方式的差异,提出了旅游景点介绍汉英翻译的策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