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翻译学中的文化转向使翻译研究范式从纯语言层面转向文化层面,为翻译学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晚清翻译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但实际上评价翻译作品时,仅仅是对原文和译文进行静态和孤立的对比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考虑到译文背后的制约因素,以及译文对译入语社会文化的影响,才能从宏观的角度考虑译文在文化交流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3.
晚清的翻译小说经常因为不忠实于原文而备受批评,但实际上评价翻译作品时,不应只是对原文和译文进行静态和孤立的对比,而是要考虑到译文背后的制约因素,以及译文对译入语社会文化和诗学发展的积极影响,进而从宏观的角度考察译文在文化交流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陈季同是清末著名的外交家,也是近代中西文化关系史上具有典范意义的先驱.陈季同致力于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双向传播工作,并为消除西方对中国的偏见作了种种努力,他的贡献使晚清中西关系的发展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5.
阳芬 《海外英语》2014,(16):136-137,139
晚清到五四运动时期,在本国的封建闭关传统和外国侵略势力的双重压力下,革命救国的呼声不断高涨。文学领域成了爱国人士的新战场。当时的文学翻译也刻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该文从当时特殊的社会文化着手,探讨其文学翻译的在影响,并总结了当时文学翻译的几个特点:"新小说"占据了文学翻译的半壁江山;政治小说、科幻小说等被引入中国;翻译作品主题和文本来源呈现多元化;文言文与白话文之争;直译与意译之争声势浩大;文学翻译达到了高潮。  相似文献   

6.
晚清民初,外国诗翻译在文言和白话两种不同的语言形态和知识型层面上发生,并成为中外文化交往上愈来愈重要的交流活动。诗歌翻译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对于变革中的中国文化体系,传统一派视之为清帝国的宣教,而新派视之为现代的文化革新,具有革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晚清民初,外国诗翻译在文言和白话两种不同的语言形态和知识型层面上发生,并成为中外文化交往上愈来愈重要的交流活动。诗歌翻译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对于变革中的中国文化体系,传统一派视之为清帝国的宣教,而新派视之为现代的文化革新,具有革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比起五四翻译,人们对晚清翻译评价并不高。其主要原因是,晚清翻译家无论是选材还是翻译策略都不尽人意,不懂外文的林纾如此,懂外文的严复也如此。本文通过个别译家的翻译来探讨隐藏于字面间的意识形态、权力和政治因素,并以此重新评价晚清小说翻译。  相似文献   

9.
埃文·佐哈尔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多元系统论,用于解释文学翻译的各种情况。由于晚清小说翻译是中国翻译史上的高潮之一,因此可以用多元系统论来分析.本文重点分析了林纾、严复翻译策略的文化成因,以期发现背后的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10.
晚清翻译与"翻译的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选取对晚清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严复、梁启超、林纾等三人的翻译,探讨其翻译活动中所体现出的各种权力关系和操纵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深化对晚清翻译思想和实践的理解与阐释,也为"翻译的政治"理论提供近代中国语境下的例证。  相似文献   

11.
要努力做践行中国先进文化的使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先进化对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中国先进化具有民族性、科学性、包容性、时代性和大众性的特点。学校和教师要努力传承和发展中国先进化,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全面推进校园化建设,做践行中国先进化的使。  相似文献   

12.
晚清时期,翻译文学作品数量大大超过了创作文学。这一特殊时期的翻译文学带有极强的目的性,译文里出现的大量的增删、漏译、误译、序言、按语等都不影响它们在社会在民众中所起的作用。根据目的论的解释,译者可以按照译文的目的和译者的任务用多种方式来翻译。判定译文成功与否的标准不再是忠实、等值,而变成了是否达到目的,是否实现译文的功能。以此为标准,晚清翻译文学实现了唤醒民众、改良社会的目的,因而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3.
请注意,此文是中国晚清外交官陈季同在法国的演讲文字,文中提到的“你们”“这里”指法国的听众或地点。选自陈季同著、韩一宁译《中国人的快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第97~102页。题目为本刊编者所加,原题在“严肃之乐”之下为“学生”,或许因为在作者看来中国学生严肃而快乐着吧,尽管我们现在不这么认为。  相似文献   

14.
作为我国翻译史上的第三次翻译高潮,晚清翻译一直受到翻译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然而,以前的研究大都是在传统翻译研究的框架下进行的。从文学系统外部来审视翻译本身,从赞助人的角度考察翻译,为我们的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通过对赞助人理论的阐述,结合晚清翻译中的几种赞助模式,赞助人对翻译的影响变得更加明朗。  相似文献   

15.
自从特贾斯维莉·尼南贾娜1992年将翻译定位在历史、后结构主义与殖民语境之间后,一直被视为经典;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翻译定位在后殖民语境、主体间性与多元文化语境之间即广义的非殖民化之上,将其文化战略定位在战略本质主义、多元一体与和谐共生之上,以重建后殖民翻译诗学,将两种表征观、两种历史观、两种翻译策略的协调或融合,以避免原来的偏颇和绝对化。  相似文献   

16.
晚清是小说翻译的初创时期。由于译者缺乏对翻译本质的认识,加上社会意识形态和译者主体价值观的操控,使得当时的小说译文普遍存在着不忠实现象。这个时期的翻译小说在原文本的选择、翻译策略的选择、翻译方法以及对译文的处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总体把握晚清翻译小说的概貌,对于理解中国文学翻译的发展轨迹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7.
翻译不能脱离人而存在,而人是社会的人,必然要经历一个社会化的过程.所以,译本出现的过程中一定会受到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本文选取晚清时期的翻译作品,阐述了翻译过程中社会心理因素对译本的塑造.  相似文献   

18.
19.
晏丽 《英语广场》2016,(12):24-25
本文以中医典籍《黄帝内经》英译为例,从文化翻译视角探讨了中医文化翻译策略,指出译者的文化取向决定了译者的翻译策略,认为从文化翻译视角看中医文化翻译,有利于在全球化浪潮下建立中医文化身份,扩大中医文化影响力,让中医真正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语境下,翻译成为少数民族文学作品与世界文坛对话的必要条件.翻译作为跨文化、跨语言的交际活动,应尽可能准确地展现原作的本意,传递英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