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荀 《美育学刊》2021,(6):55-62
在中国近现代文化教育史上,李叔同—弘一大师是一位倡导美育的先驱者和实践者。他在艺术方面的自我提升和教育事迹,包含了一种“人格美育”的教育思想。通过对李叔同“人格美育”思想的渊源、主要诉求、特征及境界高度进行分析,可探讨李叔同在建立完善人格来养育审美之心、“先器识而后文艺”、“德才兼备”等方面的美育主张与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2.
王昊阳 《美育学刊》2020,11(1):I0008-I0008
《李叔同——弘一大师行踪图典》是陈星教授在弘一大师研究领域的又一力作。作为一部“图典”,该书以图片为主要呈现方式,对李叔同(弘一大师)曾居住过的地点逐一考证,并对其在该处的主要事迹作简要概述,书中近千幅图片大多是编著者亲自一一考察拍摄并予以甄选,直观地讲述了李叔同(弘一大师)的行踪。  相似文献   

3.
《职大学报》2012,(2):14-14
2011年6月,歌词创作界名家乔羽老先生在一次采访中表示:"近年来新歌创作的数量不少,但许多歌曲的质量不高。我们缺少那种一听就让人感到振奋,并且能够流传的歌曲。"他呼吁大家多写高质量的好歌。一首优秀歌曲能够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原因,一是音乐因素,二是文学因素。乔羽老先生作为歌词作者,这里主要是指歌词创作。而要想写出好的歌词,首先是作者深入生活,与广大人民群众打成一片,  相似文献   

4.
歌词在和乐前后分属不同的艺术种类,在和乐之前属于文学范畴,在和乐之后属于音乐范畴。同时,在审美介质上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由文字介质转变成了声音介质。这一转变,使歌词在歌曲中从审美方式上来看,居于从属地位,而从内涵意蕴方面来看,又处于主导地位。歌词在歌曲中这一功能的矛盾性,要求歌词在语言上,一方面要重视声音元素,提高声音元素的表现功能,一方面在语义上要深入浅出,努力做到不隔无间。  相似文献   

5.
李叔同是中国20世纪的传奇式人物,他在音乐、美术、文学、戏剧、佛学等方面都有很深造诣,有着诸多开创性的功绩。在早年的留学生涯中,他专攻西画,在向日本油画大师黑田清辉学习的过程中,深受其印象派绘画技法的影响,并成为中国第一个画印象派油画的人。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英语歌词的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作了初步论述。指出英语歌词作为通俗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词汇、句法及修辞技巧等方面都独具特色。了解认识英语歌词的这些特点,有助于我们学习英语知识、观察英语国家的人情世故。  相似文献   

7.
尚德义是我国当代艺术歌曲创作领域中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的艺术歌曲感情真挚、内容多样,歌词、钢琴伴奏与旋律紧密结合,是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笔者将尚德义艺术歌曲中的钢琴伴奏作为研究角度,及其中的钢琴伴奏织体的演奏技法进行深入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李商隐是位悲情诗人,其悲情诗歌的抒写及其深情婉丽的诗风、特别是他对凄婉之爱的悲情抒写融入了诗人的悲剧身世和对生命的悲情体验,也是他深沉苍凉的人生悲慨。他真诚严肃的啼血哀心的悲情抒写,正是他至真至纯至美的人生价值观的真实体现;而他的悲情抒写也形成了一种独具一格的美学形态,风华绝代地屹立在中国的诗歌史上。  相似文献   

9.
教学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场攻坚战,而多媒体及信息技术的融入,也为当前的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变化。面对这一趋势,每一位教师应当重新审视原有的教育观念,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完成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文中以中学数学学科作为切入点,简述在数学教学中多媒体的实践与研究。  相似文献   

10.
香港词人黄伟文以一己之力贡献了上千首歌词作品,讲述了无数香港人的心声.他的词作不拘一格,用词大胆,意象新颖,有着独特的叙述视角和巧妙的布局构思,同时,他亦爱为少数派发声,借流行歌曲说万千人的心事.此外,他心系香港,对港人港事有着深厚的情感,他的笔触时而辛辣,时而细腻,时而跳脱,无法准确地用一个或几个词轻易定义其风格.从题材、意象和语言等三个角度对其歌词创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音乐剧是一门舞台表演艺术,它从歌词、音乐和舞台表演等方面诠释和表达剧情。《猫》作为英国有史以来最成功的音乐剧,除了其独具一格的魅力,更是由于剧中歌词包含许多象征色彩和隐喻内涵,所以能传颂至今。本文试从语言学中的象似性角度出发,从语音象似、数量象似、对称象似和隐喻象似四个方面对《猫》音乐剧中歌词进行认知解读,尝试解读其流行数年的魅力以及歌词中蕴藏的深刻含义。  相似文献   

12.
此为李叔同1911年在东京美术学校毕业前夕所作的油画自画像,藏于今东京艺术大学。吉田千鹤子在《上野的面影----李叔同在东京美术学校史料综述》一文中写道:“西洋画科学生进行自由课题和自画像的创作(均为油画),后者按规定保留在学校中。按照惯例,毕业创作作品在毕业式的当日和翌日两天,陈列于校内的毕业成绩展览会上,供有关人士参观。”  相似文献   

13.
此为李叔同1911年在东京美术学校毕业前夕所作的油画自画像,藏于今东京艺术大学。吉田千鹤子在《上野的面影----李叔同在东京美术学校史料综述》一文中写道:“西洋画科学生进行自由课题和自画像的创作(均为油画),后者按规定保留在学校中。按照惯例,毕业创作作品在毕业式的当日和翌日两天,陈列于校内的毕业成绩展览会上,供有关人士参观。”  相似文献   

14.
周萍 《阅读》2007,(7):39-40
曹连观先生是一位大学老师,他把幸福作为快乐的同义词来理解,从他的文章中我们知道了幸福来源于比较,是可以酿造的。他启迪我们:可以用双手和心灵创造快乐和幸福。[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偷洒一滴泪》是歌剧《爱的甘醇》中最为经典的咏叹调,是多尼采蒂在创作即将进入极盛时期的成功之作。演唱者通过理解整部歌剧的剧情,以及此唱段在剧中的位置,深刻地体验到主人公通过歌声传递的情感和表达的意图。融入作品,反复吟唱曲调,揣摩歌词,理解歌词的意义,通过反复诵读歌词体会说话的过程之中气息和声带的搭配,运用想象去体会奈莫利诺的感情世界,正确地把握歌曲的情绪。同时联系生活,恰当地运用自己的情感体验,产生再造想象,对作品产生现实的共鸣和切身的体会,通过声音和表情动作将作品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16.
李娟 《职大学报》2012,(4):46-48
《我从草原来》一歌,景、情、志三者浑然一体,一是词作者恰当地运用了比喻手法;二是因为作者的创作灵感和情感来源于一位蒙古族小姑娘花日的口述,读者从歌词中仿佛看到了她在畅谈,在追忆,在感叹,所以该词以场景的真实为生命,以追随歌者为构思,致使景、情、志自然相融。  相似文献   

17.
张恨水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中著名的通俗文学大家,更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全能报人.报人角色贯穿了他全部创作的始终,对他的创作产生了非常直接的影响.从传播学的视角出发解读张恨水,可以得出一些新的结论:新闻事实作为题材直接进入小说的创作,使得张恨水的小说具有"信史"的价值;报人的职业特点,对他的创作转型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而张恨水一直坚持的小说创作的趣味性,实际上与民营报纸的市场运作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从存在主义女权理论的视角对安娜悲剧进行审视,可以看到,在父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文化上对男性的依赖以及由此而造成的女性他者的地位,是引发安娜悲剧的深层原因。而安娜以其生命的毁灭为代价作为对女性他者地位的反叛,使得其悲剧性结局融入了崇高和悲壮。  相似文献   

19.
一位著名教育家曾说过:"作为一名教师,他自己受了多大程度的教育和教养,在多大程度上使这种教育和教养成为他自己的财富,他就能在多大的程度上对别人产生教育的影响,而且必然发生这种影响."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位承前启后的音乐艺术大师,他的音乐证明:他不仅是早期浪漫主义的杰出代表,真正的"钢琴诗人",还是19世纪后半叶民族乐派的先驱,是一位真正的波兰民族主义音乐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