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习近平数十余次不同场合从不同视角畅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梳理并总括其主要思想,具体包括: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背景、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意蕴、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策略.特别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语境下,习近平又将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中华传统美德有机融合在一起,系统地建构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传统文化观.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体内容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中共十八大以来各领域的实践、改革开放以来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习近平个人的实践经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世界社会主义发展以及解决人类问题的理论诉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时代条件.  相似文献   

3.
在理论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两个来源是科学社会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实践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产生到最终形成则经历了以毛泽东和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辛探索的两个阶段。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对人类所创造的优秀成果——科学社会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成果。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密切的内在关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滋养源于对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高度重视、养分的充分汲取和实践的转化创新。具体而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中的优先发展、教师为本、立德树人等内容深刻映射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教兴教、尊师重道、以民为本等思想。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远格局谋划教育蓝图,在社会联动发展中定位教育坐标和以系统改革思维兴办人民满意教育,体现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超越。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洁文化是将马克思主义廉洁文化、中华传统廉洁文化与中国共产党实践行动中形成的廉洁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洁文化的形成是必然的社会历史条件、思想文化基础和内在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洁文化必将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共产主义条件下自由、和谐文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樊海源 《成人教育》2015,35(5):73-75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尤其是习总书记关于中华文化的系列讲话,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推向了一个历史新阶段,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本文围绕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的阐述,探讨三个方面的关系: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选择;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理论依据;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世界发展大势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意义。首先,需要更新理念,充分认识到两者互补互动的教育功效。其次,需要注重内容对接与载体创新,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换与传播。最后,需要发挥理性批判的作用,引导学生从认知中国传统文化到自觉甄别、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8.
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与儒家“实事求是”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儒家“和”文化、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民本”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之间的联系,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这将有助于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普及工作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解释中国发展的相关问题,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外学者都致力于解决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中国道路是中国全方位发展过程中理论、制度、实践的集中体现与重要成果,并最终抽象为一种文化综合体.因此,对中国道路的文化构件进行分析,便成为中国道路话语构建的重要途径和关键内容.具体分析,中国道路的文化构件主要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多元外来...  相似文献   

10.
研究和解决如何正确对待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问题的一个重要思路和方法,是进一步深入学习、领会和把握习近平同志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及其精神实质。要深入研究关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深入研究关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同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11.
立足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可以发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观念和实践两个层面超越了传统模式的社会主义,全面展示了人的解放的新图景:在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旗帜下,不断拓展无产阶级政治解放的积极成果;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启动社会经济解放的新航程;以人为本的新社会主义观充分展现了人的解放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12.
处于中国近代社会急遽变革的时期,孙中山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思考探索,提出了对今天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依然富有价值的理论.孙中山认为,对中华传统文化要在分析、批判的基础上加以继承发扬,传统文化只有在结合当时的社会实践并与外来优秀文化交流中才能得到改造和发展.虽然,孙中山对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封建因素批判得不彻底,甚至还有欣赏的成分,但他所提出的理论在当时则是独树一帜的.  相似文献   

13.
探讨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强调在现代教育过程中,应当注重对传统文化精神的认识和发掘。提出了"强调政统精神与道统精神的整合"和"强调历史文化精神与现代社会实践精神的整合"的观点,指出重释传统文化应当抱有整合历史与现实的态度,以文化整合的新认识与方法来推进传统文化的承传,解决当今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民之所以能够欣然接受马克思主义并将其理论付诸实践,除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指导性之外,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具有许多相似相通之处。这些相似之处主要表现在唯物主义、辩证法、和谐思想、“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创新指明了方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思想基础和新途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创新相融合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两者的融合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在融合过程中应注意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作用的同时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6.
文化精神的会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基础。尊重实践、服务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共同特征;共产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同世界在层次上有本质的区别,在内容上则有惊人的相似;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主义都在不同层面上表现出对人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中国留日女学生会蠢辛亥摹命时期留学日本的女性在东京成立的一个旨在宣传妇女解放的妇女团体,它的成立在中国近代妇女运动史上有专壹晏的历史意义。中国留日女学生会的会刊《留日女学会杂志》从妇女与政治改革和社会改良两个方面着力宣传妇女解放思想,对中国社会变革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阐述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单一性文化结构,易于形成平衡态势;西方文化造就了西方文明,促进了全球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但也造成社会生态系统、文化系统等方面的不平衡。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生态建设,应该肯定西方文化中科学与民主的精神,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精神及人生价值观念等合理成分,为重构世界文化新体系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受中西文化关系和中国走向现代的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所制约,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始终以古今中西问题为主线,从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到戊戌、辛亥时期的维新、共和,再到五四思想解放大潮,说到底都是在试图解决中西文化的融合创新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在百余年的思想解放历程中,出现了甲午战争后与五四时期的两次民族觉醒,也相应地涌现了两次思想解放高潮。  相似文献   

20.
国学的基本内容是经、史、子、集,国学的基本精神是民本意识、良知实践,国学实践的至境是真、善、美。国学教育的现代化就是引领"马克思"与"孔夫子"共存共荣的思想文化现象,当代语文课程完全具备了这些条件。国学教育的语文课程化,就是通过培养青少年的中华信仰,发展青少年的良知情感,塑造青少年的中华人格,崇尚承载国学文化的中文尊严,在有国学知识内涵、有思维建构过程、有审美体验活动、有言语产品生成的中文实践中,把中文道路延伸向五洲四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