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静 《科教文汇》2009,(16):231-231,234
《所罗门之歌》通常认为是以黑人男性奶娃为主人公的作品,但彼拉特才是作品中真正意义的主角。她的自强不息,自信乐观。慷慨仁爱。她对自我身份的认同,对黑人文化的热爱给予在种族与性别双重压迫生存奋斗的黑人女性启示。她是莫里森眼中的完美女性。她是黑人女性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后殖民理论下霍米巴巴提出的文化身份建构理论出发,解读"广岛—日本‘最具活力’的城市"一文,分析该篇文章中,撰笔的美国记者与他笔下的广岛市民在广岛实现的不同身份认同,并通过"自我"与"他有"的建构,进一步剖析不同文化身份在混杂的文化背景中作出的交流与协商。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1992位新生代农民工的问卷调查,从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和心理认同三个维度考量了他们对自我“市民”身份的认同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主要以追求自我在城市的发展为务工动机,他们的乡土记忆模糊,渴望融入城市,对自我“市民”的认同感较低。在此基础上,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自我身份认同的因素,进而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网络技术创造的虚拟环境使自我有了多重身份,很容易产生自我认同危机。这种危机带来自我同一性的消解、自我的社会角色归属感的匮乏和自我价值的丧失。网络技术引发的虚拟自我认同危机,对自我伦理的建构提出了迫切要求,有必要从自我选择、自我节制、虚实协调三个方面对其进行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5.
徐洪靖 《科技风》2014,(8):189-190
艾丽斯·沃克是美国当代最著名的黑人女作家之一。小说《紫色》是其代表作,更是她通过描写几位黑人女性勇于反抗种族、宗教和性别的压迫,同时不懈追求自我身份认同,从而体现出沃克的精神世界:对美国基督教的批判和超越;对黑人文化的追寻和继承;对妇女主义的倡导和追求。本文以《紫色》为例分析阐述作者所赋予其笔下的黑人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6.
陆阳 《科技创业月刊》2010,23(7):109-110,113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生代农民工替代了老一代的农民工,并成为了农民工的主力军。然而,城市社会新场域和农村乡土经历造成了新生代农民工自我身份认同的困境,他们困惑自己的身份地位。而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的助人自助活动,把它运用于农民工实践活动中,能帮助新生代农民工正确的认识自我,摆脱自我认同困境。通过以专业的社会工作视角来分析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的困境,为研究新生代农民工探索出新路径。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人的文化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化认同是人们对于文化的倾向性共识与认可,包括文化形式认同、文化规范认同、文化价值认同三个层次。中国人的文化认同是中华民族安身立命之本,也是实现伟大复兴的文化心理基础。文化认同的本质是价值认同,对于文化认同的理论解释主要有发展心理学的个体发展观、社会心理学的社会认同理论、跨文化心理学的文化适应观以及政治心理学领域的意识形态观。当代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表现为群际分化与多元化、中国传统文化认同回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强化、现代性色彩及全球化意识相伴随。从社会心理学视角来看,健全中国人的自我认同、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双文化认同整合、凸显"中国人"的身份角色是当代中国人文化认同健康发展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与组织环境日益复杂多变,创业情境的不确定性剧增。面对混合型组织存在的经济与社会双元目标的持续张力,社会创业者自身的身份认同模式不再停留于线性的、双元的、单向的关系,而是更为复杂、多元和混沌的多重身份“纠结”状态。本文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基于44位社会创业者的访谈与交流、自我表述、社交媒体分享等数据,通过他们对社会创业过程的“自我叙述”,识别出社会创业者的3种多元身份,即个人身份、角色身份、组织—社会身份,以及生产型、孕育型、种植型和共生型4种多元身份建构模式及其心理机制,并进一步发现了不同心理机制下创业者平衡自我身份建构需求与组织合法性追求的多元身份整合结构。本文基于社会创业者多元身份视角探索性地解构了社会创业者所面临的多元身份管理挑战,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探索了社会企业家的创业过程,为政府及相关机构设计社会企业家支持系统提供了新的视角,并有助于指导社会企业家的心理调节和关怀。  相似文献   

9.
托尼·莫里森是美国当代最重要的黑人女性小说家之一。她的文学创作主要表现黑人求生存和自由的奋斗历程,黑白种族间的矛盾冲突,以及自我身份的确认。莫里森在作品中成功地运用魔幻现实主义的象征手法,使作品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抽取了212名佤族中学生,采用问卷法,分析了佤族中学生的民族和文化认同状态,以心理健康作为因变量,探讨了佤族中学生的民族认同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佤族中学生的民族认同可分为民族语言认同、民族身份认同、民族习俗认同三个维度,各维度均值处于3.3670 ~3.7941之间;(2)佤族中学生对本民族具有相对较高的认同,表现出积极的民族认同状态,但在民族身份认同和心理健康上的得分偏低;(3)心理健康与民族认同之间的相关系数显著,民族语言认同、民族身份认同和民族习俗认同都对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1.
当前,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支持下,越来越多的学者和科研人员参与创业,学术创业受到了学术界和实业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从社会身份认同的视角探讨学术创业者身份悖论整合机理及其对学术创业绩效的作用机理,并揭示创业叙事的调节作用。基于三阶段收集的248位学术创业者的问卷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学者身份认同负向影响身份悖论整合,创业者身份认同、社会身份连续性促进身份悖论整合;身份悖论整合正向影响学术创业绩效;创业叙事正向调节创业者身份认同、社会身份连续性与身份悖论整合的关系,也正向调节身份悖论整合与学术创业绩效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董雅清 《科教文汇》2023,(22):67-73
研究期望通过对60名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的调查,了解汉语学习是否能引起学习者自我认同的变化。结果显示:学习者在自我认同方面发生了变化,其中自信的变化最为显著且正向,即通过对汉语的学习和掌握,学习者更加自信;削减性没有发生变化,说明学习者并未丢失对母语文化的认同;生产性和附加性的变化,说明学习者对汉语文化的认同感和跨文化意识在增强,体现了善学者积极使用目的语并对他者文化兼容并蓄的学习策略;身份认同的变化启发学习者通过自我调节、交际策略和情感策略等,使对目的语及目的语文化的学习达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薛菊华 《科教文汇》2012,(31):91-93
大学英语学习中,学生自我认同变化对学习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自我认同变化可分为自信心变化、附加性变化、消减性变化、生产性变化、分裂性变化、零变化六种类型.国内研究者们分别从自我认同变化与英语学习的关系、英语学习中自我认同的构建、学习动机与自我认同变化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和总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孙频捷 《科教文汇》2011,(21):207-208
农转非作为身份属性的变迁,是认同建构的开始。以往的许多研究将这种身份认同的转变路径预设为"市民化",而将农转非居民对此路径的偏离作为认同建构失败的案例。而对上海市郊某地的研究发现,"市民化"并非是其唯一路径,当地居民的认同呈现出鲜明的地方性与独特性。笔者将他们围绕自己生活的地域属性,建构身份认同的方式称为"属地化"认同。  相似文献   

15.
何明洁 《软科学》2012,26(8):109-112
将横向实地调查资料和纵向流动史案例结合考量,开拓认同感研究的新途径。将新生代农民工的认同感分为自我认同、职业认同和社会认同三种类型,发现职业认同是沟通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的桥梁。若新生代农民工能尽早建立职业发展规划,顺利生成职业认同,则有助于其个体成长,完成社会成人。而目前新生代农民工普遍缺乏职业认同,使其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不能同步发展,阻碍了他们适应并融入城市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基于自我损耗理论和自我认同导向理论整合的视角,探讨了职场排斥对员工主动性行为的作用机制。通过对多阶段—多来源的230对上下级配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职场排斥对员工主动性行为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2)职场排斥会通过自我损耗的中介作用,对员工的主动性行为产生间接的消极影响;(3)集体认同导向和关系认同导向对职场排斥与自我损耗之间的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4)个体认同导向对自我损耗和主动性行为之间的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5)集体认同导向、关系认同导向和个体认同导向能调节自我损耗在职场排斥与员工主动性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表现为有调节的中介作用。研究不仅拓展了职场排斥的研究视角,也为企业的职场排斥和员工主动性行为管理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中国梦"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梦。使"中国梦"真正深入到大学生的心中,真正转化为每一个大学生的精神追求,这一切都需要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思想认识,理论水平上的引领,引领大学生认同"中国梦"与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一致性。引领大学生认同"中国梦"的实现必须要依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引领大学生认同实现"中国梦"的中国道路只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8.
《内江科技》2016,(7):131-132
社会的转型给生活其中的个体的自我认同提出了极大挑战,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对人自我认同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本文试从哲学角度分析教育的目的和自我认同的含义,并基于自己的理解谈谈教育应该如何在教育过程中实现教师的自我认同和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认同。  相似文献   

19.
杨琼  曾瑜薇 《科教文汇》2012,(7):101-103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对非英语专业大学2年级学生英语自我概念、学习动机和自我认同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1)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类型、动机强度与英语自我概念呈显著正相关性。2)自我概念影响自我认同自信心变化。3)自我概念和出国动机影响自我认同附加性变化。4)内部兴趣和社会责任动机影响自我认同生产性变化。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语言学研究中,语码选择与身份转换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联形式和转换机制,并研究了其主要决定因素,探讨了语码选择与身份转换之间的动态关联关系.本文作者认为,两者之间既有宏观对应,又有微观对应:前者主要指由民族、文化等大背景决定的身份认同,如某国公民使用其国语,其状态相对稳定;后者主要指由具体交际情景决定的角色认同,如课堂里师生所用语体,其状态经常变化.语码转换与身份认同互相照应,互相依存.作者认为,动态关联模式能够更好地揭示语码选择和身份转换在语言交际中所起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