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勇 《百科知识》2010,(11):53-55
陈寅恪先生在谈到历史人物研究时反复强调"同情之理解",认为对历史上的人物应该从历史背景和其政治地位上去考量其贡献和作为。其实,转换成另外一种语言,陈寅恪的这些说法既合乎我们所熟悉的历史唯物主义,也是中国传统史学"知人论世"的现代转化。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20,(26)
本文简述运用信息技术学习历史和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首先分析本研究之目的,包含其重要性、功能以及意义;随即阐述了历史学科"史料实证"培养的必要性,接着对"史料实证"的培养策略提出了一己之见,最后以细致入微地讨论信息技术的价值以及使用方法终篇。教海无涯,蠡测成文,临纸匆忙,若益于同仁点滴,则是我之深幸。  相似文献   

3.
<正>测量温度,在现代是很简单的事情。但在西方人发明的温度计尚未传入的中国古代,中国人是如何测知温度高低的?从史料来看,中国人很早就确立了寒、冷、温、热的"温度"概念,先秦时期观察"瓶中之冰"、南朝已使用"腋下温度",还通过"火候""物候"来测定超高温、预测未来气温趋势等。像"春暖花开""天寒地冻",最早都是古人推测气温变化的词语;而"炉火纯青",则表明温度已达到1200℃……  相似文献   

4.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容易忽略的内容进行阅读指导。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课前提示,明确该课内容;阅读课题、子目,构建知识结构;阅读"黑体史料",加强思想教育;阅读文中图片,加深知识理解;阅读历史地图,培养读图能力。  相似文献   

5.
正在古人的观念中,北极星是天的中心,是群星之主、天帝的居所;而靠近北极星的七颗星,人们用想象的线条把它们串连起来,形如勺水之斗,称作"北斗星"。其中,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四星为斗身,称为"魁";玉衡、天阳、摇光三星为斗柄,称为"杓"。古人以北斗星斗柄指向的变化来确定季节的转换:"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为了更有利于农事活动,古人在观天识象的基础上,对每个季节又进行了精细地划分:"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故一岁有二十四  相似文献   

6.
李志梅 《知识窗》2011,(4X):50-50
<正>小学教学过程中总伴随着写字教学,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汉字的情感、指导学生写好字并写规范字是教学目的之一。如果能让小学生懂得书法艺术的美,从小培养爱书法、品书法、学书法的兴趣,这对于他们的学习来说是大有裨益的。笔者多年来都担任学校学生书法兴趣小组的指导老师,下面就如何培养小学生对书法的兴趣,谈一些自己的体会。一、先师古人,授之以法书法和写字,正如声响与乐曲,并不是所有的声响都能成为乐曲,只有经过了艺术创造后才能成为乐曲。中国古代书法之"法",有隶书之钟繇之法、行书之王羲之之法、智永禅师的永字八法、欧阳询结体三十六法等。书法指以手笔为主要工具书写汉字的  相似文献   

7.
正现代对付蚊虫的方法很多,且很先进,但在古代,由于卫生条件没有现代好,科技手段落后,蚊虫对人类威胁更大。因此,人们会更积极地采取各种对付蚊虫的手段。那么古人是怎么驱蚊虫?现代驱逐蚊虫最常用的手段之一是烧蚊香,古人会这么做吗?从史料记载来看,古人对付蚊子也会烧蚊香,不过说法不一样,古人称之为"熏"。熏,即俗话所说的"烟熏火燎",这是古人夏天对付蚊虫最早也最流行的方法,也最有效。从《周礼》记载来看,先秦周朝王室  相似文献   

8.
正白露是秋天的第三个节气。在古人看来,"白露者,阴气渐重,露凝而色白",也就是说,露水的颜色为白色;同时,古人又以四时与五行相配,秋在五行中属金,金色白,白色也是秋天的颜色。因此,"白露"一词,字面上是"白色的露水",本义却是指"秋天的露水"。白露是民众生活中重要的时间节点,除了农事,自古而今也有一些习俗活动。节候表征在古人的观念中,白露是农历八月的节气。八月是秋季的第二个月份,古人称之为  相似文献   

9.
对鲁迅历史小说《故事新编》中"油滑"的创作方式进行阐释.首先,指出"油滑"的创作风格如何而来,并举例说明了其运用油滑的不同方式.透过对古人"不敬"的"油滑"背后,可以感受到鲁迅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油滑"而不"庸俗",揭示历史又不受史料的羁绊,体现了鲁迅深厚的写作技巧和睿智.  相似文献   

10.
雨生百谷     
正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古称稷、粟,脱壳后称小米,它是华夏先民独立培育的粮食作物,距今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它也是传统农业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被古人奉为"百谷之长";它还与信仰中的社神合称"社稷",用以指代国家。雨,特别是春雨,是中国北方农业生产的稀缺之物,有"春雨贵如油"之说。古人把这两个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取意于"雨生百谷""谷得雨而生",创造  相似文献   

11.
聂影 《知识窗》2012,(9X):17-18
<正>在学习英语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没有使用合理的记忆单词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了让学生更加轻松地记忆单词,笔者尝试在教学单词时渗透自然拼读法,让学生根据读音记忆单词,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自然拼读法的教学方法自然拼读法,又称"Phonics",是指通过学习26个字母及字母  相似文献   

12.
正古代旅游的源起上古时期,"旅"与"游"是两个独立的概念。"旅"字,本义具有多重含义,或指经商之人,或指客栈馆驿,或指旅行者。唐代经学大师孔颖达在《周易正义》中诠释到:"旅者,客寄之名,羁旅之称,失其本居而寄地方,谓之为旅。"这里的"旅"指的是旅居异乡的旅客,即通常所指的旅行者。"游"字,含有遨游、游览之意,今人所谈及的旅游活动,古人常以"游"字一言以蔽之,如《尚书·大禹谟》记载"罔游于逸",《诗经》记载"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相似文献   

13.
所谓“史料”,是指研究和谈论历史时所根据的材料,它包括各种典籍、图表、笔记、碑文、民谣等,实际上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痕迹。 历史是指发生在过去的一切,它具有不可再现性。在这种情况下,史料就成为人们认识和了解历史的基础,也成为历史教学做到言之有据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陈寅恪先生的《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一书不仅对有唐一世的政治做了精辟的论述,还表现出了历史研究的考据方法、种族文化观以及外族盛衰之连环性中的史学研究整体观等治史方法和研究路径。值得历史学习者"法"先生之学,"工"、"守"先生之治史精髓,从而达到创作上的"绝"。  相似文献   

15.
文摘     
正"灯红酒绿"是怎么来的?我们常常会遇到"灯红酒绿"这个词,"灯红"可以理解,而酒为什么会是绿的呢?翻开古人的作品,到处都是"酒绿"或"绿酒"的诗词。古代的酒颜色与现在完全相同,做法也基本一致。不同的是,古代的酒酿得较为粗糙,甚至酒糟也没有滤出。所以,古人既说喝酒,也说吃酒,就是喝酒时连同酒糟一起吃下。"一壶浊酒喜相逢",人们把古代的酒称为"浊酒",也是这个道理。因为酒糟没有滤出,所以酒面上浮有一层淡绿色的糟沫,让美酒有了"绿酒"之称。曹植在《七启》中说:"盛以翠樽,酌以雕觞。浮蚁鼎沸,酷烈馨  相似文献   

16.
气象学家在研究一个地区气候变迁的时候,遇到一个大难题;他们无法确切知道该地区古代的降水量,因为古代可没有专职的气象部门,负责观察天气、测量降水,并做记录。没料到他们后来发现,古人的这一疏忽竟被大自然巧妙地弥补了。造化之神功早已为后人准备了一支天然的"雨量计",有了它,我们可以测出历史上几百,甚至上千年前的降水量。  相似文献   

17.
正新课改对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鼓励老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去实现课程目标。而情境教学法受到越来越多的历史老师的关注和青睐。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积极创设历史情境,将历史"复原",使那些久远的、陌生的历史"重现"在学生面前,寓教于"情"于"境",使学生在身临其境、心感其情的状态中达到主动地学习历史知识,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思想觉  相似文献   

18.
《科技风》2016,(9)
高校史料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对相关史料的处理,让学生自主地从材料中获取历史信息的教学方法。史料教学应遵循结合重点、适度补充、多样性和真实性原则。史料教学适用于问题式教学法和情境式教学法。为使高校史料教学达到预期效果,关键在于提高历史教师运用史料的意识及提升教师处理史料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朱子在诠解《大学》"格物致知"思想时,将其诠解为"即物而穷其理",朱子的这一诠解,对后世的"格物致知"思想之理解,影响重大。近代以来的一些学者,在理解朱子"格物致知"思想时,将其只理解是一种"穷物理"和"泛认知主义的认识方式"。他们的这一理解,因对朱子"格物致知"的思想,所要格之"物"和所应穷之"理"的理解存着偏差,故对朱子的"格物致知"思想有所误解,因此,他们对朱子的批评,不尽合理。朱子的"即物穷理",其所要穷之"理",虽包括"物理"在内,但更主要的是"人伦之理"。并且,朱子也非要求人们以客观认识的方式,来认知心体之"理",他其实是要求人们以"着实体验"的实践方式,显明心体之大用。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电视剧《大清盐商》的热播,不少观众对"盐"多了一分关注。盐,在中国古人眼里是无所不能的"天藏之物",不只形成了丰富多元的"盐文化",而且注入了中国的基因,"炎黄子孙"与"华夏民族"的诞生和形成都与盐密切相关,果敢、礼仪的民族性质形成也与盐有关……"盐之争夺"导致炎黄合并盐有"百味之王"的美称。早在上古时期,盐是比金子还值钱的"天藏之物",可以说"得盐者得天下"。"炎黄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