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治意识是有关法律情感和法律观念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法治意识,无论是对形成学生终身发展所需的关键能力和必备素养,还是对国家法治进步、法治社会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法律职业教育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对我国法律职业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却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尊重教育规律和法律科学规律的基础上,笔者针对法律职业教育中存在的几个关系问题作出相应的分析,期以作用于法律职业教育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我国法律职业教育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对我国法律职业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却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尊重教育规律和法律科学规律的基础上,笔者针对法律职业教育中存在的几个关系问题作出相应的分析,期以作用于法律职业教育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在全面依法治国和新文科建设的历史背景之下,法治人才应当是法律硕士新的培养目标。法治人才是具备法律职业伦理和法治思维,兼具本土与国际视野,能够熟练掌握法律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针对当前我国法律硕士在培养方式和人才能力结构上与法学硕士趋同、培养同质化以及欠缺法治思维培养等问题,提出了强化法律硕士实务培养、差异化发展以及法治思维教育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快速发展,法治精神与法治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是指社会治理和社会实践过程中要以法治为基础,不断完善社会中存在的问题,用法治的方法解决问题与矛盾,提升我国社会的公平性.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需要在实现法治前提下完善我国法律体系,特别是法律救济的途径必须要强化保障.  相似文献   

6.
在青年参与社会建设的过程中政策、法律与习惯法是三种不同的制度支撑因素,三者有着不同的地位和作用。政策曾在青年社会建设参与中起着主要的作用;法律是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相适应的支撑制度;民间习惯是对青年社会建设参与法律制度的重要补充。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青年社会建设参与支撑制度,需要正确处理政策、法律与习惯法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但法治的科学涵义、基本标志等理论问题,仍然是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本文试图从亚里士多德的法治观,来探讨法治的基本标志,以期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法治社会的实现起到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依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背景下,高职《法律基础》课程的任务主要在于法治理念的培养、法律信念的确信以及法治的精神和物质领悟。就目前我国的教育模式来看,我国的《法律基础》课程难以完成此项任务。所以,法制教育应该紧扣新课程方案和社会时代发展的要求确立"以法治理念教育及法的信仰培养为主线,以具体法律制度与知识讲授为支撑"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法治社会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法治文化建设日益成为衡量法治国家的重要指标。法治文化是依法治国的精神支撑,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文章在分析当前我国法治文化建设面临诸多困境的基础上,阐述了法治文化建构的重要意义,并分析了法治文化建设的困境,提出一些可行性对策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从静态的法律体系转变为动态的法治体系过程中,通过中日法律文化交流的历史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进一步推进法治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11.
法律意识的现代化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斌 《科技创业月刊》2006,19(4):161-162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求法律意识的现代化。对法律意识现代化的概念做了深刻的解析,分析了我国法律文化二元结构的不平衡性,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迫切要求法律意识的现代化,论述了法律意识现代化对法治国家建设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建设法治国家的进程中,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的建立都是必须的,在法治建设初期,法治政府是首要的实现法治国家的核心任务,也是法治社会的根本要求。在法治国家的高级阶段,法治社会是首要目标和根本任务。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法治政府最终将被法治社会所取代,一个良好有序的法治社会将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新形式。  相似文献   

13.
法律信仰是法治国家建设进程中的精神支柱,是大学生法律素质的核心内容,提高他们的法律素质,提高他们的法律信仰,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加强大学生法律信仰的重要性,科学分析了目前大学生法律信仰缺失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大学生法律信仰的科学对策。  相似文献   

14.
公信力是公证事业发展的应然条件。公证公信力的打造与提升需要具备两个应然条件:法律的法治保障作用;公证诚信的实践保障作用。只有两个应然条件相辅相成的发挥作用,才能够把公证行业建设成为对社会、对群众负责任和被社会和群众信得过的行业,才能确保公证制度在国家法制建设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同等重要,加强科普法治建设是保障我国科普工作顺利开展的首要任务。文章立足于完善法制体系、实现法治目标,系统回顾了我国科学普及法律、制度建设的发展脉络、现状与成效,进而结合当前的发展形势指出了我国科普法治建设面临的挑战与问题,在总结世界各国科普领域的法治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当前我国科学普及法治建设的思考与展望。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重大任务,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论断、新部署,深刻回答了在当今中国建设什么样的法治国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全体会议决议公报?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这为全国公民及各社会团体提出了普法、用法、执法、建立法治文化的要求。作为党的老干部管理部门和人员众多的老干部、离退休人员社会群体,在普法教育、建立法治文化的活动中有着明显的优势和多年成功的工作经验,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7.
科普法治建设是落实关于“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的“两翼理论”,实施大科普战略的重要保障。文章通过系统回顾,探讨了我国科学技术普及(以下简称“科普”)的法律和制度建设发展脉络、当前状况和存在的不足,分析了当前面临的新形势与新挑战。在“两翼理论”的指导下,文章提出了加强科普法治建设的相关建议,以期为大科普战略与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实施夯实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8.
阮富坚 《大众科技》2016,(8):148-149
法律信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文章论述了法律信仰的法治意义,并对其实现条件在主体意识、制度保障、文化因素、法律条件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同样,现代工业社会也要求把科学技术纳入到法制化的轨道。科学技术法制化的目标是实现科技法治。科学技术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科技发展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的后果都迫切要求实现科技法治。调整科学技术的法律有具有弱意识形态性。因而要尽可能地较多运用其他国家的科技法的现有成果,并逐渐获取本国科技法的独立地位。  相似文献   

20.
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 我们面临着道德重建即对传统道德的扬弃和法治建设的双重任务。本文认为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与法治的根本精神是相违背的, 道德缺位已影响到法治建设的进程。通过对传统道德及现状和法治建设的现实进行剖析, 本文认为在实现法治国家这一目标的进程中, 从实际出发, 应德治、法治并重, 建立与法治相适应的道德伦理观, 树立法律的权威, 最终实现法治国家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