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的重视,一些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越来越受到欢迎,面对市场上突如其来的保健食品,你又了解多少呢?所谓保健食品,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我国对保健食品的生产实行审批制度,对市场销售的保健食品实行标志管理,各类保健食品有其独特的审批程序。保健食品正式投放市场是经过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卫生部对批准的保健食品发给《保健食品批准证书》,  相似文献   

2.
膳食纤维对人类健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对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及应用现状做了阐述,指出膳食纤维食品做为功能保健食品,在今后有极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科技风》2017,(23)
固定化细胞技术是一种现代化高新技术,该种技术将细胞、酶、原生质等物质束缚于特殊相中,使之与整体流体分割开来,但是可以实现与效应物与低物的分子交换。目前,固定化细胞技术已经在环保、化工、制药、食品等领域中得到了应用。本文就固定化细胞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食品中着色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食品着色剂的使用发展及其分类和特点,揭示了着色剂的发展历程。通过对着色剂毒理学及检测方法较为系统的综述,指出食品着色剂应用研究中有待解决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5.
高等植物不同类型细胞的分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植物由许多形态和功能不同的细胞组成,各类细胞在植物体内行使特定的功能,同时,细胞间又存在着结构和功能上的密切联系。要想获得特定类型细胞的准确信息,必须首先将其从杂合的细胞群中分离出来。高等植物细胞分离技术主要有密度梯度离心法、流式细胞仪法、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和人工显微分离技术等。本文综合介绍了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操作流程及优缺点,并介绍了近年来高等植物细胞分离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马波  徐健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8,33(11):1193-1204
近年来,基因组测序、编辑与合成技术日新月异,推动了基因型"设计"和"合成"能力的突飞猛进,同时也使人工细胞的表型检测成为合成生物学发展的瓶颈环节之一。对于细胞功能的快速测试与评价,单细胞分析技术具有重要意义与前景,但理想的解决方案需要具备活体无损、非标记式、提供全景式表型、能分辨复杂功能、快速高通量且低成本、能与组学分析联动等特征。以此为出发点,文章重点介绍了基于非标记式分子光谱学的单细胞功能表征、分选与组学技术体系的进展,并讨论了该领域的关键问题与发展方向。多种光谱技术之间扬长避短的运用与多模态成像,结合高通量的光谱激活细胞分选技术及下游单细胞组学技术,正构建与拓展着一条连接光谱学与遗传学的广阔桥梁。这一桥梁不仅为细胞工厂的高通量、全景式表型检测与筛选提供全新的解决方案,还将推动"单细胞精度的光谱表型组-功能基因组"作为一种新的生物大数据类型,服务于"数据科学"驱动下的合成生物技术。  相似文献   

7.
外周血CD83+细胞检测在慢性病毒性肝炎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树突状细胞(DC)在慢性病毒性肝炎中的变化及其临床应用价值,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检测了65例慢性肝炎患者外周血中CD83+细胞的水平。结果显示: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中CD83+细胞的水平与病情、短期内患者的预后显著相关。说明DC在慢性病毒性肝炎的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而CD83+细胞的检测有助疾病的鉴别诊断和短期内预后的判断,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信息》2014,(6):206-206
《流式细胞术:原理、操作及应用(第2版)》对流式细胞术的阐述从原理到技巧再到应用.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即使是从未接触过流式细胞术的初学者.通过阅读零书也能完全读懂并深入了解其内涵:对有经验的操作者则可查缺补搌,进一步加深理解、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9.
食品感官检验技术作为一项直观检验方法,主要就是借助人体感觉器官对食品质量予以评价,是确保食品健康安全的主要手段。对于食品感官检验技术自身来说,其就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学科,涉及的专业知识也比较多,并且食品感官检验技术作为目前较为常用的检验方法,得到很多人的认可与应用。本文在分析食品感官检验技术的基础上,阐述食品感官检验技术的应用,之后研究其应用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主动追求物质生活的丰富。其中,石榴的营养保健功能及其食品加工技术已经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与此同时,国内外的相关学者针对石榴的营养保健功能及其食品加工技术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与探讨工作。石榴的营养保健功能在社会实际应用中逐渐增加,极大的推动了工业发展的规模,也使传输设备的作用日趋重要。本文简要分析了石榴营养价值与保健功能,并深入研究了石榴食品的加工技术,最后相应的指出了石榴保健果醋的加工,旨在更好地为具体工作提供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赵晓峰 《中国科技纵横》2014,(4):213-213,296
微胶囊技术是21世纪的食品高新技术之一,应用非常广泛。概述了微胶囊技术的主要功能特性及其主要的制备方法,重点介绍微胶囊技术在食品加工领域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生物技术药物(biotech drugs)或称生物药物(biopharmaceutics)是集生物学、医学、药学的先进技术为一体,以组合化学、药学基因(功能抗原学、生物信息学等高技术为依托,以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生物物理等基础学科的突破为后盾形成的产业.现在,世界生物制药技术的产业化已进入投资收获期,生物技术药品已应用和渗透到医药、保健食品和日化产品等各个领域,尤其在新药研究、开发、生产和改造传统制药工业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生物制药产业已成为最活跃、进展最快的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13.
生物技术药物(biotech drugs)或称生物药物(bioharmaceutics)是集生物学、医学、药学的先进技术为一体,以组合化学、药学基因(功能抗原学、生物信息学等高技术为依托,以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生物物理等基础学科的突破为后盾形成的产业。现在,世界生物制药技术的产业化已是入投资收获期,生物技术药品已应用和渗透到医药、保健食品和日化产品等各个领域,尤其在新药研究、开发、生产和改造传统制药工业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生物制药产业已成为最活跃、进展最快的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14.
以预防医学专业49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在《毒理学》课程实验教学中开展设计性实验,通过问卷调查及小组访谈的形式评价在《毒理学》课程实验教学中开展设计性实验的教学效果及其可行性。问卷及访谈结果表明,该课程的设计性实验可使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得到锻炼、科研思维和理论应用实际的能力得到提高,增强相互的交流和协作能力。因此,《毒理学》课程开设设计性实验可行且可获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的社会发展中,随着电子科学技术和味觉传感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舌技术在食品检测中得到了深入的研究和广泛的应用。电子舌技术在目前的食品检测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其通常都是以类脂膜作为主要的传感基础制造形成的一种类似于人味觉感受方面的食品物质检测技术。本文主要阐述了电子舌技术的概念与构成原理,并就其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科技风》2021,(5)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创新与发展,产生了诸多的新型技术,生物工程技术作为其中之一,当前在各个领域中实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食品领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食品生产制作提供了巨大的便利,推动了生产力的提升,促进了食品行业的快速发展。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生物工程技术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价值;其次着重探讨了生物工程技术在食品领域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7.
冷冻调理技术在当前的食品烹饪中是常见的应用措施,是通过各种原材料经过处理及其配制之后在进行快速冷冻工序,使得其在冻结状态之下进行存储和运输,这样能够确保食品长时期的存放而不出现质量问题。冷冻调理技术在当前食品销售中最为常用。本文简要介绍青椒肉丝、粉蒸肉和干扁四季豆在烹饪中的冷冻调理技术应用和研究,从各个角度分析和探讨了冷冻调理技术在应用中的优势。针对在三种菜品的烹制中的冷藏值进行分析和评价,合理的制定出各种优化措施。这几种中式菜肴冷冻调理技术分析和研究,旨在提高食品的存放期,为食品销售效益的提高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专家档案学历:美国奥勒冈州立大学生化暨生物物理所硕士台湾大学生化所硕士台湾大学农化系经历:台湾中山医学大学健康管理学院应用化学系讲座教授台大医学院生化所主任及所长台大医学院生化所教授环保机构顾问医检学会理事临床生化学会理事癌症医学会理事生化学会理事台湾自由基学会监事、理事台湾毒物学会理事研究领域:酵素学、环境毒理学、生化学、保健食品、抗癌药物、中草药开发重要事迹:南二中第一届杰出校友奖(1982年12月8日)列入世界Twentieth Century Achievement:Award:Five Hundred Leaders of Influenc(e1997)美国奥勒冈州立大学杰出校友奖(1998)  相似文献   

19.
通过文献中描述的药动学、毒理学研究结果得知纳米给药系统的特点及纳米给药系统在医药领域的应用中的优势,主要是在肿瘤治疗领域的作用,最后概括纳米给药系统的前景及展望。  相似文献   

20.
心血管系统在时间和空间上均具有多尺度特点,其中微观机制决定着微观结构并最终影响宏观功能。目前,心血管系统研究在各个尺度上均有一定进展,但各维度的整合与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结合分子生物学与细胞生物学技术、多组学技术、小动物模型构建技术、多尺度成像与功能检测技术以及计算机建模技术,将不同尺度实验数据进行整合,可以更好地理解心血管生理与病理特征。这种研究模式已在心肌钙信号、心脏与血管重塑、血流动力学、心脏动力学等研究中得到应用,为相关机制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并有望在分子到生理水平上实现对心血管系统的虚拟仿真,从而为特异性心血管疾病诊断、手术方案设计、非侵入性精准诊断、预测评估等提供新方法和新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