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学生正是处在爱玩的年龄,他们对未知世界充满了好奇,学校是他们进入社会的第一步,老师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奠基石,那么,怎么使孩子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来呢?某位哲学家曾说"兴趣是做好的老师"。因此,首先要观察孩子的特点,找到提高孩子学习积极性的办法,使他们积极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来。  相似文献   

2.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在的社会可是五花八门,无奇不有,在这样缤纷的世界里如何能够让学生把目光紧紧地投向我们教学的历史学科当中,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吸取历史知识,同时能够让他们受到教育,并能够影响到他们的成长,真是我们历史教师不断思考的问题。那么如何吸引学生的眼球呢?下面就对这个问题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实践对孩子的重要性,教学是要靠老师"教",但是,更多的是在"学",单单的让孩子们去接受这些所谓的理论知识,只是学习的最开始,也是最枯燥的一部分,实践才是他们真正需要的东西。孩子是适合在自然中健康成长的,多让孩子走进自然,接触生活,也能逐步培养孩子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4.
马广兰 《科学大众》2014,(12):76-77
孩子,你慢慢来!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都有自己的空间和速度。在我们老师的身边,每时每刻都环绕着众多的孩子,他们都是多姿多彩的,但也不乏一些相比其他孩子黯然失色的孩子——特殊孩子。对于这样一些特殊的孩子,我们更要以爱的名义,告诉他们:"孩子,你慢慢来!"更要告诉自己:"让孩子慢慢来!"  相似文献   

5.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学校是孩子学习的主阵地,众所周知,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共同配合。重视家校合作是全面提高我们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家校共育迫切需要寻找一种良好的沟通方式。"晓黑板" APP不仅可以发通知发作业,还可以将学生们每月的情况表现以一种轻松活泼的形式记载下来,还可以适当地把学校的要求一一呈现出来,让老师走近家长,让家长了解学校。把家校共育落实体现在学校、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落实在孩子成长的点滴生活之间。  相似文献   

6.
创意来源:我们生活在有声世界,能听到声音却无法"看到"声音。为了能够直观地"看到"声音,我们设计了智能音量指示器,让声音可视化。研究过程:在信息技术课上学习Scraino时,老师教我们用画笔根据音量绘制小猫移动声音曲线,于是我们想到把这个知识运用到这次创意智造中。  相似文献   

7.
教师的工作方法并不一定都能被那些正在成长中的孩子们所接受,当他们听到那些自己非常关爱的学生对他们说:"老师你不理解我!""老师你不尊重我!"的话语时,当他们看到学生们怨恨的目光时,会感到委屈、感到彷徨、感到震惊……  相似文献   

8.
《世界发明》2006,(1):65-69
毫无疑问,代言数码产品是未来明星们收入的新增长点,这一点从他们在数码产品广告中脸上洋溢的笑容就可以看出来。也正因有了这些色彩斑斓的代言人,数码产品不再只给人冷冰冰的感觉了。 明星让数码更有人情味,而数码则用自身的科技魅力把明星包装得更有品位。如今银幕.广告牌上除了男女主角,我们看到最多的便是那些形形色色的数码产品:手机.电脑.MP3播放器……它们与现代人的生活实在密不可分。看到莫文蔚,我们便想到佳能;看到周杰伦,就会想起M-ZONE人。说到底,数码与明星要的都是一种眼球效应。[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作为老师,我们要相信对于每个学困生来说,他们学习困难的状态只是一时的,或者说他们学习困难的情况只是一方面,不代表他人生的全部;我们要相信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只等待展翅翱翔的鹰,我们所能做的是保护好这只等待飞翔的鹰,让它有机会享受自由翱翔的欢乐。  相似文献   

10.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英语也是这样,那么如何让学始终保持足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分层导学"是可取的方法,因为这样的课堂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也就是说每个学生对于他自己而言每天都有进步,让他们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快乐中学习,以便始终保持浓厚的英语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1.
<正>一、案例介绍2015年6月,暑假即将来临,也是2013级3+4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春季高考结束,超级放松的一段时间。陪伴他们两年,看着他们一路走来,准备技能学科考试,备战知识学科考试,以为这一级学生就这样顺顺利利带完。就在如此放松的情况下,一段小插曲悄然而至。一天早晨,我刚把孩子送到幼儿园,级部另一个班的班主任李老师给我打电话,让我快点到学校,说有急事。待我匆匆赶到他的办公室,看到李老师以及他班的两名学生在等我。等我问明情况,  相似文献   

12.
袁娟 《科教文汇》2013,(30):140-140,143
现在的职校生是在家长批评、老师忽视的环境下长大的。要他们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就必须让他们树立自信,而老师、家长的赏识会起到促进作用。作为班主任,第一节班会我就告诉他们“你们本来就很美”,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并且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利用“家校通”和家长会与家长沟通,让他们也赏识孩子,鼓励孩子。  相似文献   

13.
<正>记得有句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说的便是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当一个小生命刚刚来到这世上时,似乎只会吃,只会用哭声来告诉人们他的到来。但后来这些小生命都成长为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是教育改变了他们,是教育给了他们未来。孩子出生后,首先要接触到的便是父母,便是家庭,因此,家庭不仅是孩子成长的港湾,还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地方。家庭环境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孩子性格、品质的塑造,并且这些  相似文献   

14.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活动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如何在"一日生活皆课程"的各个生活环节中,展现游戏的魅力,给孩子一个创新的空间,让他们享受发现的乐趣;给孩子一个求知的启迪,让他们全心全意探究自然的神秘;给孩子一个游戏的舞台,让他们体验成长的快乐。在探究、创新的过程中,更让孩子、老师、幼儿园都能在课程中徜徉,在游戏中成长。  相似文献   

15.
小班的孩子处在语言发展非常重要又关键的时期,但他们的语言能力相对较弱。很多时候一件很简单的事情要我们大人猜测很久,在碰到事情的时候常常是只会哭,不肯告诉老师到底是怎么回事,就算是几个比较会说的也最多说几个单字,想要他们把事情说清楚,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此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很重要。为了让小班的孩子在语言发展这样一个非常重要又关键的时期真正学会说话,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愿,更好的学习本领,我主要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6.
新《指南》的颁布,诱发了老师们对区域设置是否科学合理、材料是否有利于刺激孩子的学习进行了反思,语言区也不例外,老师们对语言区的状况进行了再思考:为什么孩子们不喜欢进语言区?为什么孩子们在语言区开起了小灶?为什么听不到孩子们说话?围绕这些问题,就如何实施《指南》精神,有效地提高语言区域学习的趣味性和有效性,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老师从"情境"入手,创设了生活情境、游戏情境、角色情境和变通情境,让孩子们沉浸在不同的情境中,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敢说,有话愿说。  相似文献   

17.
正最近在微信上看到一篇很火的文章——《妈妈在这四点上越懒,孩子越成功》,作为一个教育者,深有同感!有时候妈妈为孩子做得太多,反而把孩子教"懒"了,教"笨"了,聪明的妈妈不会帮孩子包办一切。其实,老师何尝不是如此,有的时候,老师讲得越细,学生越不会思考;老师讲得越多,学生越是依赖;老师管理越严,学生主动性越差。有时候老师"懒"一点,学生反而会"勤快"一些,"聪明"一些,学习也更越主动些!一、在课堂上"懒"一点  相似文献   

18.
《科学生活》2010,(1):61-63
专家们普遍认为,孩子聪明与否不但受到遗传基因的影响,周围环境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父母关爱加教育才是使宝宝得到高智商的关键所在。一些父母自己非常聪明、能干,然而他们的孩子却在同龄人中显得默默无闻,孩子在学习一些新知识、新技能的时候,非但没能体现出过目不忘和超人的能力,有时学习速度甚至比其他孩子还要慢。于是,这些父母们会非常失望,感觉孩子没遗传到自己的优良基因。其实,先天遗传因素固然重要,但它却不是培养聪明宝宝的关键。专家认为,孩子的智商不但受到遗传基因的影响,周围环境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关爱加教育才是使宝宝得到高智商的关键所在。相反,某些父母的不当举措,他们"恨铁不成钢"的言行,也许恰恰起了反作用。因此,如果希望孩子聪明,也要知道孩子是如何变"笨"的,这样才能趋利避害,让宝宝向聪明的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19.
成学 《科学生活》2009,(1):48-49
近年来,科学家研究发现,儿童开始认识世界和掌握知识的时间比我们以前想象的要早得多。从出生到5岁,是儿童身体、语言、恩想和情感发展相当迅速的时期。从5岁到7岁是为他们进入学校学习打下良好基础的最好时机。渴望学习是孩子今后成功的关键,而找到让你的孩子感兴趣并觉得快乐的有益活动,这一点非常重要。因此建议家长们在节假日或平时闲暇时间,和子女一起做——  相似文献   

20.
蔡丽彬 《中国科技信息》2006,(14):197-197,199
说到高职单招辅导班的英语复习教学,许多老师可能都有一个同感.即:我们的学生无论是在学习基础上还是在学习重视的程度上.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面对学生现状.而且复习时间短、范围广、内容多.我们如何掌握复习主动权,克服盲目性、让学生在高职单招考试中有较好的发挥呢?这对平老师们而言无疑是新一轮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