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只有创设多种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在教学中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其思维能力;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创设实践活动情境,设计开放性的实践问题,能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真正地获取数学知识和研究数学的方法。学会用数学思想分析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3.
学习兴趣是学习者成功的内驱力,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心理动机。对于数学教学而言,情境创设更不能忽视。情境创设的好坏,往往导致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便于学生对知识进行重组与改造。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善于创设与教材内容有内在联系的现实生活情境,把数学和儿童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教学贴近生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问题就是生活中的事,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本文着重谈了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更主动、更积极的去学习数学。  相似文献   

5.
黄鲁郑 《科教文汇》2012,(36):106-106,108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更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强烈欲望.培养小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对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和发展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若干小学低年级段数学教学案例,分别从创设故事性情境、生活化情境及问题情境等方面,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6.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产生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它推动人们去探索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我们在教学中只有采取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始终对数学学习保持着良好的兴趣,才能使学生的数学素质得到更全面有效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落实: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质疑情境,引发学生自主探究;联系新旧知识,充分发展学生思维;鼓励积极求异,引导学生勇于发现;注重动手实践,促使学生学会创新。  相似文献   

8.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且十分抽象的学科,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确保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营造气氛、巧妙设问、创设情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充满热情,主动克服困难,对数学知识进行不懈的追求和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正>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在教学过程中中进行了深深地思考和总结,有如下几点:一、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的内部兴趣。学生对数学产生学习兴趣是他们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情感态度的倾向和选择。因为数学是一门高度抽象、逻辑严谨的学科,极易给学生留下枯燥的印象和认知障碍。所以,作为教师应该对课堂教学进行精心设计,充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对他们的学习活动有重要意义,它不但能促进学生积极思  相似文献   

10.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的严谨性和应用的广泛性。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培养高中生数学学习兴趣。要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以及学生思维发展阶段的特点,创设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情境,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给学生以轻松愉悦的感觉,使学生乐“思”,好学,在知识的应用拓展中帮助学生实践数学地思考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从形象知识的实际应用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为了更好的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所进行的提问,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学生知识,对于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素质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分析目前数学课堂问题情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兴趣是动力的源泉,要获得持久不衰的学习数学的动力,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由此可见,情境教学在数学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情境教学,以此来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学好数学呢。本文谈了四点经验,值得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4.
高文玲 《今日科苑》2010,(18):211-211
数学教学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之一,关键是要面向全体学生,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自主中学会思维,学会学习。发展学生思维,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操作、讨论、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现问题。学生就会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唯有其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才能使学生学会思维、学会学习、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5.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紧紧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同时还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由此可见,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现实情感中学习数学,就是要努力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相似文献   

17.
正小学数学是一门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连续性的学科,随着学习的深入,知识网络变得复杂,数学启蒙教育突出反映在:让学生可以在生活与游戏中体会数量关系、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与趣味。数学教育无非就是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时空、数量、形状变化产生兴趣的基础上构建数学概念,培养学生用所学过的数学方法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科学启蒙阶段的数学教育,主要任务是激发认知兴趣,创设条件引导深入探究,因地制宜加深学生体  相似文献   

18.
"发现"作为一种数学教学策略或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学习效果,尤其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我们的课堂必须积极营造氛围,创设契机,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取新知。  相似文献   

19.
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从而使生活成为学习数学,建立良好数感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20.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永远胜过责任感."所以兴趣是学习数学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通过创设情境、设置疑问、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尝试成功等途径来培养好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从而更好地达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