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古典政治经济学没有将"劳动价值"概念建构起来,以至于混淆商品与物品的区别,教条地把货币仅理解为交换工具,武断地认定资本创造了利润。马克思以实践唯物论为依据所建立的劳动价值论,将商品、货币与资本相统一,形成以价值增殖为核心的"商品——货币——资本"内在一体化的新型货币思想,从而能透过表层的市场供求关系与价格机制发现背后的资本增殖系统,并以之来揭示"市场"、"财富"概念的真实秘密。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曾经说过“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我们知道:一种物质只有分成的每一份都是均值的,才能成为价值的适当表现形式或抽象的因等同的人类劳动的化身。黄金真正成为世界货币是在18世纪实行“金本位制”后。所谓“金本位制”是指在国内国外都可以用以流通结算的制度。“金本位制”是黄金货币属性表现高峰的,曾对世界经济特别是国际贸易的发展起到过重大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规模的扩大,世界各国对黄金货币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而黄金因是一种极稀有资源,已而越来越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对货币的需求,从而导致了上世纪人们不得不放弃“金本位制”。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著作的《资本论》中的周期性经济危机理论是资本主义社会有影响力的经济规律之一。理论的核心内容表现在引起经济危机的直接诱因,马克思生产过剩的危机的逻辑和经济危机的周期性规律。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认为金融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在第一次扩张货币、刺激经济之后,全球经济的通胀水位已经抬高,各国债务危机暴露。因此重读《资本论》对破解金融危机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高爽 《大众科技》2013,(9):165-166,141
马克思生态思想是分析人与自然关系和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科学思想,也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基于马克思生态思想与中国实际情况,文章从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重视资源紧缺与创新能源结构、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三方面展开,分析了马克思生态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一、成本管理应重在讲求成本效益成本是商品经济的产物,是商品货币经济中的一个经济范畴。马克思、恩格斯曾科学地进行分析:“按照资本主义方式生产的每一个商品W的价值,用公式来表示是W=C+V+M。”如果我们从这个产品中减去剩余价值M,那么,在商品中剩下来的,只是一个在生产要素上耗费的资本价值C+V的等价物或补偿价值。但马克思、恩格斯是针对社会再生产而讲的,产品成本(即C+V)是企业维持简单再生产的补偿尺度,如产品的成本耗费不能得到补偿,简单再生产就无法进行。长期以来,  相似文献   

6.
企业信息系统的经济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开发信息系统的工程中,对其经济价值进行评估和界定是十分重要的。运用费用-效益模型和价值工程模型分别对信息系统的货币型指标和非货币型指标进行了分析和评估。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是马克思的重要理论贡献.在阐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科学内涵基础上,论述了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性,说明了劳动价值论对我国当前经济和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齐美尔的《货币哲学》不只是要从哲学出发讨论货币问题,更是要从货币出发切入最深刻的哲学问题。齐美尔延续康德的问题,把货币认作"价值何以可能"的先验条件。齐美尔认为对象的呈现形式就是主体与客体如何拉开距离的形式,而就价值而言,其距离化就是经济活动。货币通过升华事物的相对性实现了价值的绝对化。齐美尔通过追溯古代到现代的经济史,揭示出货币观念和价值意识的关联。货币的普遍化促进了现代人的自我膨胀与自我迷失。齐美尔认为货币是一种最纯粹的手段,但现代人将其逆转为最空洞的目的。齐美尔试图通过重新肯定货币作为"存在之相对性的历史象征物"的意义,恢复生活和价值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传统农业经济与工业经济的时代产物,知识价值论是劳动价值论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与突破。知识溢出价值论是指知识溢出的接受者(价值主体)利用溢出知识(价值客体)进行模仿创新所创造的价值,或者是知识溢出的接受者利用溢出知识所节约的与R&D投入相当的研发成本。知识溢出价值具有价值量的递增性、价值决定的独特性、价值量计量的复杂性和价值实现的非让渡性等独特的特征。知识溢出价值创造一方面取决于知识创新者创新知识的创新性与经济适用性,另一方面取决于知识溢出价值主体吸收、消化与模仿创新能力。知识溢出价值论的提出融合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新经济增长理论精髓,知识溢出价值论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继承和发展,是知识价值论的超越与升华。  相似文献   

10.
所文忠 《科教文汇》2009,(10):177-177
本文主要探讨了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些基本理论,对其中的商品理论、货币理论、劳动价值理论、资本和剩余价值理论、生产和再生产理论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本文是在教学过程中阅读马克思的《资本论》后对政治经济学进行更深入的解析。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外学界对马克思思想研究的深入,马克思技术实践思想逐渐成为研究的新热点.国外学者对马克思技术实践的内涵、技术实践中人的存在状态以及技术实践的价值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为国内马克思技术实践思想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12.
张锐 《未来与发展》2007,28(8):55-57
欧洲货币的大幅升值是欧洲经济全面好转的直接结果。这种趋势尽管有助于欧洲国家打压通货膨胀,但也会客观上削弱当地的产品竞争力。问题的关键在于,对于日益升高的本币价值,欧洲国家货币当局竟无力有效地进行调控。其实,在货币价值变动的背后,潜藏着的是美欧两大经济机体的深层博弈。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从经济哲学的视角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现象、经济结构展开批判,从而揭示了劳动在市民社会形成和发展的前提作用、需要把人和社会联系的纽带意义、货币在商品经济社会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牵线人的功能怎样异化以及资本的本质。马克思立脚于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对资本逻辑进行了现象学考察,开启了走出资本逻辑的现实道路。  相似文献   

14.
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它是在商品与货币的市场交换中形成的。在商品价格由市场调节下,粮食商品的价格和其他商品价格一样,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常量,而是一个伴随社会经济的运动不断变化的动态变量。价格的变动包括上升和下降两种趋势。通常所指粮食价格的稳定是相对而言,不是绝对地稳定,也不是冻结粮价,而是指粮价上下波动的幅度不能过大。粮食价格波动主要因素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类型:1 货币价值变动型波动决定价格的基础是商品价值和货币价值都是可变的,商业价值由社会必要的劳动时间所决定。货币作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是马克思的毕生价值追求和崇高理想的体现,是贯穿整个马克思理论的重要内容。"人"是指真实、现实存在的人,具有精神、物质、社会需要以及自由发展需要的人。"人的解放"是指人的社会关系、劳动能力、个性等方面的充分解放。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把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应用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求坚定不移地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大学生全面自由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是马克思的毕生价值追求和崇高理想的体现,是贯穿整个马克思理论的重要内容。“人”是指真实、现实存在的人,具有精神、物质、社会需要以及自由发展需要的人。“人的解放”是指人的社会关系、劳动能力、个性等方面的充分解放。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把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应用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求坚定不移地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大学生全面自由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陶源  沙国华 《科教文汇》2014,(33):12-13
价值观的建设,关系着社会秩序的稳定,代表着一个种族的文明程度,影响着全球经济、政治、军事等诸多领域。而研究价值观,我们务必首先深入研究价值的理论内涵,在古今中外学者的讨论之余,深入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去挖掘其价值思想是本文的研究视角,在原著严整的逻辑思维中发现有关价值概念及特点的论述,以求能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中就业。他们以自己的智慧和辛勤劳动,为城市建设和我国经济的高速度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文章以马克思劳动力价值理论为理论基础,分析指出吃苦耐劳、小农思想、身份遭受歧视、文化技能偏低、流动性偏高等是我国农民工劳动力的最大特点;在此基础上文章依据马克思提出的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构成包括生理因素和社会历史因素两方面的理论,着重对我国农民工劳动力的价值构成进行了研究,认为当前我国农民工劳动力的价值构成主要包括:农民工抚养子女及赡养老人、家庭成员婚丧嫁娶、农民工的培训和基本生活的费用等。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马克思以及恩格斯的国家观进行提炼以及概括,形成了马克思、恩格斯主义思想,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源。即便其产生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但是,其彰显的原理具有非常关键的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鉴于此,本文就马克思恩格斯国家观及其当代意义展开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技术思想是马克思思想体系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支流,是马克思主义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章确证了马克思技术思想的存在,粗略梳理了马克思技术思想的主要文献,概述了马克思技术思想的基本特点,并提出了解读马克思技术思想的原则与方法.全面梳理马克思的技术思想,应当成为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