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相关气象机构预测,贵州在今后十年间,每年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因此必须重视贵州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水库工程建设,将水资源利用率最大化发掘出来,及时应对干旱时水资源短缺,尤其对于庄稼灌溉和人民生活等方面,以此保证贵州广大农民的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2.
文章针对内蒙古干旱半干旱地区特殊的气候、地理情况,以节约工程造价为出发点,对粘土与粉土等特殊土类做路基填料进行论证,以期满足内蒙古公路建设事业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3.
CBR值是路基材料重要的力学指标,文章对干旱半干旱地区CBR值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提出在干旱半干旱地区,CBR规范值偏高,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标准.  相似文献   

4.
CBR值是路基材料重要的力学指标,文章对干旱半干旱地区CBR值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提出在干旱半干旱地区,CBR规范值偏高,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标准。  相似文献   

5.
干旱缺水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恢复和生长的最大限制因素.我国西北地区生态建设和发展,目前和将来遇到或可能遇到的最大限制因子就是干旱缺水,在开发大西北战略中,生态环境建设是切入点.地膜覆盖具有降低地表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持水能力和土壤水分的利用率等有效作用.本文通过野外实验测定结果和室内分析初步揭示了地膜覆盖对降低干旱半干旱地造林地土壤水分蒸散的效应.  相似文献   

6.
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开垦对荒漠化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张宏  孙保平 《资源科学》1999,21(5):71-75
从土地利用的角度,分析我国荒漠化地区人口增长与土地荒漠化的反馈关系,并以甘肃民勤县和内蒙古伊镏金霍洛旗为例,模拟人口增长导致耕地开垦面积增加及其对荒漠化土地面积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相似的人口增长速度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下,半干旱地区的荒漠化扩展速度要比干旱地区更快。模型灵敏度分析表明,决定我国干旱、半干旱区土地开垦并导致荒漠化发生和发展的主要人为因予是人口数量、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土地生产力状况,这三者又是与神经经济水平、人口和土地管理政策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7.
依据漳河水库灌区1980-2005年的蒸发资料,分析了灌区蒸发量演变的趋势:在地区分布上,从上游向下游逐步递减;年内月分配主要集中在7月,季节分配主要集中在夏季或汛期内;年际分布呈逐年减少的趋势.干旱指数变化范围在0.75-1.09之间,干旱指数在地区分布上,呈现与蒸发量地区变化趋势一致.年内分配主要是非汛期(11-4月)蒸发大、降水少、干旱指数高,而汛期较湿润,基本反映了南方湿润地区的气候变化特征.研究灌区蒸发能力和干旱指数将为灌区水资源合理配置、科学调度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内蒙古地区干湿状况、气温、降水量等对公路的影响,为今后内蒙古的公路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干旱半干旱过渡带是生态环境变化的敏感和脆弱地带 ,气候的波动性和人口压力是生态脆弱的根本原因 ,干旱和半干旱区交界线在丰枯年份的空间摆动幅度最大达 1 1 0— 1 30km .水资源短缺是制约该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的主要因素之一 ,有限的降水资源是生活和农业生产的主要水源 ,也是可以通过人为措施开发利用的水源 .集水技术操作简单 ,适应性强 ,费用低 ,开发潜力大 ,从事的生产领域广泛 ,采用这种技术可以建立新的农业生态系统并改善该区生态环境 .分析了干旱半干旱区过渡带降水的时空变异性 ,确定了 2 5 0mm降水量线在丰枯年份的空间摆动幅度 .通过野外径流观测试验 ,系统研究了雨水集流系统集流面的产流特征和集水效率、水质和集水的高效利用 ,并为脆弱区生态环境建设提出小流域微型生态雨水集流模式 .  相似文献   

10.
由于我区“一江两河”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的限制,天然植被稀少,生态环境脆弱,造林难度较大,文章从该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适宜种植的林种和树种,对在该地区进一步推广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黄凤兰 《大众科技》2009,(7):137-138
文章介绍国内外半干旱地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生产力的研究进展,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及农村发展模式提供依据、例证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从土地利用的角度,分析我国荒漠化地区人口增长与土地荒漠化的反馈关系,并以甘肃民勤县和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为例,模拟人口增长导致耕地开垦面积增加及其对荒漠化土地面积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相似的人口增长速度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下,半干旱地区的荒漠化扩展速度要比干旱地区更快。模型灵敏度分析表明,决定我国干旱、半干旱区土地开垦并导致荒漠化发生和发展的主要人为因子是人口数量、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土地生产力状况,这三者又是与社会经济水平、人口和土地管理政策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3.
宁夏平原区耗水量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勇  裴源生  张金萍 《资源科学》2006,28(4):177-183
由于地表地下水转换频繁、生产和生态耗水难以区分、当地降雨与外来水彼此混合、引排水量测算不清等因素,导致宁夏平原区耗水量难以计算。本文在分析现有耗水量计算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采用水循环模拟法研究宁夏平原区耗水量变化规律,建立平原区分布式水循环模型,从区域水循环机理出发,模拟当地水、周边来水和引黄水量在平原区人工系统和天然系统中的分配、蒸散发、入渗、产汇流等水循环过程。模拟结果表明:2000年宁夏平原区总蒸腾蒸发消耗水量为47.2×108m3,其中消耗黄河干流水量为33.5×108m3,若加上黄河河道耗水量,则宁夏平原区消耗黄河水资源总量为36.9×108m3。1991年~2000年宁夏平原区耗水量规律为:灌溉面积增加是平原区耗水量增加的主要因素;区域总蒸发量呈现增加趋势,但天然生态系统消耗黄河水量逐渐减少;平原区消耗黄河水量不断增加,从1991年的27.6×108m3增加到2000年的33.5×108m3;黄河流域统一调度促使宁夏平原区引黄灌溉的效率呈现提高趋势。  相似文献   

14.
宁夏引黄灌区耗水量及水均衡模拟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在系统地分析和总结以前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搜集和整理大量的试验观测资料,研究了宁夏不同地区地下水浅水埋深条件下的产汇流规律。由于引黄灌区受到引黄灌溉的人类活动影响十分激烈,大量的引黄水量使灌区形成了类似于江南的自然景观和下垫面条件,其产汇流规律与所处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一般性规律相差甚远,而与湿润半湿润地区基本相同。利用灌区引黄耗水量与引黄灌区降水量系列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的结果表明,灌区引黄耗水量与灌区降水量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说明降水量对灌区引黄灌溉水量的有效利用和无效蒸发产生较大的影响作用。然后根据灌区作物生育过程需水、耗水机理和灌区的水循环规律,建立起基于灌溉动态需水量计算的灌区水均衡模型,对宁夏引扬黄灌区的引水、耗水、排水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精确计算。最后以1995年为现状年计算了在75%降水频率条件下,灌区的农业总引水量为 80.51×108m3,总耗水量为39.41×108 m3,其中耗用黄河干流的水量为32.31×108m3,为正确地分析和研究确定引黄灌区的总耗水量和直接耗用的黄河水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依据我国大型灌区的工程与管理现状,在分析节水灌溉涵义的基础上,结合某地灌区发展现状,提出了节水灌溉的技术措施以及发展节水灌溉需要研究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6.
依据我国大型灌区的工程与管理现状,在分析节水灌溉涵义的基础上,结合某地灌区发展现状,提出了节水灌溉的技术措施以及发展节水灌溉需要研究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介绍了灌区自动化建设传输型式应用、软件设计以及对灌区发展信息化系统的建汉.  相似文献   

18.
藏南温带半干旱农牧区沙漠化现状与成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玉祥 《资源科学》1999,21(1):28-36
以西藏自治区扎囊县为例,探讨了高原温带半干旱地区藏南农牧区土地沙漠化的面积、类型、分布、危害与成因等。成因分析表明,区内沙漠化的产生与发展是由区内的自然沙漠化过程、气候干旱化加剧过程及人为加速过程区同决定的,是以气候变化为主并与人类活动等因素综合作用的产.土地沙漠化、高原温带半干旱地区、农牧区、扎囊县  相似文献   

19.
灌区工程设计中引水系统设计流量值计算的准确性对工程投资及项目经济评价的敏感性具有直接影响。本文通过对某灌区工程引水系统设计流量值的计算实例,就设计流量值的基础净流量值(设计流量中扣除各种损失实际被利用部分)提出了新的计算模式的结构性设想,为今后灌区工程设计引水系统设计流量值提高计算准确性提供了结构性、程序化的基础支持。  相似文献   

20.
对灌区信息传输技术及其需求分析方法,对灌溉用水管理中的动态信息点进行了分类。依据信息的类别,选择不同的网络传输方式,同时应尽可能利用现有的社地或自有通讯资源,减少费用,有利于灌区信息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