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新闻讲究快和新,“马后炮”过了时辰,岂不等于“瞎火”?其实不然,记者、通讯员常常会遇到“马后炮”新闻,而且又要不得不去写它。一些份量较重的新闻,通讯员写过见了报,因宣传效果不理想,还得重来。对这类新闻,我们的体会是,等待时机,巧取角度,精心采写,“马后  相似文献   

2.
有人说过,挖的有多深,新闻就有多新。只要肯下苦功夫,“剩饭”是大有“烫头”的。在工作和生活中,常常遇到许许多多的人和事,如何从中选出新闻来,是我们喜爱新闻写作的朋友经常冥思苦想的事。我的一点体会是面向全局选新闻。  相似文献   

3.
“亮”红灯     
“这稿子不能发!”小李写了篇关干制配连举行“党在我心中”庆“七一”文艺晚会的稿子。不曾想,在发稿时碰上了部长姚明林亮出的“红灯”:“这稿不能发!”原来,小李认为“七一”、“八一”之类的应景稿,等过后再写,十有八九是马后炮,只有提前写,待稿子寄到报社,正好编辑部需要这类稿子。于是,“六一”才过不几天,“七一”的稿子他就写出来了。姚部长像是瞧出了他的心事,说:“这样写稿不好,稿子见了报,官兵有意见。你看这样写行不行?”最后,姚部长帮他定了一篇言论稿。“这假不能批”小于写稿写了半年多,稿子寄走近百篇,…  相似文献   

4.
别人采撷过新闻的地方,再去驻足,多被同行称为“烫剩饭”。安阳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副台长邓文长,却从别人的“剩饭”屡屡烫出了新的味道,写出了叫响的报道。今年刚刚步入不惑之年的邓文长,在新闻战线上已笔耕了20年。他遇事总爱在脑海多转几个圈,多打几个问号。1988年金秋十月,当历史以沉重的步履迈出坎坷走向坦途,党的富民政策的阳光普照大地之时,邓文长琢磨:三十多年前,当中国农村合作化初  相似文献   

5.
这一两年来,我写的一些新闻作品如《与雷宇对话》、《一位国家级专家竟去读硕士研究生——程抱垒的选择发人深思》、《“孟维娜’行为”追踪》等,先后在人民日报发表,或引起反响,或引来争议,不论誉毁,身边的好友也罢,同学也罢,有一种评价倒是相同:“你写的东西有嚼头,不会看了就忘”。于是有人奇怪:你是正在读书的研究生,哪来的这些有价值的新闻线索? 我作答:我写的这些东西,充其量只是几发“马后炮”。这不是假谦虚,发现并率先报道这些新闻的都是别人,我不能掠美;在别人报道过的领域继续开掘,犹如“马后炮”,这才是我的实绩。如果说要我  相似文献   

6.
陈允标 《新闻记者》2001,(12):60-60
大凡搞新闻的人都有一种同感 ,新闻最怕的是一些陈芝麻、烂谷子。但作为一名基层的通讯员 ,碰到的题材大多往往是这类的芝麻、谷子。这些陈芝麻、烂谷子就好比剩饭 ,吃在嘴里索然无味 ,写出来更没有生命力 ,自己觉得为难 ,编辑看了头疼 ,当然也就很少被采用。其实 ,只要掌握特点、火候 ,加好调料 ,剩饭也同样能变成“扬州蛋炒饭” ,吃在嘴里喷喷香。今年上半年 ,我先后在《人民日报》华东版、《新华日报》上了5篇稿件 ,可以说都是炒的“剩饭” ,但由于掌握了特点、火候、配好了料 ,吃起来就有种别样的香味。抓住特点人常说 :“万家团聚 ,合…  相似文献   

7.
新闻讲究快和新,“马后炮”过了时辰,岂不等于“瞎火”?其实不然,我们平时大都会遇到“马后炮”新闻,而且不得不去写它。一些份量较重的新闻,通讯员写过,见了报,但因宣传效果不佳,还得记者重来。对这类新闻的采写,我的体会是:等待时机,巧取角度,精心采写,“马后炮”也能打响。 1992年春,湖北省随州市爆出一条在全国颇有影响的新闻,封江农民承包大型国营水库养鱼开全国先河。当时由于信息不畅,待通讯员一小稿到我们《随州报》后,距签合同之日十余天,《随州报》只好发了一条短消息。随后,《人民日报》、《农民日报》、《湖北日报》均发一简讯。这条“活鱼”就这样了事,确实可惜。我们一边收集封江农民承包水库的有关材料,一边与封江乡政府和封江水管处保持联系,密切关注其发展动态。11月初,我和本报一记者于首网鲜鱼起网之时赶赴现场,写出了消息《封江农民承包国营水库养鱼尝到甜头》,获  相似文献   

8.
新闻贵在求新,吃别人的“剩饭”,显然不是最佳选择。但是,一个记者在长期的新闻报道中,不可能次次处于领先地位,总会有些时候“迟到一步”,每逢这种情况,就需要记者在“做活”、“做深”、“做细”上下功夫,把“剩饭”做好、做香。前些日子,笔者偶然获悉一位名叫臧淑芝的退体工人靠小小的水饺白手起家的事迹,但同时也得知另  相似文献   

9.
缺乏“男子汉”气质洪才就目前部分地市报纸的现状看,缺乏“男子汉”气质。突出表现:一是无精打采,反应迟钝。刊发的稿件,不少是炒大报的“剩饭”,从标题到内容都无新鲜感,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疑点”反应迟缓。二是对许多问题处理过慎,缺乏主见,等靠现  相似文献   

10.
就目前部分地市报纸的现状看,缺乏“男子汉”气质。突出表现:一是无精打采,反应迟钝。刊发的稿件,不少是炒大报的“剩饭”,从标题到内容都无新鲜感,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疑点”反应迟缓。二是对许多问题处理过慎,缺乏主见,等靠现象严重。诸如等领导意图、上级精神,靠铁饭碗、吃大锅饭,没有竞争意识,致使许多报道失去了新鲜感、  相似文献   

11.
谢顾问:我在采写新闻稿件时,常常因为稿件时效性不强而“告吹”。我向一位老报道员讨教,他开导我说,搞新闻要“打提前量”,估计一定要发生的事实,可以提前5—10天就把稿子写好,尽快发走。不然,稿子到了编辑手里,往往就成了“马后炮”。我不明白,为了不使稿子成为“马后炮”,就得“打提前量”吗?36232部队张景奇张景奇同志:那位“开导”你的老报道员说的话是不可听的。新闻报道稿件的确应注重时效,有时候,一篇稿子的时效性如何直接关系到稿子的成败。但是,提高稿件的时效性,主要靠快采快写快发,而绝对不能用“打提前量”的…  相似文献   

12.
新闻,贵在一个“新”字,今天发生的事情,几天以后再报道,或者同一件事情,其它新闻单位都报道过了,你再报道,就成了旧闻,没什么意思了。所以,抢新闻便成了编辑记者和新闻单位所经常关注的。然而,这几年出现的专业报,大多数因为不是日报,出刊期长,使抢新闻这个最基本的竞争在客观上受到很大制约。怎么办呢?读罢《中国商报》1989年7月22日一版头条刊出的《外烟,你姓什么?》一文后,使人想到专业报采编新闻应当注意“后发制人”这个问题是和下象棋一样,打响“马后炮”。我不懂棋艺,请教内行人后才知道,所谓“马后炮”和日常人们所说的带有贬义的意思有所不同,它是棋艺中一个重要拚杀手段,运用得当也是很厉害的一招。以从海外进口香烟这个问题来说,江苏作者毛长军采写的《外烟,你姓什么?》一文,就是“后发制人”,可说是打了一个带响的“马后炮”。  相似文献   

13.
社会热点问题历来为舆论界所重视,也是新闻评论的重点对象之一。如何在社会热点问题的评说上坚持正面宣传,把握舆论导向?依据近年来的经验教训,笔者认为:务必在舆论导向的“把握”上多下功夫。一是把握时机。既然是对社会热点的评说,就不可能等到退热之后再放“马后炮”,其职能作用决定了这  相似文献   

14.
《记者摇篮》2006,(1):62-62
只要掌握特点、火候,加好调料,剩饭也同样能变成“扬州蛋炒饭”,吃在嘴里喷喷香。  相似文献   

15.
以前看报纸,看到一些不切实际的“据统计”,一笑之后,大都忘却了。近日翻阅一张报纸,有一“据统计”我可是把它抄下来了。文中说“据统计,全世界左撇子数竟达4亿。”初一看,心里蛮高兴,因为本人也是一个左撇子。有这么多“同类”,还能不高兴?可后来细一想,心里不禁有些疙疙瘩瘩:4亿?一个不多一个不少?我也是个几十年的左撇子了,可是从来没见上面哪个部  相似文献   

16.
有些通讯员总要在来稿上附上要求编辑照顾编发之类的话。当然,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应把压力变动力,把功夫用在提高稿件质量上,用在发掘“重大活动”的宣传价值上,而不能靠向编辑“诉苦”来谋求上稿。从寄给我个人的稿件看,除少数确实不错,是作者针对编辑的版面而写外,其余的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具备宣传价值,但文字粗糙,陈言连篇;另一种是无宣传价值,或者是“马后炮”,或者是没有深度。由此,我不禁想起清朝袁牧所作的“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心始安。阿婆还是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的警语名句,我们在写作上应提倡“头未梳成不许看”的认真态度。对属于抓准了问题、事迹过硬但没有写好的,作者应从立意、选题、结构、文字表达上下苦功,做到不满意的稿件不给别人看。编辑好比理发师,如果面对的都是杂乱无章的“头”,对每篇稿既要“梳”又要“理”,那么,时间不允许不说,每篇稿都要动脑修改,思维也有限。所以说,通讯员应当养成从严写稿、投稿的习惯。 不可否认,对来稿多但质量一般的,为鼓励其写稿积极性,编辑有时从中挑选出略好的作反复修改后当“配角”编发的情况也是有的,但那是少数。  相似文献   

17.
以前看报纸,看到一些不切实际的“据统计”,一笑之后,大都忘却了。近日翻阅一张报纸,有一“据统计”我可是把它抄下来了。文中说“据统计,全世界左撇子数竟达4亿。”初一看,心里蛮高兴,因为本人也是一个左撇子。有这么多“同类”,还能不高兴?可后来细一想,心里不禁有些疙疙瘩瘩:4亿?一个不多一个不少?我也是个几十年的左撇子了,可是从来没见上面哪个部门的同志拿着笔儿本儿的问我“是不是左撇子”的。中国10亿之众,我看了几十年报纸听了几十年广播,还没见有统计左撇子的新闻。是联合国哪个部门统计的  相似文献   

18.
与强谈朋友是在中专读书时,后来在我们亲密无间时去了他家见了我未来的婆婆与公公,以及厉害的大哥、大姐们,在众人的挑剔眼光下,我未能“过关”。强高大、魁梧。而我呢,说好听点是“娇小”,一高一短,证如他大哥所说:我象小妹妹怎能和他风雨同舟渡人生?此事让我俩好难过,我们也只能走一段看一段。  相似文献   

19.
请先看几个例子: 一、“……说大约值七、八百元……”(《中国青年报》1991年7月7日二版《绝无仅有的“和谐”》) 二、“……每篇都在四、五百字左右……”(见江苏《新闻通讯》1991年第6期《多用“小号针”打好“连珠炮”》) 三、“……也可存活四、五十天上下……”(见《广西科技报》1991年3月7日四版《人断食后能活多久? 》) 以上三例中的“大约”、“左右”、“上下”均系蛇足之笔,应删去.因为“七、八百”、“四、五百”、“四、五十”都是大概的“约  相似文献   

20.
经常向社会呼吁、或“提醒”别人的新闻记者,如今也需要被别人“提醒”一下了。看了新华社1991年11月12日的电讯《提醒记者》(见11月13日羊城晚报)后,作为一名新闻记者,我感到这个“醒”实在提得好,可谓振聋发聩! 提醒记者的是大连的一群工人——他们说:“请给记者提个醒,写稿时千万把咱工人捎上一笔。”他们又说:“现在有些记者就爱跟着领导转。在工地上常听说来记者了,就是见不到记者的影子。”他们还说:“请给所有记者捎个信,常到工人中走走……多反映工人的苦辣酸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