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强度等级为C50普通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进行冻融循环试验,结合粉煤灰、减水剂以及混凝土配合比参数对混凝土抗冻性的影响机理的分析,得到不同种类混凝土抵抗冻融循环的能力,以及冻融后混凝土内部损伤变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掺加了粉煤灰的自密实混凝土的抗冻性能最差,轻骨料混凝土的抗冻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2.
根据试验结果显示的混凝土试件在冻融循环作用下相对动弹性模量和质量损失率下降规律,分析了混凝土内微气孔提高抗冻性的作用,从力学角度说明了普通混凝土和掺引气剂混凝土破坏的不同特点及机理。普通混凝土和引气混凝土冻融破坏的主要因素是结冰压力,高强混凝土冻融破坏的主要因素是在冻融过程中温度变化而产生的疲劳应力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根据试验结果显示的混凝土试件在冻融循环作用下相对动弹性模量和质量损失率下降规律,分析了混凝土内微气孔提高抗冻性的作用,从力学角度说明了普通混凝土和掺引气剂混凝土破坏的不同特点及机理.普通混凝土和引气混凝土冻融破坏的主要因素是结冰压力,高强混凝土冻融破坏的主要因素是在冻融过程中温度变化而产生的疲劳应力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4.
研究开发低碳、降耗、节能、耐久性能好的风积沙混凝土,符合当前的绿色发展理念。经过大量的试验研究,风积沙混凝土在盐腐蚀与冻融环境下同时出现质量损失与动弹性模量的下降,构建了风积沙混凝土的损伤评价指标,得到了风积沙混凝土在多因素作用下的损伤模型,指标考虑了质量损失率和相对动弹性模量两个变量,可更准确全面地评价风积沙混凝土在西部盐渍与寒旱地区复杂环境作用下的损伤,以期为风积沙混凝土在沙漠及周边区域的推广应用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自密实纤维轻骨料混凝土的耐用程度与抗渗、抗冻、抗氯离子渗透等多项性能有关,本文按照水泥、粉煤灰、砂、轻骨料、水、外加剂(减水剂)质量比为384.5:187.6:765.7:436.8:183.1:8.5的配合比,制作了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根据混凝土的体积,分别掺入0%、0.05%、0.10%、0.15%、0.20%的纤维,得到5种不同纤维掺量的自密实纤维轻骨料混凝土。在此基础上制作试件,分别进行了抗渗性能试验、抗冻融性能试验和氯离子渗透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当纤维掺量在0.10%时,混凝土耐久性最佳。  相似文献   

6.
焦红友 《科技风》2012,(16):145
混凝土冻融破坏是世界范围内造成混凝土结构松散老化的主要因素,严重影响混凝土道路路面和建筑物的长期使用和安全运行。经过专业人员的长期研究和实验,发现了聚丙烯纤维对细石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增强机理.在细石混凝土中加入聚丙烯纤维可显著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改善细石混凝土抗冻性能。这项技术在实际的应用中具有巨大的未来市场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通过室内冻融循环试验,研究冻融循环作用对普通混凝土与引气混凝土力学性能、强度、弹性模量的影响,并把两种混凝土在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的力学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冻融次数逐渐增加,两种混凝土的破坏程度加重、重量损失均逐渐增大,但引气混凝土破坏程度较小、重量损失较大。其表面虽有剥落,但骨料之间连接还比较紧密,力学性能表现良好。两种混凝土的强度均呈下降趋势,但引气混凝土力学性能表现较好。而且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引气剂掺量的增加,其力学性能表现更为良好。  相似文献   

8.
自密实混凝土施工技术及其控制要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密实混凝土由于其优良的工作性能和耐久性能,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结构和施工环境下。但自密实混凝土目前仍属于"特种混凝土",其特殊的工作性能使得自密实混凝土在配制、生产、施工及养护过程中有特殊要求,对自密实混凝土的工作性进行评价和控制是其质量控制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根据混凝土冻融破坏的机理,并结合施工经验,通过对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各种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探讨通过混凝土原材料选择、优化配合比和加强混凝土生产、施工过程的控制,提高混凝土抗冻能力。  相似文献   

10.
张翼鸿 《西藏科技》2010,(10):73-75
混凝土冻融破坏对工程危害较大,破坏形状特征有表面酥松剥落、深层冻胀破坏及冻融裂缝,形成原因包括渗漏水使不具备饱水条件的混凝土吸水饱和、混凝土设计抗冻标号偏低、施工质量差等,冻融破坏的修补对策为"凿旧补新",修补材料有高抗冻混凝土、聚合物水泥砂浆、预缩水泥砂浆等,修补工艺要点为:清除损伤的老混凝土;修补体与老混凝土结合面的处理;修补材料的浇筑回填;养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