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大学生创业园是集大学生创业思想集聚、创业项目研发、创业就业、实习实训、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于一体的多功能基地。阐述了高校建设大学生创业园的现实意义,提出了保证大学生创业园实现其预期功能的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2.
随着对创业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许多高校逐渐建立起了相对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通过多种渠道加大力度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然而,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依旧是高校创业教育的一个薄弱环节。大学生创业园的出现,为大学生展现实践创新能力提供了机会,有助于探索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模式,同时为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动力和平台。通过对大学生创业园建立环境和意义的阐述,进一步明确大学生创业园的定位和主要功能,理清创建和培育大学生创业园的一般模式。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创业已日益成为社会实践和学术研究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创业的依托模式主要有依托技术孵化器、创业园、高校及个人。相对于单一依靠技术孵化器,或创业园,或高校师资力量,或个人,依托高校设立高校创业特区更能把大学生创业存在的游离状态整合起来。本文从政府职能部门、高校及学生三种创业相关角色角度分析其在大学生创业作用发挥中的问题,进而探讨如何依托高校达到整合状态,以推进大学生创业。  相似文献   

4.
西部地方政府与地方高校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产业政策引领下,都在近年来投资开办大学生创业园区,鼓励大学生或外出返乡青年进驻创业园区开展创业商务活动。创业园区的设立既为大学生就业搭建了很好的就业平台,也为地方经济增长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但西部地方的创业园区,无论是高校自主建设的创业园,或还是地方政府开办的创业园,都存在较多困难与问题,探讨分析创业园区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提高创业园区的质量,促进西部大学生创业园区进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相似文献   

5.
《科技风》2017,(12)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浪潮的到来,高校大学生创业产业园的发展方兴未艾。作为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校园实践平台,创业园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助推着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提升与发展。高等艺术院校作为高等学校的一部分,其学科属性的特殊性及学生特点的独特性,一方面促就着艺术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需要与之普通高等学校不一样的同时,另一方面也给同样的工作带来了更多的挑战。本文系通过探讨艺术院校大学生创业园建设的现状,分析存在问题,找出化解之道,以不断推动艺术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杭州高校创业园在管理和运营模式上大多受到了硬件软件设备、管理制度、创业园创新不够等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文章通过问卷,以及对高校创业园的走访调查,分析现状,指出应该从影响和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出发,从完善管理体制、优化资源配置、创新运营模式等方面来创造条件,大力推进杭州高校创业园的建设。以便于更好的服务支持大学生的创业。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除了就业之外,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创业教育,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让创业园成为大学生校内实践的平台,将学生由一位就业者培养成为一位创业者,也成为解决就业难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美国顶级创业孵化器TechStars公司的创始人布拉德·费尔德在其出版的《创业园——创业生态系统构建指南》著作中对博尔德创业园的地缘优势和发展动力进行了阐述.基于博尔德创业生态系统的成功模式,从创新意识和创业网络理论视角,就企业家、投资者、导师和高校等不同角色在博尔德创业园典型活动案例中的行为特点进行剖析,为推动我国科技园区创业网络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大学生创业园信息管理的需求,采用.NET技术,构建了一套基于B/S三层架构的综合信息服务管理平台。利用该平台,可以实现大学生创业管理信息化,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好的项目来源和技术支撑,提升大学生创业服务能力,整合各类创业资源,有效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创业教育目前是高校的重要内容。有研究指出,高校中对社团的参与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因此对高校社团的建设是高校的主要任务之一。通过分析高校社区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影响,提出了完善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鼓励高校创业型社团发展、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策略,帮助高校社团的建设,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