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是陆地文化与海洋文化同构的国家,但中国的海洋文化因多重因素在整体上被遮蔽,从而导致国际国内对中国海洋文化存在无视和误识。从历史视野上来分析,中国的海洋文化历史悠久,辉煌灿烂;从国际视野上来分析,中国海洋文化具有西方海洋文化无可比拟的优势。中国海洋文化自信的树立及重塑对提高国家软实力和建设海洋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通过多种途径深入认识中国的海洋文化,提高全体国民的海洋文化自信,更好地实现中国海洋强国梦。  相似文献   

2.
从2008年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到不久前发生的染色馒头、牛肉膏、膨大剂西瓜等事件,中国大陆的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备受海外媒体的关注,成为中外国际贸易与国际政治博弈的一个重要杠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日本福岛核电站泄露引发的食品安全担忧、  相似文献   

3.
刘明 《对外大传播》2007,(8):39-40,23
近年来,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在对外传播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跨文化传播论坛”余音绕梁,为业界瞩目,为中国软实力建设提供了可贵的借鉴。同时,由研究中心精心策划的《向世界说明中国——赵启正演讲谈话录》、《智慧传播-赵启正论交流艺术》、《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定位与传播》、《日本韩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与形成》、《危机事件报道案例分析》等图书也颇受业界好评。研究中心的境外涉华舆情研究也在对外宣传工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开办此栏目,就是借助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的研究平台,将相关成果与读者交流分享。今年初由外文出版社出版的《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定位与传播》一书,作为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选编的“对外传播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之一,颇受业界和学界瞩目。现节选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美国的传播霸权及其激发的世界范围的文化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加入WTO以后,信息传播渠道的多样化,最直接的结果有两个,即:更多的外界信息进入中国,另外,与之相对应的,更多的有关中国的信息(应该)走向世界。这本身就意味着中国的传媒逐渐适应并主动采取多种方式介入国际传播。隔离墙已经被拆开,中国的传媒业不管情愿与否,都无法在自留地上自娱自乐了。这就是海外传媒进入中国的现实。  相似文献   

5.
分析大运河生态文化与美丽中国建设的相互关系,理清古老的大运河文化蕴含的丰富生态文明成果,将大运河生态文化作为推动美丽中国建设的源动力.不仅从上下联动、生态补偿、流域性平衡、可持续发展4个方面提出传承运河生态文化、构建美丽运河建设机制的建议,而且就以运河生态文化引领打造美丽运河三条走廊,提出具体的方法和路径:修复河岸环境...  相似文献   

6.
中国杭州少年李恒轩.数年来趁假期跟随父亲游览不少世界文化名胜,甘地陵、夏克蒂女神庙、库克船长的小屋、新圣女公墓和冬宫、维尔兰雕塑公园、卢森堡城雕.卢浮宫和巴黎圣母院、罗马斗兽场和比萨斜塔、剑桥和莎翁故居……从中培养了兴趣,开拓了眼界,丰富了知识。增长了阅历。他撰写近百件习作,汇集出版。本刊特请他的父亲李建东撰稿介绍。并附一篇李恒轩游记《大英博物馆》。  相似文献   

7.
党向阳 《职业圈》2008,(34):18-19
人生有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三重境界,代表着我们对外部世界认识和理解的三个层次,它与人自身的修为息息相关。 推理而言,企业文化也有着与人生相通的境界分别。  相似文献   

8.
高东妮 《文化学刊》2011,(3):141-143
以往学界对东北现代文学的研究,多局限于东北地域之中;所言"中国视野",意将东北现代文学置于现代中国的历史境遇中进行研讨,表述其对中国现代文学突出和独特的贡献。此学界还未见系统论述。东北现代文学伴随着东北社会形态的演变而发展,总体上与中国现代文学同步而行,但两者之间并非并肩相进,而是显示出鲜明的错位样态。在中国现代文学30年的历史进程中,这种错位的发生,是与东北文化的相对落后以及政治、社会、经济、民族、地域等方面的条件不相协调有密切关系。虽然东北现代文学的总体进程相对滞后,但其在某些方面对中国现代文学做出的历史贡献,从理论上说是可能的,就历史事实而言也是无可争辩的。  相似文献   

9.
自从1999年年底中国正式宣布申办世博会以来,驻法大使馆一直担负着申博的调研、协调、沟通和前线指挥工作。吴建民是当时的中国驻法大使。2003年12月12日,年届64岁的吴建民,在国际展览局第134次全体大会上,顺利当选为新一任主席。这两项职务都让吴建民与上海世博会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0.
电影是一种大众传播媒介,一种艺术形式,一种影像语言.置身于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电影如何充分发挥影像的跨文化传播功能,成为当前我国电影业需要面对的重大课题.我国的一些导演比如张艺谋、贾樟柯、李安等都对中国电影“走出去”做了一定的尝试,他们的电影关注个体、关注底层,通过电影中的社会底层反映当前中国的社会问题,强调只有解决当前存在的实质性问题,中国才能真正强大.可见,中国电影人具备了跨文化传播的国际意识.在中国电影“走出去”的过程中,中国电影人探索出了适合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1.
《职业圈》2011,(21):80-81
百年来在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中,管理层面的内容往往是前沿的。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融合的趋势大于分歧。作为一种新颖有效的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2.
区分表里,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并随着历史不断发展,用以探索事物现实反映与内在驱动力的思考哲学。本文通过回溯20世纪占支配地位的国际传播发展脉络,结合新时代中国提出的全球性倡议,从“表”与“里”的层面分析系统化国际传播的运作机制,以启迪全球文化新秩序下的中国定位与国际传播使命。本文提出,将新时代国际传播纳入国家战略的系统工程,需要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实践的历史资源、中国传播学科自主知识体系的思想内核、中国媒介所装置的内容文本等维度建立对外传播自主体系。只有统筹多方,中国的国际传播才能从“表”与“里”的层面形成步调一致、意志统一的配合,才能实现系统工程架构,并凝聚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与全球性倡议的国际共识。  相似文献   

13.
高峰 《职业圈》2014,(31):2-2
新一轮的全球并购潮已来临,与以往不同,这次的重点是以技术和经营结合起来带动品牌、渠道、人才、资本的全球性转移。国际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某些制造业面临困难,这些国家的企业借助中国的资金和庞大的市场,同他们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结合起来,使发达国家部分处于困境的企业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4.
百年来在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中,管理层面的内容往往是前沿的。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融合的趋势大于分歧。作为一种新颖有效的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5.
这是学者余秋雨写的一篇文章,转自新华网。原来的题目是《中国处于“文化孤立”之中吗?》,现在刊出的题目系本刊编者所加。作者在文章中一再论述,至今世界对中国,对中国文化仍知之甚少。这一看法不只是他独有,本刊第11期刊出的呆访广东省委外宣办主任李守进的文章也谈到这种情况,可能有人会认为,日本是中国的近邻,对日宣传已经做了那么多年,日本人还不了解中国?其实不然,一般的日本人且不说,甚至有的NHK电视人都提出了“广东在哪”的问题。可见,世界对中国的了解有多少! 我们转载余秋雨先生的文章,是想引起对外传媒的人士注意:中国的对外传播任务有多重,路有多远![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人都有五感,分别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所对应的感受部位分别是人体的眼、耳、鼻、口和皮肤。正所谓,眼观五彩,耳听五音,鼻闻五气,舌尝五味,体感五动。人们对于外部世界的认知,无论是放在面前桌子上的一盘菜,还是远处天边的一道彩虹,都是在这五官五感的综合作用下,才变得直观,变得具象,也才变得深刻。  相似文献   

17.
现代企业员工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 一、工作压力过大。受激烈的市场竞争驱使,企业在员工的劳动强度、劳动质量、绩效考核等方面往往制定出严格的标准,使得员工整天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一些员工因为年龄、性别、技术、工作能力、工作经验等因素.顾虑到淘汰出局的危险。精神长处于焦虑之中;另外,职称的评定、职务的晋升也使人寝食不安。这些现象对人的心理承受力造成重压,使人身心俱疲,甚至出现危难情绪,日积月累就成为一种心理疾病。严重影响到员工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8.
《文化学刊》2013,(1):80-80
袁祖社在《天津社会科学》2012年第4期撰文指出,在思考“中国道路”的时候,中国学者无一例外都是在“全球化”的视野下进行的。为此,首先要弄清何为“全球视野”,如果我们是以有“中国特色”的方式完成别人对我们的角色预期,甚至把别人的注视“内在化”,  相似文献   

19.
谢迪嘉 《文化学刊》2022,(4):154-157
中国古典舞自诞生之日起便受到了众多舞蹈工作者的青睐,因为古典舞本质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它历经岁月演变至今,已经成为了一种成熟的舞种。古典舞浓厚的历史积淀,就是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根源。本文对中国古典舞进行分析,并对文化自觉、自信下的古典舞发展提出个人观点,希望为关注中国古典舞的人群带来参考,进而让中国古典舞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象征。  相似文献   

20.
群众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我们党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事业、新局面的重要工作任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文化领域多元化发展的局面,在多元文化冲突下群众文化建设显得必不可少。群众文化的建设可以丰富群众生活、精神家园,增强人民的幸福感和社会凝聚力。政府在推进社会建设和居民文化建设时,应当深入调查符合实际的推进工作,探索创新发展路径与实践途径,贯彻为人民服务的指导方针,有序推动群众文化建设的实践工作的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