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重的物体下落得快,轻的物体下落得慢.例如一团棉花和一块石头,石头比棉花重,石头下落得比棉花快;在同一高度同时水平释放一块铁片和一张纸片,较重的铁片比纸片下落得快.由此似乎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由其所受重力决定的,物体越重下落越快.公元前4世纪,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持有这种观点;在其后近两千年时间里,这种观点一直被人们所信奉,  相似文献   

2.
公元前4世纪,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学者们认为重的物体一定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这种观点在近两千年里一直被人们奉为真理,直到17世纪才由伟大的物理学家伽俐略所推翻。在今天的科学课堂上,教师讲授这一知识采取的策略往往是先提出问题:重的物体与轻的物体哪个下落得快?然后假想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与亚里士多德一样,都认为重的物体一定比轻的下落得快。于是,教师开始做演示实验,努力纠正学生的这种错误观念,最后呈示结论:重的物体与轻的物体下落得一样快。整堂课都沿着教师的思路进行,一切尽在教师的掌握之中。可是,坐在下…  相似文献   

3.
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的特例,也是认识其它变速直线运动 的基础。如何引导学生认识自由落体 运动呢? 首先引导学生感性认识物体自由 下落运动:物体自由下落的运动是一 种常见的运动。如挂在绳上的重物, 剪断绳后,它就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竖 直方向下落;从手中释放的石块,在重 力作用下,也沿着竖直方向下落。显 然,物体下落的运动是直线运动。 由于生活经验的定势,学生对重 的物体落得快,轻的物体落得慢印象 很深。例如,一块棉花和一块石头,石 头下落得比棉花快,因为石头比棉花 重;再如,在同一高度同时释放面积相 等…  相似文献   

4.
吴娴 《教育学报》2001,(12):6-8
文中介绍了一堂物理课.这堂课围绕着"重的物体与轻的物体哪个下落得快"的问题采用探究式教学,师生共同探讨,学生思维活跃,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5.
吴娴 《学科教育》2001,(12):6-8
中介绍了一堂物理课,这堂课围绕着“重的物体与轻的物体哪个下落得快”的问题采用探究式教学,师生共同探讨,学生思维活跃,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6.
自由落体问题,人们很早就注意到了。在伽利略之前,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的学说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不一样的。它的下落速度和它的重量成正比,物体越重,下落的速度越快。比如说,十公斤重的物体,下落的速度要比一公斤重的物体快十倍。  相似文献   

7.
质量不同的两个重物同时从同一高度坠落,哪个下落得快?哪个先着地?对于这个问题,23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通过比较石头和羽毛的下落速度得出结论:重的物体总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由于符合常理,此后大家都把它当作真理,没人去怀疑。直到400多年前不迷信学术权威的伽利略说:两物下落速度一样且同时着地。大家都认为不可能,为此他通过180英尺高的比萨斜塔坠球实验让大家目睹质量不同的两球从同一高度坠下后是同时着地的。用实验事实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似是而非”是指某一理论、方法好像是对的,但实际上却并不正确.人类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经历的“似是而非”过程屡见不鲜.从亚里士多德认为“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到牛顿的“光的粒子说”,从“永动机的发明”到“光的传播介质以太的寻找”等等,都是经历了“似是而非”  相似文献   

9.
切实可行的简单实验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从而让他们爱上物理,进而学好物理。一、关于自由落体生活中有许多物体下落的运动现象,如茶杯被碰落,跳水运动员从高台跳下,雨滴下落,等等。师生一起做个实验:取出形状相同的一张纸片和一个硬币,两手分别持纸片和硬币,同时释放。教师问:谁下落得快?学生答:硬币。教师问:是否是重的物体下落得快?  相似文献   

10.
韩柏林 《物理教师》2008,29(6):23-24
钱毛管实验又叫牛顿管实验,是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共同必修1(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第2章第1节“伽利略对落体运动的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演示实验,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首次亲眼看到真空中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一样这一不争的事实,对于验证亚里士多德“重物体比轻物体下落快”这一结论的错误性和帮助学生理解伽利略落体运动的规律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自由落体运动”是高中物理力学教学中重要的演示实验,本节教学的重点和关键在于说明不同物体在真空中下落快慢都是一样的。但学生由于受日常经验的影响,对重的物体落得快,轻  相似文献   

12.
一、选择题 1.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正确的说法是( ). A.由于物体只受到重力,所以物体在下落过程中只受到重力的冲量 B.物体下落的距离增加一倍,物体受到的重力的冲量也增加一倍 C.轻物体和重物体在自由下落过程中,只要经过的时间相同,重力的冲量也相同  相似文献   

13.
提问在进行物理学科“自由落体运动”知识教学时,我采用了某位特级教师的精彩教学设计,但是,教学效果非常不理想。我提问:“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哪个下落得快?”一位同学脱口而出:“一样快!”顿时,我自以为精心设计的悬念成了乏味的“白开水”。带着破坏了的心情,我还是按教案继续讲了下去。在此,我想请问:当学生一下子说出了标准答案时,教师应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4.
张磊 《物理教师》2010,31(4):4-4
反证法的思想在中学物理中非常普遍,教材中也经常出现,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并掌握它,万不可走马观花、一带而过.比如在讲到自由落体运动时,书本上引入了伽利略的一个“巧妙的推理”其实就是一个反证法.从“假设重物比轻物下落的快”得出矛盾从而得出“物体下落的快慢与轻重无关”这个正确结论,巧妙而富有逻辑性的推理展现了一个物理学家极高的智慧.这个内容必需得讲,而且要讲得原滋原味.  相似文献   

15.
《高中数理化》2011,(2):36-36
在16世纪末,人人都认为重量大的物体比重量小的物体下落得快,因为伟大的亚里士多德已经这么说了.伽利略,当时在比萨大学数学系任职,他大胆地向公众的观点挑战.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已经成为科学中的一个故事:他从斜塔上同时扔下一轻一重的物体,  相似文献   

16.
韩德君 《物理教师》2004,25(4):3-45
物体以什么规律下落?几乎所有的大物理学家都关注、研究过这个问题.伽利略用“轻、重同落”纠正了亚里士多德的“重快轻慢”.牛顿把“轻、重同落”从地面延伸至天上,统一了“苹果”和“月亮”,把力学规律从地球表面扩展到了整个宇宙,创立了天体力学;爱因斯坦更惊喜于“轻、重同落”并把它发挥为“等效原理”,创立  相似文献   

17.
“水的浮力”(人教版《自然》第三册)的教学重难点是物体在水中的浮沉规律,即引导学生探究出“比同体积水轻的物体上浮,比同体积水重的物体下沉”。学生们在探究过程中,做了把木片、塑料、泡沫、牙膏皮、石头、橡皮、硬币等常见物体放入水中的实验,一般能得出这样的结论:轻的物体上浮,重的物体下沉。我们看到,许多自然教师到此为止,没有引导学生领会“在同体积的情况下与水  相似文献   

18.
如果让一张纸和一个纸球同时从同一高处落下,那么孩子们肯定会说纸球先着地,因为纸球是个球体,受空气阻力小,而纸会飘,所以下落速度慢,实验过后确实是这样。如果让一个轻的铁球和一个重的铁球同时从同一高度落下呢?从孩子们的猜测记录上发现:重的铁球先着地,轻的铁球后着地,为什么这么猜?解释:因为重的物体下落速度快一些。真是如猜测的一样吗?准备实验了,做几次呢?有的说两次,有的说三次,或者更多,听到一个声音“越多越好”,是的,取得的数据越多越能说明问题,至少五次吧。孩子们开始实验了,他们有的站在桌子上,有的站在椅子上,小组内有同学…  相似文献   

19.
案例(人教版高中哲学下册31页):亚里士多德认为,如果物体由同一高度下落(介质都是空气),重物落得快,轻物落得慢。伽利略对此表示怀怀疑。他提出一个设想,作了如下推论:假如把两个物体绑在一起(图 m_1+m_2),让它在同样条件下自由下落,会出现两种情形:  相似文献   

20.
公元前300多年,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提出:"从高空落下的物体,重的要比轻的落得快!"此后2000多年,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话都深信不疑.16世纪末,伽利略对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