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幼儿教育中不妨使用“哄骗”的艺术。 有些幼儿明明反应迟钝,教师却说:“你挺聪明的,肯定能回答出这个问题。”这是否属于一种“欺骗”行为?我认为,这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指的欺骗行为完全是两回事儿。教师的动机是好的,其目的在于鼓励幼儿,促进幼儿更快地进步和发展。在幼儿教育中,适时地使用这种“哄骗”,恰恰是十分必要的,也是一种教育艺术。  相似文献   

2.
在幼儿园里,不时可以看到男女幼儿互相拥抱,亲吻的情景。特别是那些衣着美观、整齐、长相喜人的幼儿,更是经常受到异性幼儿的喜爱和亲近。对于幼儿之间这种亲密行为,许多教师、家长都不理解,甚至诚惶诚恐,怕孩子学坏,采取各种手段和方法,加以制止,有的则用哄骗的方法,说孩子的小脸不干净、亲吻不卫生之类的话来达到制止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4岁是幼儿开始有真正意义的收藏的年龄.幼儿的收藏行为与成人有本质的不同,它是幼儿的需要和兴趣的满足.幼儿的收藏过程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在成人正确的引导下,会使收藏行为成为一种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手段.  相似文献   

4.
试论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化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论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化的作用朱玉红同伴交往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途径。与成人交往,支配权主要在成人,幼儿基本处于被动状态,其顺从性、服从性特别突出,对幼儿来说,那是成人的社会;而与同伴交往,大家年龄相近,兴趣一致,没有成人的压力,支配权平等,有一种自由...  相似文献   

5.
郭红伟 《辽宁教育》2023,(22):74-76
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是幼儿艺术教育的宗旨。在幼儿艺术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把幼儿创造意识与创造能力的培养,以及幼儿对审美对象的感知能力、想象能力和感受能力的培养放在核心地位。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知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教师应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运用合理的方法和手段,有效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引导幼儿大胆想象、积极表现创造,使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展示内心世界,以此来推动幼儿智力及情感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幼儿美术教育在幼儿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幼儿画与成人艺术创作有本质的区别,捕捉意象是幼儿绘画的显著特征。教师应在培养幼儿观察能力的基础上,重视让孩子亲近自然;相信孩子,给孩子创造空间;强调多种经验的整合;发挥多媒体手段等方法进行绘画、美术活动。  相似文献   

7.
角色游戏是学前儿童最有特色的游戏,由于这种游戏是儿童自己创造的,带有明显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幼儿园开展角色游戏是幼儿早期社会化发展的主要手段和必不可少的内容。   一、改进游戏的指导方法,满足幼儿的正当愿望   1.角色游戏是沟通幼儿和成人世界的桥梁。现在的独生子女与同伴交际的机会较少,合作、依从能力较差,而开展角色游戏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好办法。如:在玩“娃娃家”游戏时,学习爸爸妈妈关心、了解孩子的生活起居。在这些活动中,幼儿模仿成人尊老爱幼、尽职尽责,这种适应社会的能力对幼儿成年后处理人际关系是…  相似文献   

8.
人类社会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产生于劳动。劳动教育是向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手段。幼儿园中的劳动教育,包括让幼儿认识成人的劳动和组织幼儿参加轻微劳动两方面。让幼儿认识成人的劳动,先认识幼儿园周围环境与幼儿生活有关的成人劳动,后认识与人们生活有关的商店、公共场所、服务性行业工作的成人的劳动。逐渐地给幼儿知道成人的劳动对自己、对社会的关系。比如,由于有炊事员阿姨的劳动,小朋友才有饭吃;由于有驾驶员叔叔的劳动,小朋友才有车子乘;  相似文献   

9.
陈亚茹 《考试周刊》2014,(13):181-182
班级是一个小社会,它包含方方面面的内容,幼儿则是这个小社会里的一员,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性格、习惯等都不同。那么幼儿教师有效地做好日常班级管理工作尤为重要。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努力探索有效的管理方法,用多种方法,如哄骗、保持严厉,但在实践发现这些手段只能求得一时的安静、有序。怎样使老师强迫幼儿遵守常规变成幼儿自觉遵守班级常规才是重点。文章提出要使幼儿园班级管理卓有成效,教师不仅要处处留心、处处用心、用智慧管理,还要懂得尊重、理解孩子,并以身作则。  相似文献   

10.
人类社会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产生于劳动。劳动教育是向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手段。幼儿园中的劳动教育,包括让幼儿认识成人的劳动和组织幼儿参加轻微劳动两方  相似文献   

11.
游戏是幼儿探索、感知、学习成人社会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幼儿天生的需要,可与说游戏是幼儿的生活,就是他们存在的根本方式。幼儿园游戏种类繁多,其中,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角色游戏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是幼儿期最典型的、  相似文献   

12.
幼儿欺负行为是幼儿在社会交往过程中普遍出现的行为,不利于幼儿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以及幼儿人格和社会性的健全发展。幼儿欺负行为的产生与幼儿的气质类型、交往技能、性别、移情能力、成人行为以及社会大环境有着密切联系。成人需加强幼儿的移情训练。规范自身的行为.创设良好的环境以及采用适宜的教育手段等干预措施来减少幼儿的欺负行为,从而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9,(68):186-187
所谓自主性,是个人对自身的活动拥有控制、驾驭、自我调节的一种本领。幼儿的自主性如何在活动中培养呢?一般说来,幼儿只有在自己的范围内活动,不受到成人的干预以及控制的情况下,其自主性才能充分地得到发挥。如果成人的干预和指导变成了对幼儿活动的一种高控手段,那活动就不能成为幼儿自主性的活动了。因此,在独立的活动中,活动的主人是幼儿,教师不能作为幼儿活动的主导者,教师应为幼儿的活动创设适宜的环境,观察、引导、从而达到支持活动进展。  相似文献   

14.
方法:教幼儿一手扶栏杆,一手拉着成人的手,先移动脚,后移动手,一步一步地走上楼梯。在此基础上,成人放开手面向幼儿倒退着上楼梯,幼儿每独自上一个台阶,成人就给予鼓励,并发出快乐的“嗨、嗨”声相助。教会幼儿上楼梯后,再教他(她)下楼梯。  相似文献   

15.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模仿和想象,扮演角色,创造性反映现实生活(成人的劳动和活动)的一种游戏,是深受幼儿喜爱的一种游戏,已经成为教育幼儿、发展幼儿的手段或形式。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的、最有特色的游戏,我国学前教育工作者把幼儿自己创造的一种以扮演角色,使用道具创造性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活动称为角色游戏,适合幼儿天性,能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喜好游戏是幼儿的天性使然。幼儿的游戏对幼儿的身体、认知、社会性和情绪情感等的发展均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幼儿的游戏需要能否得到满足,游戏能否真正成为幼儿的基本活动,取决于成人社会的支持与保障,但目前学前教育中有一种忽视游戏的倾向。承认游戏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并保证这种需要能得到满足,要求我们树立科学的幼儿观和教育观,要求我们要恰当地运用教师的指导和成人干预的手段,要求我们要保障幼儿能有愉快而有益的自由活动,并使非游戏活动游戏化。  相似文献   

17.
雷鸣  李丽 《学前教育研究》2020,(3):F0003-F0003
美术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它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还可以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拓展幼儿的视野和见识,提升幼儿手、眼、脑等身体部位的协调能力。在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认识到,美术对于幼儿和成人来说是具有不一样的目的和作用的,成人往往将美术视为一种个人技艺的体现,而幼儿更多的是将美术视为一种游戏。  相似文献   

18.
1.忌用成人艺术标准评价幼儿美术。指导幼儿美术造型活动,首先遇到的是对其作品形象的评价问题,那种以成人的艺术标准,尤其以像不像来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是十分错误的,很简单,幼儿的认知结构和造型能力与成人绝对不一样。因此,我认为评价幼儿美术作品,应以幼儿的造型发展阶段特点为依据,从其作品特点与年龄相对照,来判断造型能力发展程度。  相似文献   

19.
陈菊 《贵州教育》2011,(9):21-23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社会化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是幼儿在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的过程中实现的。幼儿社会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教师作为幼儿生活中“重要成人”对幼儿社会化起着导向作用,教师与幼儿相互作用的语言,  相似文献   

20.
幼儿之间常因各种原因发生冲突,但幼儿间的冲突大多是在没有成人干预的情况下自行解决的。冲突为幼儿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加快了幼儿的社会化进程,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当幼儿间发生冲突时,成人不要急于干预,而应多细心观察,必要时可放手让幼儿自主解决矛盾与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