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美国,是在对现代性进行批判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的。它坚持整体有机论、后现代创造观、有序的时间观、平权多样论和生态后现代主义等观点,其理论诉求在于丰富后现代主义哲学内涵,实现科学和人文的统一,扭转思维定式,重塑人与自然、社会和他人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王振宇 《考试周刊》2013,(20):31-32
后现代主义是当代西方最具有影响力的文化思潮,它提出了众多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国内致力于研究后现代主义的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精彩纷呈。而后现代主义众多代表人物中,美国的大卫·雷·格里芬则是最受瞩目的哲学家之一。大卫·雷·格里芬的人类观反对极端的个人主义,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强调人性的创造性,他认为人的创造力最值得欣赏和推崇,创造性是人性的重要方面,同时他认为人与人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相似文献   

3.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明确提出要超越消费主义,批判蕴于现代性中的消费主义。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认为消费主义使自然"祛魅",导致人的异化,并且使发展方式不合理。提出只有人类必须在价值观上颠覆由个人主义导致的人类中心主义,同时还认为必须实行"稳态经济"的增长模式。  相似文献   

4.
道家思想与建设性后现代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流动的、内在联系的泛经验论同道家的道本论在把握世界的方式上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契合之处。道家的整体价值观与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对价值信仰的重建之间有着一定程度的类同性。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直觉、领悟同道家的内在体道在广义的“认识”形态上颇为相似。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语言观同老庄的“言不尽意”论表现了相近的旨归。  相似文献   

5.
论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对后现代教育的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现代教育应包括“解构”与“建设”两种不同的气质;后现代教育对解构性后现代主义内容的片面撷取,致使后现代教育走入了无法回头的因境当中;以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为指导的后现代教育,以一种辩证否定的态度来对待“解构”,把“建设”看成是“解构”基础上的更高一层的目标追求,从而使后现代教育的实践性大为增强。  相似文献   

6.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流行于欧洲后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主要是对现代主义的批判与继承。本文主要论述其关于整体性、平等对话、创造性、生态主义的认识及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以科学和理性为标示的现代主义在给人类带来"福音"的同时,由于其弊病的不断显现,也遭受到脱胎于其自身的后现代主义的无情批判.基于对现代性的态度的异同,后现代主义内部出现了解构性后现代主义与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两种面向.建设性后现代主义通过对现代性的解构和超越,完成了从"机器"到"花园",从"他人是地狱"到"关系中的自我",从"同质"到"异质"、"多元"的观念转换,使其自身具有了内在生成力和积极的建设性,彰显出丰厚的现实维度.  相似文献   

8.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哲学以其过程性、完整性、一致性和创生性对现代世界进行了解构和超越。文章以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哲学的视野,反思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缺陷,揭示了当下心理健康的哲学意蕴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主旨,同时也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教学实践建构了哲学理念。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后现代主义建设学派以中性时间维度为命名向度的理论现实进行了 分析, 指出后现代主义特别是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不仅表现为“消解”与“摧毁”, 同时亦表现为创造性的“抵抗”、“挽救”与“建设”。在如何正确认识后现代主义问题上, 本文认为 “更为全球化又更为民族化, 更为现代化又更为历史化”, 是我们既借鉴又捍卫文化话语权与 批判权的必然立场。  相似文献   

10.
建立在过程哲学或有机哲学基础之上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是当代西方具有重要影响的哲学文化思潮,它寻求培养负责任的公民和有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人。其中,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形成学习共同体、关注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创造性是其三个核心原则。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关于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研究,对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哲学观、生态观、生态伦理观、消费观、教育观、科学观、农业观、经济观、宗教观和法学观等理论主张作深入探讨,并结合我国实际揭示其理论和现实意义。从总体上看,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理论研究在我国学术界可谓方兴未艾,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  相似文献   

12.
西方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生态文明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生态文明理念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作者概括和整理了2008年10月在美国克莱蒙特研究生大学召开的"走向生态文明--来自马克思主义与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角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小约翰·B·科布、迪恩·弗罗伊登博格、玛丽·伊夫林·塔克、克里福·科布等人关于生态文明的发言内容,以便人们从中更好地了解西方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生态文明理念.  相似文献   

13.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是二十世纪后半叶流行于西方后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分支,其课程范式强调课程的过程性、整体性、生成性及自组织性,这对于我国生命课程的构建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视域下的生命课程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是二十世纪后半叶流行于西方后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分支,其课程范式强调课程的过程性、整体性、生成性及自组织性,这对于我国生命课程的构建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目前,许多学者对于后现代主义的研究仍是着重于其解构、摧毁的否定性向度。其实整个后现代主义文化运动好比是一种原始宗教的表演性礼仪活动,正是循着“狂欢—涅槃—更生”这一模拟性的生命发展历程,引导出了它自身的建设性向度,显示出对人类精神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是面对西方现代化危机所产生的一种社会思潮。它一方面对现代进行了全面的批判,另一方面又肯定了现代的积极成果.其实质是力图构建一个理想的后现代社会。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理论给我们今天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哲学观的创新与变革是衡量一种新哲学是否真正有价值的关键所在。为此,本文从哲学存在的合法性、哲学方法论的变革和哲学价值观三个层面,对当今西方以大卫.格里芬为代表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哲学观作了全面的分析和探讨,以利我们更好地把握和研究这一正处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的哲学思潮。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与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在自然观方面的契合表现为,对历史采取扬弃的态度的辩证思维,理论密切联系社会现实的"实践哲学",构想世界发展愿景和实现路径。马克思主义将共产主义作为实现美好愿景的现实途径,而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在实现愿景的路径上却没有建设性贡献。  相似文献   

19.
运用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审视网络对人类心理的影响,探讨网络道德与网络心理健康的关系,加强网络道德建设促进网络心理健康,是当今心理学研究必须认真面对的理论和实践课题。网络对人类心理具有正负两面的双重影响:既能帮助人类健全和完善自身的心理机制,开辟心理健康工作的新天地,又可能使人认知混乱,情绪冷漠,交往能力下降,对人格产生不良影响,使人成瘾影响健康。而网络道德与网络心理健康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网络道德对心理健康有着直接的重要影响,不仅要关注网络心理问题的调适和网络心理疾病的治疗,而且要应抓住根本,加强网络道德建设,以促进人们的网络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20.
何朝功 《文教资料》2008,(21):84-86
现代性的世界观中的二元论和人类中心主义造成了人与自然的对立:现代道德教育价值体系中生态学价值观严重缺失;后现代主义通过对现代哲学和思维方式的批判与解构,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互惠共生的主张.后现代视阈中的新德育观--生态德育凸显了这一理论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