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使高校思政教育获得了发展契机,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逐渐淡出历史舞台,在网络环境中,高校思政教育得以顺利开展。为充分借助网络环境的优势,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学质量,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添加新动力,笔者在本文中,对我国高校在网络环境下的思政教育工作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基于互联网环境背景下信息技术发展水平的逐渐提高,我国各高校已逐渐形成了将互联技术与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相结合的思维,有意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引用,提高高校的思政教育水平。高校学生是互联网环境中的主体,其身心的健康发展与互联网密切相关。本文先是对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开展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进行了简述,后又对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面临的问题及方式展开了深度探讨。此次探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水平,进而促进高校学生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对思政教育条件越来越重视,使得我国新媒体教育条件不断提高,国家建设高校思政部门的规模不断加大,新媒体教育也大规模使用,但是在新媒体教育在使用过程中不注意对自身思政教育手段的管理与创新,导致新媒体教育的准确性降低,最终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对新媒体教育来说会造成巨大的损失,而且由于新媒体教育不准确导致的思政教育的损失也严重影响新媒体教育的工作发展,因此要注意对新媒体教育的控制与管理,保证新媒体教育应用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在课程思政引领大学思政教育改革的今天,大学各类教育都面临重新定位与整合的改革发展抉择,大学生生涯教育更是亟须改革。在如何切实发挥生涯教育的作用、实现其育人目标上,生涯教育需要寻求一条较之以往不同的道路,在反思问题和不足的同时,吸收、借鉴、融合思政教育的理念,求同存异,既绽放出生涯教育的璀璨光芒,也助力思政教育闪耀星空,让生涯教育真正影响和改变当代大学生,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与发展,使他们成为自己希望的、国家需要的、未来期许的人。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是我国培养全面复合型人才的关键举措,它具有实践性、时效性以及全面性等特点。目前我国一部分高等院校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针对性和时效性较低、部门之间沟通不畅、具体工作不到位等情况,这就需要高院管理者采用适当的手段来提高思政教育与"双创"协同创新意识,对思政教育内容进行调整,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改革并创新宣传教育方式,强化校内不同部门之间"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协同关系。  相似文献   

6.
叶春 《科技风》2014,(13):228-228
网络对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冲击是非常大的,在很多情况下,网络因为传播消息的速度之快是其他媒体所不能比拟的,尤其是网络带给学生的负面消息对于学生思政教育带来不小的困难,这给思政管理人员工作带来不小的挑战,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就相关问题展开阐述。  相似文献   

7.
"微时代"的到来给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高校思政工作者应正确、全面认识微博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的双重影响,化挑战为机遇,在结合实际工作的基础上,从更新思政教育理念、创新思政教育内容、构建良性互动平台、创建信息发布平台、培养微博意见领袖、完善相关激励机制、创建舆论监测平台等方面着手,充分发挥微博的积极作用,不断推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8.
谢丹 《科教文汇》2014,(16):8-9
“微时代”的到来给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高校思政工作者应正确、全面认识微博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的双重影响,化挑战为机遇,在结合实际工作的基础上,从更新思政教育理念、创新思政教育内容、构建良性互动平台、创建信息发布平台、培养微博意见领袖、完善相关激励机制、创建舆论监测平台等方面着手,充分发挥微博的积极作用,不断推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9.
高等院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一环,在我国人才培养战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对高等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民办高校逐渐形成了一定的发展规模。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培养的人才必须以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必须对党和国家怀有深厚情感。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融合得到了广泛关注。该文首先对民办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然后分析了民办高校党建工作与课程思政融合发展的困境,最后探究了民办高校党建工作与课程思政融合的实践路径,具体包括将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融合、建设党建工作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的平台、打造党建工作与课程思政有效融合的体系等。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博客作为流行的网络工具对思政教育的影响以及不用形式的博客的应用。通过自己创立思政教育博客,进行各项工作的开展,达到了解、接近、引导、教育学生的目的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壮大,出现了层出不穷的数字化科技,具有良好素质的高科技人才也越来越受到国家和企业的青睐,高素质人才的培育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例如在人才的思政教育、道德修养上等等方面,但是目前高校在学生的思政工作还存在着缺失,这些思政工作教育上偏差已经严重的阻碍了我国高校对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本文针对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的服务功能进行研究,对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中的服务功能重构的实现路径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2.
唐黄胤 《知识窗》2014,(16):39-39
社会热点问题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是创建人们既定思维体系和思维模式的关键要素。高校思政教育存在发展时间短、教学模式和内容有缺陷、价值内涵引导能力不足等问题。本文结合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实际情况,深度解析了把社会热点问题引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丁丁  史佳 《知识窗》2022,(12):96-98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已进入全媒体时代,人们深受短视频、电视节目、微信公众号的影响。高校将电视台思想政论类节目等形式运用到教育活动中,可以传播健康、有益、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切实保障思政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基于此,文章论述电视台思想政论节目与高校思政教育相结合的实践。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的到来,给大学生的创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的新的挑战。而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创新创业教育之中是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应该明确思政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找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融合路径,促进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5.
素质能力培养为网络时代思政教育提供了新视角。网络时代思政教育的特点和优势让培养素质能力成为可能,素质能力培养是走出传统思政教育困境的新动力。本文提出一种网络思政教育与现实思政教育互为补充的思政教育工作模式,使素质能力培养成为构建网络时代思政教育闭环的新核心。  相似文献   

16.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高速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众多的行业面临着来自于互联网时代的新机遇和新挑战。传统环境下的思政教育工作所采取的一系列教育方法、教育理念、教育内容等都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的时代发展目标。本文就互联网环境的改变为社会生活带来的冲击和改变展开说明,对中职教育目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做出详尽的说明,并提出了互联网环境中中职教育的创新思路,力图真正的发挥互联网的强大影响力和思政工作的启迪力量,为当前的思政教育工作提供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张丹香  宋晓霞 《科教文汇》2011,(7):32-33,59
高校思想教育工作效果好坏的关键在于思政教师在思想教育工作中的魅力展现。本文从学识魅力、人格魅力和形象魅力三个角度探讨如何塑造思政教师的魅力。  相似文献   

18.
曹宇 《未来与发展》2022,(12):97-101
当今时代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新冠肺炎疫情相互交织,新的国际国内形势对新时代研究生课程思政提出了新的课题。后疫情背景下研究生课程思政面临的新问题主要包括扁平化教学增多立体式培养削弱,监督过程弱化思政目标矮化,专业深度提高思政内容滞后,国家安全教育的艰巨性更加凸显等。与本科教育相比研究生教育中专业学习多于通识教育,研究生思政课设置相对较少,课程思政成为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社会的德和国家的德具有鲜明的共同体属性,以共同体理念培植为重要内容推动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对策包括:凝练“一主多元”思政育人素材库,构建网络安全共同体意识形态,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教育,搭建“大思政”育人共同体平台。共同体意识融入研究生课程是贯彻国家安全教育战略性的必然要求,是统筹思政课程要素同一性的逻辑基础,是解决知识实践二元矛盾化的理想路径,可以改善理论创新教学浅融入的镶嵌现状。  相似文献   

19.
陈昌虎 《知识窗》2022,(3):108-110
在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当立德树人教育理念逐步落实,如何针对高职教学活动落实思政教育工作就成了重要的教育问题。文章以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活动为论述对象,在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必要性的同时,探究了将思政教育融入高职体育教学活动的可行方式,为体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需要和重要保证.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主渠道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这两个环节来实践,即主要由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这两支队伍来完成.在充分认知这两支队伍工作职责的一致性和工作内容同根性的基础上,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体制,搭建有效的平台,设置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课程体系,加强两支队伍的有效融合,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无缝对接,有效提高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