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超 《文教资料》2013,(31):136-137
从2004年到2009年,《电影传奇》走过了五年半的路程,五年的热忱和坚持为百年中国电影留下了不可估量的财富,也为中国电视带来了明亮的一笔,给电视人以启发。如今,接过《电影传奇》的接力棒,崔永元和他的团队重新投入一场新的事业:为中国新电影摇旗呐喊,以新电影谱写新的电视传奇。  相似文献   

2.
《八小时以外》2012,(12):16
从1962年第一部007系列电影《诺博士》上映,到2012年11月的《天降杀机》,007系列电影已走过50年,在英国电影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007电影令人着迷的除了风度翩翩的英国特工詹姆斯·邦德之外,美艳又不减气质,强悍仍不失女性风韵的邦德女郎也赋予了这一系列电影长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1994年的电影《阿甘正传》是当代电影中最受欢迎,也最具有争议的电影之一。阿甘经历了美国从50年代到80年代的重要历史事件。本文尝试从音乐的角度来解读这部电影,认为这是一部美国反讽史诗。  相似文献   

4.
<正>从《牧马人》到《红高粱》,从《霸王别姬》到《集结号》,随着改革开放大浪潮的涌来,中国电影也迎来了自己的新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电影受到了多种思潮的影响而显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盛景。电影,作为一门汇集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体,所迎接的思潮也并非单一的。《新时期中国电影的现代性、后现代性研究》的作者宋彦博士从"现代性、后现代性"这一独特的角度来研究新时期中国电影,有一定的价值与创新,正如序中朱德发老先生所言:"《研究》比较高明地选取了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思潮与  相似文献   

5.
《当代职校生》2013,(1):82-84
根据刘震云小说改编的电影《一九四二》于2011年10月19日开机。该片由华谊兄弟公司出品,投资2亿。该片从1993年冯小刚看中剧本,到如今付诸拍摄,历时18年。《一九四二》也是冯小刚使用胶片拍摄的最后一部电影。  相似文献   

6.
从1986年小说发表,到1988年电影上映,再到2014年电视剧热播,《红高粱》业已成为中国特有的文化图腾与美学景观。在一次次成功的跨媒介传播中,《红高粱》的创作主体们无不在其特定的文化符号中注入自己独有的体验和思考,这也是其始终能够准确把握时代脉搏的关键所在。本文将从创作主体的角度探讨从小说到电影、从小说到电视剧的异同。  相似文献   

7.
纵然以拍喜剧片为主的冯小刚也想尝试文革题材,从《集结号》《我不是潘金莲》到2017年的《芳华》,冯小刚试探电影表达的政治边界,寻找合适的电影阐释方式表达对上世纪后半叶社会政治的思考。《芳华》在多重话语之下寻找新的电影表达方式,最终表现出更多商业运作痕迹,怀旧有余反思不足。  相似文献   

8.
中国电影1905年诞生,直到1922年后国产商业电影才走向繁荣,各种商业宣传手段也开始出现。1925年到1926年之间,《上海画报》、《良友》、《银星》先后创刊,这些以图片为主的杂志开始登载各类与电影有关的图片,包括电影剧照、电影明星照片、电影片场摄影等。与此同时,各种招贴海报也成为电影宣传的重要手段。这些宣传图片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大量的资料。从图片中,可以简要了解当时电影业发展的概况,更重要的是可以窥探出当时电影背后的诸如拍摄期的宣传、电影明星的推广等商业运作手段。  相似文献   

9.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主旋律电影创作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特别是从2009年《建国大业》以来,到2019年国庆档《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攀登者》三部电影创下该档期票房历史新高,主旋律电影在坚持以重大题材、主流价值观为核心的同时,竭力探索以类型化叙事、以小见大的切入口、明星化主创阵容为主要特征的商业化运作。"主旋律电影"越来越好看,是影迷们的需要,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创作对中国电影从业者提出的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0.
"小妞电影"是好莱坞近年来流行的一种新型类型片,中国内地的此类影片也处在不断的探索之中。2011年的电影《失恋33天》开创了国产"小妞电影"的新局面,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更是以5.2亿票房成绩创造了国产"小妞电影"的最高潮,笔者认为,比较两部电影可以看到国产"小妞电影"从对好莱坞亦步亦趋的模仿到与现实生活接轨的蜕变,显示出影片创作团队对主流观众心理脉动的把握越来越精准到位。  相似文献   

11.
《音乐世界》2015,(2):110-113
从2009年的《花样男子》到2011年的《城市猎人》,再到2013年的《继承者们》,李敏镐以每两年一部热门作品的频率,让他的男神“保质期”延续至今,最近,由他主演电影《江南1970》即将上映,谈到新片,李敏镐自言为电影“变老了”,  相似文献   

12.
《小时代》电影的成功并非无法复制,也是有迹可循.它宣告国内从出版市场到电影市场,已经成为由中学生到年轻白领为主导的“小”时代.在“小”时代里,粉丝电影需要对年轻观众的精准定位,才能够获得巨大的成功.“小”时代的小妞电影也不再是围绕成熟女性的题材展开,《小时代》也成功填补了国内小妞电影的类型范式空白.  相似文献   

13.
许多读者都读过当代著名作家余华的代表作《活着》,这部小说可以说是一部简略的近现代史,在1994年,著名导演张艺谋把它改编成了一部电影,并且在戛纳电影节上获得了评委会大奖,无论《活着》是小说还是电影,都能带给人们心灵上的冲击。《活着》从小说到电影的艺术转化主要突出在历史的叙事方面,从历史的大背景下描述小人物悲喜交加的命运,尤为突出了在历史浪潮之中,小人物风雨漂泊的人生。在电影之中,皮影戏这一事物多次出现,是贯穿整部电影的线索,主人公一生的命运与它息息相关,相对于小说而言,电影《活着》减轻了小说赋予的凄凉,给影片整体上带来了温暖的意境。本文主要探讨《活着》从小说到电影的艺术转化。  相似文献   

14.
新闻背景:2005年12月28日是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的日子。1905年的同一天,中国的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在北京拍摄。100年来,中国电影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  相似文献   

15.
正从《玩具总动员》到《海底总动员》,从《飞屋环游记》到《寻梦环游记》——皮克斯3D动画电影曾经丰富了几代人的童年,他将动画电影观众从孩子逐渐扩展到所有年龄段人群,真正证明了"动画是全年龄段都适合的艺术形式,并不只是小孩子才会看"。皮克斯电影获得大家喜爱,除了得益于电影丰富的想象力和动人的剧情外,和电影出众的3D视觉效果也是分不开的,而这又取决于皮克斯动画电影背后强大  相似文献   

16.
2005年,的确是值得纪忿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已经胜利了六十个年头,而我们的中国电影,也在风风雨雨中走过了整整一百年。一百年前,中国人靠自己的聪明才智拍成了第一部中国电影——《定军山》。从那时到现在,中国已经拍摄了近7000部电影。当  相似文献   

17.
周杰伦的新专辑《我很忙》刚刚发行,紧接着,他主演的新电影——《灌篮》也将上映了!从《头文字D》《满城尽带黄金甲》到《不能说出的秘密》,再到《灌篮》,周杰伦的银幕作品目前已经达到了四部。在这四部电影中,周杰伦自称每个角色都有很多特质跟他自己吻合。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周董"的本色出演——  相似文献   

18.
纵观20世纪后期以来引起较大反响的电影,电影主题和关注焦点产生了整体转向,呈现出"从真实到虚幻、主流群体到边缘群体"的变化特点,《断背山》、《阿凡达》、《贫民窟的百万富翁》、《2012》等电影都是很典型的例子。拍摄于上世纪最后一年的《灵异第六感》是一部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佳作。它将关注对象定位于社会边缘群体之一的心理问题儿童,通过搭  相似文献   

19.
从20世纪40年代的《不了情》、《太太万岁》,到由许鞍华、林奕华、关锦鹏等知名电影人引领的“张爱玲影像热潮”,再到2007年捧得金狮奖的李安最新力作《色·戒》,张爱玲的作品似乎始终对电影界有巨大的诱惑力。张爱玲的作品在文学、电影两界长盛不衰。从电影改编的角度,我们对张爱玲主要文学作品中的电影特质进行诠释,可以通过这种特质产生原因的探寻折射出文学与电影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以来三十年的电影历史,是中国与世界接轨的历史,也是"人"的解放与发展的历史。这一阶段,宋彦博士的《新时期中国电影的现代性、后现代性研究》选取"现代性"与"后现代性"这两个星丛式的关键词作为切入点,对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大陆电影进行了文化学研究,勾勒出大陆电影从"新启蒙"到"后现代"、从教化到娱乐、从政治化到商业化的演变过程。这种大题小作、以小见大的研究方法值得广大电影学人取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