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柳 《世界文化》2007,(9):25-26
提到贼,人们不禁想起那些偷人钱物,贼眉鼠眼的角色,但在电影的虚拟世界中却存在着这样的贼,他们在给人们带来愉悦的同时,还会让人产生羡慕之情,这些贼既是电影中的“雅贼”。他们从社会角落一跃而成为电影中的“英雄”。更是有许多大牌明星,争先恐后,抢着“做贼”。2006年一部小成本制作的中国影片《疯狂的石头》票房收入超过一千五百多万元,[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陈博 《华夏文化》2002,(3):17-19
如今人们一提起“道”,就会自然而然地与道家、道学、甚至道教联系起来。实际上,“道”起初并非哲学概念,“道”向哲学概念的转化,曾有过一段相当漫长而曲折的历程。  相似文献   

3.
对朱熹的研究,应注意对其内在的生存感受和精神修为的发掘。朱熹的道学之思,自其整个人生流出;朱熹的诗性言述,亦发自其生命与心灵。两就内在精神而言,是相融无碍的。朱熹作为哲人与作为诗人的双重身份,在根本上也是彼此交映、融契的。  相似文献   

4.
5.
裴程 《中国文化》2008,(2):173-174
尊敬的大师:大作《童心论》一口气读了三遍。您融艺术、文学、哲学于一体,学贯中西;由李赞的《童心说》人笔,谈古论今,从老庄到康德、霍金,对“童心”-“人性”-这个古老的论题,从本体论和宇宙论的高度作出新解。敬佩之余,斗胆谈谈几点感想,敬请指教。  相似文献   

6.
黄玉顺 《寻根》2010,(4):28-34
西方传人的现代大学模式作为一种学制,丧失了某种“大学精神”。这种大学精神就是:居仁由义。这种大学精神乃蕴涵在“大学之道”之中。这种大学之道就是:立德爱人。这种大学之道最初表述在作为儒家“四书”之一的《大学》文本里。诚然,当我们用一个中国古有的词语“大学”去翻译西方的词语“university”并获得普遍认可的时候,这已经表明了两者之间尽管没有等同性,却毕竟存在着某种对应性;但这种对应性其实只是外在的,仅仅意味着,不论古今,所谓“大学”所指的都是教育体制当中在学龄上的最高阶段而已。换句话说,这种对应性并没有涉及大学的某种内在精神——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7.
“道”,一般作“说”之义。当然,“道”也有些非常规义,如《唐五代语言词典》“道”条: ①是。白居易《览卢子蒙旧诗多与微之唱和因题卷后》诗:“今日逢君开旧卷,卷中多道赠微之。”又《南湖早春》诗:“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②知晓,料想。……  相似文献   

8.
《知北游》属于《庄子》外篇,共十二章,为庄子后学所作。它主要发挥了属于《庄子》内篇的《大宗师》思想,重在论“道”。这篇对于研究《庄子》“道”的思想、内外篇的关系以及《庄子》思想的发展变化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杨柳 《世界文化》2007,(9):25-26
提到贼,人们不禁想起那些偷人钱物,贼眉鼠眼的角色,但在电影的虚拟世界中却存在着这样的贼,他们在给人们带来愉悦的同时,还会让人产生羡慕之情,这些贼既是电影中的“雅贼”。他们从社会角落一跃而成为电影中的“英雄”。更是有许多大牌明星,争先恐后,抢着“做贼”。2006年一部小成本制作的中国影片《疯狂的石头》票房收入超过一千五百多万元,  相似文献   

10.
老莊哲學是中國哲學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在全世界也有很大的影響,而“道”是老莊哲學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雖然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 但是在以老子和莊子為名的著作《老子》和《莊 子》中,還是多處論述了“道”的性狀和內涵,通 過比較和分析,我們便能確定其“道”的物理意  相似文献   

11.
李安有一部片子叫《饮食男女》,的确,饮食和世界上的男女息息相关,可以反映人与人之间相处模式和状态,更是不同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如果用一个抽象的形容词来形容东西方的差异,那么大致可以这样说,东方是“热”的,而西方是“冷”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2007年对“垮掉的一代”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值得纪念的事情有杰克·克鲁亚克的《在路上》出版50周年,艾伦·金斯伯格的《嚎叫》接受审判50周年,还有金斯伯格和威廉·巴勒斯逝世10周年。巴勒斯被称为“垮掉的一代的教父”,在“垮掉的一代”成员中,他的经历可以说最具传奇色彩。  相似文献   

13.
曹丕“不朽论”所思所言的核心问题,是面临必死的预期,赋家创作对必死命运的拯救而言有何价值。曹丕就此问题展开了他关于必死和永生的价值之思,以及赋文写作何以是对赋家必死命运的审美救赎的思考。曹丕同时探讨了不朽对于赋家而言的有效性问题,他将赋文话语阐释为由人类社会公共话语和作者一己私语共构的复调性文学话语。曹丕的文“不朽论”开启了赋的死亡美学思想之路,促进了赋的死亡主题在创作实践活动中的丰富与深化。  相似文献   

14.
贾峰 《华夏文化》2013,(4):39-40
《说文·玄部》云:“玄,幽远也”。“玄”,本是指一种颜色,该色近黑而有赤色,也泛指黑色,后来被引伸为“幽远”,再由“幽远”引伸为“深奥”之意。最早可见《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是将“道”的深奥难测形容为“玄”。  相似文献   

15.
舒芜 《中国文化》2009,(1):87-89
重看邵燕祥先生文集《捕捉那蝴蝶》,中有《说“没意思”》一篇,这个题目就使我一惊:“没意思”三个字,不是亡友荒芜最后岁月里经常挂在口头,好象一个大黑洞,否定了一切的吗?  相似文献   

16.
邓稳  范佳 《中华文化论坛》2015,(3):41-46,192
屈原开创的一种新兴文体,经宋玉、枚乘、司马相如迭代创变,终于形成一种名为赋的文体。但在"赋者,古诗之流"的赋体起源观影响下,东汉《楚辞》注家王逸开始以《诗经》解释屈原作品中的"诗"字,洪兴祖《楚辞补注》承此不变,遂使"赋自《诗》出"的观念牢不可破。通过梳理以《诗经》释屈赋之"诗"的阐释现象,绾合《诗经》在南楚传播的特点及出土文献《采风曲目》考证屈赋之"诗"字不指《诗经》而指"自作之辞",揭示出儒家《诗》教观念对赋体缘起问题的遮蔽。  相似文献   

17.
李凌 《寻根》2007,(4):30-33
孔子在聚徒讲学的过程中,根据教学的需要,对"诗三百"进行过整理、校刊,作为教材,后来被称为《诗经》,成为儒家六经之一,这是孔子及  相似文献   

18.
《中庸》第一章是整篇文章的核心和重点,提出了“天”、“性”、“道”、“教”、“慎独”、“中和”等概念。文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怨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也就是说,文章的题名虽为“中庸”,但是总起性的段落中却没有提到中庸,而提出了“中和”这一概念,子思为什么提出中和这个概念,中和与中庸的关系为何,自然引起解读《中庸》者的关注。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探讨朱熹关于中庸与中和关系的解析。  相似文献   

19.
美好的事物,永远是音乐家创作和赞美的主题。有这样一类主题,像山川、江河、绿树、丛花一样,长久以来就受到作曲家们的偏爱,为此他们写下了动人的旋律、不朽的乐章。这类主题就是春、夏、秋、冬,更迭的四季。约翰·施特劳斯的《春之声圆舞曲》、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等等经  相似文献   

20.
邹广艳 《世界文化》2007,(9):28-28,42
在黑格尔的美学中,美就是理念,从美本身必须是真的这一方面看,美和真是一回事。也就是说真是美的前提,要认识美就必须对真有一个基本认识。真是什么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