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教学中,教师常常会以设问的形式把学生引入探究活动。当教师提出问题时,往往有一些学生会大声地喊“我知道,我知道”。这时,教师如果处理不当,会出现尴尬的场面.甚至会打击这些学生的积极性。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该怎样处理呢?  相似文献   

2.
独立思考是人的一种天赋.“每名学生身上都程度不同地潜在一种探索的欲望,他们希望用自己的感官亲自观察,独立作出自己的判断或结论,体验成功的乐趣.”在新课程理念下.独立思考更成为发展的重要手段和目标之一.但是在实际常态教学中,独立思考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正>失语,原指在神志清楚、意识正常、发音和构音没有障碍的情况下,大脑皮质语言功能区病变导致的言语交流能力障碍[1],引申到课堂中,意为学生在课堂上不给予积极响应而保持沉默不语的现象[2]。学生在课堂中"失语"的情况愈来愈明显,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深入探讨"失语"背后的缘由。一、课堂"失语"现状我们不难发现,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频率直线下降,这一现象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学生在课堂上举手发言的积极性逐渐降低。在小学三年  相似文献   

4.
温连华 《中国教师》2012,(15):67-69
<正>新课程理念强调,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因此,小学美术的探究教学必须让学生在课堂上全面动起来,才能真正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观察、动脑思考,还要学会用美术语言进行描述。然后,让学生动手绘画、制作,为学生创设有效的学习情  相似文献   

5.
作文阅卷中,教师都期待看到一些突显个性、有亮点的佳作,然而大多数作文都是“千人一面”。以初一记叙文写作来说,无非是一件某某事,一个某某人。学生背一篇范文,简单的更换人名,替换背景就可以通用一年。那种令人期待的结构别致,内容新颖,表达真情实感的佳作真的太少了;看到的是太多的无病呻吟,辞藻堆砌,内容空虚,语句混乱甚至别字连篇的作文。在平时批改学生作文时,我心里就疑惑:为什么学生作文会这么空洞,无话可说?为什么他们不能从生活中找材料,内容苍白无力?为什么他们的作文缺乏逻辑思考,显得可笑?从他们的作文中,我读出了成年人的圆滑、世故,我看到了僵化的思维、死板老旧的观点,枯燥乏味的语言。属于他们这个时代最宝贵的纯真、成长过程中的喜悦与挫折、对一切未知新事物的追求与执著……似乎都消失了。鉴于以上学生写作时缺乏个性、缺少新意的现象,再反省自己教育过程存在的某些问题,我有几点疑惑:一、是否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太强调形式传统的作文教学“详略得当”、“突出主题”“紧扣中心”……至今仍然充斥在写作教学中。刻意地追求外在形式,当学生真正上考场时,搜索枯肠,只能七拼八凑填充内容了事,这就导致了文章“千人一面”。当然也不能说这些教法完全无用,不过机械的训练只会让学生过分重视形式,增加对作文的厌烦感。二、是否教师的作文教法太单一  相似文献   

6.
近段时间,笔者结合一些语文课改观摩会、研讨会深入学校课堂听课,就关于课堂“生成”现象的教学现状进行了一次比较细致的调查,发现了不少误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一、学生课堂沉默:日益严重的教育问题学生课堂沉默,从理论上讲可以分为积极的课堂沉默和消极的课堂沉默。积极的课堂沉默可以使学生拥有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和达到教学目标,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自我发展。消极的课堂沉默则恰恰相反,不但不会活跃课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一位美国教师的语言课堂谈起,探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课堂追问在培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和世界观与人生观的指引等方面的重要意义,目的在于提高英语课堂的全面性与人文性,加强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相似文献   

9.
小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插嘴”是常见的现象。对此,教师应多从积极方面来看待和处理,从而切实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营造活跃、快乐、积极向上的课堂效应。  相似文献   

10.
袁辉  刘柱石 《湖南教育》2005,(22):20-21
古代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人得了怪病,去请教医生。医生问他病情如何,他回答“:每当我说话时,肚子里总有一个声音要重复这句话。”医生说:此乃应声虫在作怪。”在我们的课堂中,这种“应声虫”现象并不少见。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或让学生评价某个同学的发言时,总有一些学生不加思考,随口以“好”“对“”知道了”等简单词语作答,至于别人是不是真正答得好,是不是答对了,他对别人的回答是否真的听明白了,他们根本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这类学生他们也许没有听清老师的问题,他们的回答只是对教师问话的一种回应而已,这就是课堂中“应声虫”现象之一…  相似文献   

11.
<正>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学生的主体地位已经受到教师的高度关注,学生"插嘴"的现象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数学课堂之上。有的"插嘴"极具价值,有的却有失偏颇。面对学生的  相似文献   

12.
正一日,我正在初三年级组办公室伏案批改作业。下课铃响,见邻座的李老师怒气冲冲走进来,将教本教案往桌上一摔,一声不吭直喘粗气。笑问其故,其答曰:课堂上有一学生不守纪律,批评时我冲口说了句‘真是狗改不了吃屎的习惯’的粗语。孰料该生一气之下,居然当面与我顶撞起来。真是气死我也!我便劝慰了几句。经常听到一些教师抱怨:现在的学生脾气大得很,老虎屁股摸  相似文献   

13.
“运师见习的新老师回去了,我们班的同学个个哭得眼睛红红的……”一个老师的话没说完,又一个老师接着说:“新老师总共给学生上几节课,他们倒个个痛哭流涕的。”“我们教了学生这么久,要是我们离开了,他们会哭吗?”……耳边听着老师的谈论,眼前浮现出见习老师和学生们在一起的情景:下课铃响了,学生们还想和见习老师多呆一会儿,一位文静的学生悄悄地藏起了见习老师的教本,大胆一点的学生就跑到讲台前拉住老师的手和衣服不放开,见习老师的脸上没有丝毫的怒色,只是耐心地解释着;体育课上,见习老师和学生们玩起了“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虽然老师…  相似文献   

14.
<正>听了多人执教的《天游峰的扫路人》(苏教版)一课,其间出现了一些引导学生质疑的教学环节,现摘录几处,以作反思和借鉴。1.将学生的质疑只作点缀,  相似文献   

15.
1978年,我国《宪法》规定:“国家提倡和推行计划生育。”如今第一代独生子女已经长大,进入结婚生子的高峰期。早在2003年,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独生子女养育独生子女”的社会现象已在数百万家庭成为现实,约占同龄婴幼儿家庭的12%左右,未来10年,“独生父母”家庭在我国至少会达到上千万个,并将成为社会主流。这一现象将对整个社会的进程产生重大影响。昔日的“小太阳”“小皇帝”们要转变为“独生父母”角色,面临教育子女的责任。在教育领域里,年轻的独生代力量也正在教师队伍中异军突起。独生代教育独生子女的现象日益明显,再度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6.
对“闭卷现象”的反思”王庆军,马力平(合肥工业大学)考试是高校教学过程中最普遍的教学环节之一。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笔者执教十余载,担任监考逾百次。使我们困惑的是:尽管各次考试的科目、主考教师及其他因素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7.
工作至今,我的数学课堂经历了知识本位下重结果轻过程、追求实践操作却忘了为什么要操作的诸多误区,这样的做法,淡化了学生生成的权利,学生的创造性被人为压制,学生的个性被人为封锁,学生的生命被漠视。尊重主体,让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我们应搭建生命成长的课堂舞台,还学生自己做主的课堂,让每一个学生都自主学习,张扬生命的灵性。  相似文献   

18.
现象一:片面理解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前一阶段,很多展示课、研究课、优质课、竞赛课几乎每节必用课件、网上资源等声光电齐备、画面精美的教学素材,教师几乎不用粉笔书写一个字,教师好似一个放映员,只需要把制作好的课件完完整整播放一遍,一节课就大功告成。也难怪,有些竞赛性质的课堂评分标准里面常常设有使用课件的分值。  相似文献   

19.
阅读教学中“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缺失现象,主要表现在:脱离文本,天马行空;不顾主题,随意生发;借助媒体.视觉替代;无限拓展,本末倒置。我们应让学生走进文本,理解文本,让文本参与师生的对话交流,从而提高对话的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0.
詹桂华 《考试周刊》2014,(41):126-126
新课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突出了学习小组的合作和展示。然而,在小组合作中出现了诸多令老师们棘手的问题,有形而无质,费时又无效,即"假合作"现象,极大降低了课堂的实效性,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对此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