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 5 0年代中期发生的“台湾海峡危机” ,是在朝鲜战争结束后特殊国际背景下 ,两岸关系变化发展中的一段特殊的插曲。中国政府因应“危机”前后两岸现状和国家统一大业的需要 ,适时作出了解决台湾问题的新抉策 ,为后来形成“一国两制”国策进行了奠基性努力。  相似文献   

2.
台湾问题是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1954年至1955年发生的台湾海峡危机,则是中美两国围绕台湾问题发生的一次严重对抗。本文主要依据近年来公开的文献资料,对第一次台湾海峡危机及其所造成的影响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第一次“台湾危机”是中美两国在朝鲜停战后围绕问题的初次交锋。在这次危机中,中美双方围绕一个中国的原则展开了激烈斗争。中国政府决定炮击金门,是为了通过有限的军事行动,在全世界面前突出台湾问题,表明中国维护一个中国原则的坚守立场;而美国政府给自己的脖颈上套绞索,则是其推行“划峡而治”、“两个中国”政策的必然;作为这场危机的结局而开始的中美大使级会谈,则成为中国政府反对美国制造“两个中国”图谋的另一特殊方式。  相似文献   

4.
“鲁尔危机”一般是指 1 92 3年初法德两国由于赔款问题发生冲突 ,法国出兵占领德国工业中心鲁尔而爆发的危机。实际上 ,此前还发生过两次鲁尔危机。一次是 1 92 1年 3月以法国为首的协约国占领莱茵兰的三个桥头堡而酿成危机 ;另一次则在各类史书中绝少提及 ,由于其发生时间最早 ,不妨称之为“第一次鲁尔危机”。第一次鲁尔危机发生在 1 92 0年 4月 6日。一战结束后 ,德国经济遭受严重破坏 ,社会动荡不安。 1 92 0年 3月 1 3日 ,普鲁士地方长官卡普和卢特韦茨发动暴乱 ,率领 80 0 0陆军向柏林进攻。德国政府未进行有效抵抗 ,但广大工人群众…  相似文献   

5.
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敏感的问题。围绕台湾问题,中美两国的关系从五六十年代的敌视对抗,走到七八十年代的缓和合作,九十年代再次跌入低谷。台湾问题成了实现祖国统一的最大障碍,也是中美两国关系在经历了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之后,仍未实现关系完全正常化的根本症结所在。推进两岸关系恰恰是打破“两国三方”博弈僵局的关键所在,中国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不仅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有利于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相似文献   

6.
台湾岛内“台独”分子,为达到分裂祖国的目的,重弹台湾主权归属“法律地位未定论”之老调。对此,本文从多方面进行了有理有据的剖析与论证。评述台湾归属中国是天经地义的。  相似文献   

7.
据台湾媒体报道,在台湾争议多时的高中历史课程暂行纲要草案终于定案。为避免卷入“政治争议”,台湾“教育部”高中课程发展委员会前天通过的历史课程纲要,删除了《开罗宣言》、《旧金山和约》和《中日和约》等叙述,并将“威权体制”及“国民政府窃政”等文字改成中性用语。  相似文献   

8.
试析企业的危机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危机管理是现代企业的一个薄弱环节,当前对于一些企业还是比较陌生的概念,尤其是国内企业。当他们遇到突发事件时,心理准备和措施准备都远远不足,使企业的品牌形象和企业信誉都受到致命的打击,甚至危及生存。本从危机预测、危机处理及恢复三个方面分析了危机管理的流程,旨在为企业决策提供一点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关于朝鲜战争,中国领导人曾在四个方面做出过重大决策,本文对此历史过程及其结果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在苏联和朝鲜已经商定对南朝鲜采取军事进攻的情况下,中国无可奈何地做出了支持发动战争的决策;在联合国军已经越过三八线的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毛泽东力排众议决心派兵入朝作战,目的在于取得斯大林的信任,借助中苏同盟的威慑力和苏联的援助,稳固新生的革命政权、保障中国的国家安全。后来的历史进程证明,中国出兵实现了决策者预定的目标;中国在志愿军突破三八线并已达到出兵原定目标的情况下,拒绝了联合国的停火议案,错失了在各方面条件有利于己而实现停战的机会,结果陷入全面被动;在漫长的停战谈判过程中,中国的决策方针变化较大,先是急于达成停战协议,而后转为"边谈边打边建设",最后在苏联新领导人决定立即结束战争的要求下,只得按照美国的条件签订了停战协定。文章对于中国领导人处理第一次重大周边危机一系列决策的成败得失依次做出了历史评论和检讨。  相似文献   

10.
赵学功 《历史教学》2003,66(7):19-23
1895-1896年围绕委内瑞拉与英属圭亚那领土争端而爆发的第一次委内瑞拉危机,是美国外交史和美英关系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美国政府不仅主导了危机的解决,而且通过所谓调解争端进一步扩展了门罗主义的范围,确立了自己在美洲的霸权地位.  相似文献   

11.
1895—1896年围绕委内瑞拉与英属圭亚那领土争端而爆发的第一次委内瑞拉危机,是美国外交史和美英关系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美国政府不仅主导了危机的解决,而且通过所谓调解争端进一步扩展了门罗主义的范围,确立了自己在美洲的霸权地位。  相似文献   

12.
13.
第二次台湾海峡危机是亚洲冷战中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在这次危机中.苏联决策是相当谨慎和克制的。它的危机决策是:既努力避免与美国发生直接的军事冲突.又必须顾及中苏同盟的存在,给予中国以政治支持。这样一种两难境地不仅反映了核时代美苏对抗的实质.同时也凸显出赫鲁晓夫当政时期苏联对外政策的内在紧张。就结局而言,一方面.此次危机强化了赫鲁晓夫对一苏联难以真正驾驭中国的认知,昔日的中苏兄弟关系已经蜕变为蕴藏着危机的“脆弱的同盟”:另一方面.赫鲁晓夫更加坚信苏美合作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14.
为了再次向世界人民传递中国不甘使自己的领土被人永久分裂的信息,中国于1958年8月23日开始炮击金门。金门炮声又一次把美国地进退两难的境地,美台之间的矛盾又因此走向尖锐化和公开化。在这次危机中,美国缍完成了自己对台湾的政策目标,即迫使蒋介石答应不以武力进攻中国大陆,使之能够推行“一中一台”、“两个中国”的政策。  相似文献   

15.
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敏感、最核心的问题,中美关系发展的顺利与否同台湾问题处理的好坏息息相关。长期以来,美国为了遏制中国,不断在台湾问题上制造事端。历史证明,在由台湾问题引起的中美关系危机中,美国应承担主要责任。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对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16.
两次炮击金门,两次攻而不占,一方面表明了新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坚定立场,挫败了美国“划峡而治”的政治阴谋,另一方面也为两岸开辟了一个相互沟通和联系的特殊渠道。  相似文献   

17.
台湾的现状表明其要继续走“台独”道路。中国政府对此绝对不会坐视不管,提出要早日解决台湾问题,美国则从自己的战略利益出发在两岸之间玩平衡游戏,但这只能应付一时,不能应付长久。  相似文献   

18.
台湾问题的缘起与中美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建立初期,美国出于对全球战略的考虑,开始制定使台湾与中国大陆分离的方案。朝鲜战争后,为了对中国实行全面孤立和遏制,美国开始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中国政府为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在台湾问题上与美国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斗争。50、60年代,台湾问题成为中美两国之间斗争的一大主题。  相似文献   

19.
美国因素是两岸长期分离的主要外部因素。台湾问题中的美国因素表现为政治上强化美台实质关系,外交上支持台湾“拓展国际生存空间”,军事上扩大对台军售,经济上加强双方经贸关系。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根本政策目标是希望维持台海现状,最大程度地实现美国的政治、经济和战略利益。应充分认识到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干预台湾问题的可能性在增加,但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其影响也不可能无限度地扩张。  相似文献   

20.
第二次柏林危机中,西方盟国对德国重新统一的立场发生了深刻变化,联邦德国阿登纳政府的统一政策及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面临严峻的考验。经历了第二次柏林危机,联邦德国认识到:联邦德国与民主德国的彻底对立是德国重新统一最大的障碍,在统一问题上完全依赖西方盟国的政策不可能实现德国的重新统一,应该采取新的政策。在第二次柏林危机的冲击下,联邦德国的统一政策和基本外交原则发生了重大转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