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资本对教育机会的介入,深刻地影响了我国教育的公平性。本文从社会资本的研究出发,通过分析高考移民与高考加分政策,即社会资本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介入路径,探讨社会资本对教育机会公平的深刻影响,并试图追寻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教育公平: 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新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教育公平: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特征建设学习型社会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教育公平是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特征。教育公平是指社会为每一个人创造相同的受教育条件,每一个人都能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学习型社会强调把受教育和学习视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社会应保证每个人无论其年龄、学历、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如何,都能充分享受到受教育和学习的机会,通过平等的学习机会,完美自己的人格,增长知识,发展能力。同时,学习型社会强调对弱势群体的重视,通过各种特殊有效的措施,促进教育的民主化。实现教育公平,达到“全民终身学习”的目标,是…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英才教育的产生历史的批判与反思,探讨教育机会三部曲——入学机会公平、就读优质学校机会公平和教育过程参与机会公平来实现整个社会的教育机会公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公正是一个古老而现实的问题。机会平等是社会正义研究的重要内容,可分为形式上的机会平等和事实上的机会平等。对所有人开放的地位和职务的竞争机会的获得,关键取决于发展潜力机会的获得。而发展潜力机会的获得取决于教育。因此,教育公正是实现机会平等原则的核心内容。我国目前在地区、城乡、校际、性别和群体阶层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教育不公现象,并从宏观的国家基本制度安排和政策制定角度来看,实现教育公正应遵循:基本受教育权利的完全平等、非基本受教育权利的比例平等、利益补偿三个原则。  相似文献   

5.
上一期我们就《纲要》明确提出的育人为本和改革创新两项工作方针,约请省内的教育专家作了深入的解读和探讨,获得了很好的反响。本期的两位教育专家则将就促进公平的工作方针和如何实现高效课堂的问题,结合《纲要》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希望广大读者继续来稿讨论,踊跃参与到《纲要》的学习热潮中来!  相似文献   

6.
公正是社会的首要价值,也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促进社会公正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教育公正是社会公正的一部分,而且是关系民生问题的重要部分;同时,教育又是培育公民的公平意识和正义毒,实现政治公正、经济公正和文化公正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教育公正是朝向社会公正迈进的不可缺少的"王牌".  相似文献   

7.
教育公平的主要内涵与社会意义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其主要内涵包括人人享受平等的教育权利;人人平等地享有公共教育资源;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向社会弱势群体倾斜("不平等"的矫正);反对各种形式的教育特权.教育公平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反映了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是现代政治民主化的重要内容,体现了现代社会文化价值观.教育公平是现代社会的基础性公平,教育公平的实现和扩大对于促进整个社会公平程度的提高、保障人的发展的起点公平、消除知识鸿沟以迎接知识社会的挑战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青海教育》2007,(3):54-54
30年前,高考在被废止了10年之后终于得以恢复。事实上,这不是简单地恢复了一个考试的制度,而是社会公平与公正的重建。高考制度的恢复和建立,反映了人人享有教育资源的价值观念,反映了人们对公平与公正这一引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观念的认同和信心,反映了社会的理性和进步。高考是选拔性考试,因此高考对公平性原则进行操作的第一要务,就是确定科学合理的选拔标准。1.在以往科学能力要求的基础上,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考核目标体系。2.强化考试的情景设计,鼓励和引导积极的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9.
公平是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和共同幸福,最终标准和方式是平等与效率相互促进的关系状态,是不同公平标准和方式的和谐统一。公平的不同目标追求、理论基础、评价标准和实践方式形成不同结果。道德公平的目标、理论、标准和方式是人格平等,趋向是理想多于现实。经济公平的目标、理论、标准和方式是能力平等,结果是现实多于理想。政治公平的目标、理论、标准和方式,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特点,但其永恒主题不仅是平衡稳定与发展、平等与效率的关系,形成它们相互促进、持续不断提高水平的公平的关系状态,而且总是在道德理想与经济现实的矛盾中博弈和寻找平衡。教育公平与社会公平互为基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教育公平对促进社会公平有重要意义,社会公平对促进教育公平有重要意义。追求崇高的道德理想是扶贫帮困、慈善仁爱的理论基础,追求互利和双赢是在能力和劳动面前人人平等的理论基础。整个社会道德追求的主流对教育公平具有决定性作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公平具有两面性,并未涉及导致分数差距的经济和社会根源。在政治、道德平等和经济不平等情况下,以不平等的方式促进落后地区经济和教育的发展才是公平的。追求公平既有对能力、经济等有优势的人的权利、利益缺位的关注,也有对能力、经济等处境不利人群的权利、利益缺位的关注,但通常情况其核心是对后者的关注。实现教育公平必须协调道德、经济和政治公平的标准和方式。以人格平等的道德标准和方式,实现教育平等。以能力平等的经济标准和方式,提高教育效率。以平衡道德公平与经济公平关系的政治标准和提供机会、过程公平的方式,形成教育平等与教育效率相互促进的关系状态。通过整合道德、经济和政治的公平标准和方式,形成持续不断提高平等与效率相互促进水平的高水平的教育公平。公平与正义、公正从社会发展中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的最高目标看,具有完全相同的本质,追求和实现教育公平就是追求和实现教育正义、公正。  相似文献   

10.
高校收费与教育机会公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昂贵的高等教育费用,超越了农村家庭承受能力,教育支出戍为“不能承受之重”,大众化的高等教育接纳的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大众化、城市的大众化,引发了教育机会不均等,可能导致“断裂的社会”,贫困将被“世袭”,不仅危及社会公平和效率,而且危及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1.
我国义务教育的机会公平与质量公平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教育公平有教育机会公平和教育质量公平两上不同层面。我国义务教育现阶段,教育机会公平是首要迫切的目标,即人人都有相同的受教育机会,在已基本普及义务教育的城市和发达地区,应更多地关注教育质量公平的实施,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13.
随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奋斗目标的确立,实践公平正义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价值方向。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性工程。机会公平作为教育公平的重要起点,是矫正当前中国教育发展失衡的重要原则。当前,我们要着重在培育机会公平的文化教育理念、创新机会公平的制度模式、打造机会公平的教育起点等方面寻求突破,不断实现中国教育发展的机会公平。  相似文献   

14.
袁振国 《上海教育》2011,(13):24-24
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和不断探索实践的重大课题。这既是教育发展的目标,也是教育发展的理念、体系、制度、政策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5.
16.
论社会公正     
社会公正包括有两个部分:理想公正和现实公正,理想公正是公正的理想状态,也是最高级的公正形式。现实公正是理想公正在现实社会的具体表现状态,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社会的高级纲领和最低纲领的关系。理想公正所要达到的社会是"大同社会"、"乌托邦式的社会",也就是马克思为人类描述的共产主义社会。现今社会正只是走向理想社会的一个阶段,也是漫漫人类历史集合的一点而已。未来人类理想、美好、幸福的生活就是由现实社会逐步发展走进的。人类是理性的,所以,我们应该将自己对未来社会的追求,应该是充满挑战和浪漫主义色彩,这样人来对未来的追求才具有时代价值和意义。罗尔斯教授所阐述的公正原则只能是现实公正,不能成为理想公正的全部。  相似文献   

17.
刘杰 《教育与职业》2005,(22):67-70
2005年7月2口由人民政协报教育周刊、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主办的第九次21世纪教育沙龙在远望楼宾馆举行。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的院长杨东平、中央教科所学术委员会主席程方平、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授史朝、厦门大学高教所所长刘海峰、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副教授阎凤桥、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南京大学社会系教授张玉林、  相似文献   

18.
从教育过程的角度看,教育机会公平在逻辑上可以区分为三种类型:教育起点公平、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利用公平。教育起点公平强调受教育权利和基本受教育资源的平等:教育过程公平强调教育过程中公平的表现机会;教育利用公平则主要强调升学前程公平地向所有人真正开放。教育机会公平类型的研究不仅有利于人们更加深刻而客观地把握中国教育公平的实情.而且有利于人们理清中国教育公平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9.
教育机会从其提供者的情形来看,可以分为两类:社会提供的教育机会与非社会提供的教育机会。非社会提供的教育机会比较复杂,主要包括:天赋提供的教育机会、家庭提供的教育机会、运气提供的教育机会、个人努力提供的教育机会,等等,它们皆属私人权利,是教育机会享有者的个人权利。社会,主要通过政府提供的教育机会,则与天赋、家庭、运气、个人努力等提供的教育机会根本不同,它属于公共权利,是全社会人人均应享有的“人权和幸福”。  相似文献   

20.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进入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阶段,这一时期,有关“现代化的理想”、“现代性的话语”、“现代性的发展观”受到推崇并成为了国家的主流话语,社会发展的逻辑也从改革开放前的追求革命理想、强调阶级斗争演变为以“理性”、“效率”、“效益”、“能力”、“素质”等为核心价值观的现代化富国强民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