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目漱石的个人主义不是无条件的,而是道义上的个人主义.要求一个人在发展自我的同时,必须意识到他人的存在,必须公正地处理自我和他人的关系,必须用人格、义务和责任等社会观念来约束自己.  相似文献   

2.
社会认知神经科学关于自我与他人共享表征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认知神经科学关于自我与他人的共享袁征观建立在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以及认知神经科学的基础上。目前的研究阐述了人们如何对自我和他人进行区分和辨别,如何协调和对比自我及他人的袁征,同时解释区分自我和他人社会性表征的脑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自我? 给自我下个准确的定义非常困难,因为它必须反映人们对自我比较一致的看法,然而我们所接触到的大多数函义是来自实质上难于互相交流和难于趋于一致的个人经验。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从我们的个人经验中概括出某种东西作为自我的定义。Bannister和Fransella(1980年)实现了这一意图,其具体内容如下: 1、我们都意识到我们是独立于他人的,并依靠我们自己的意识。首先,可考察一下与我们自己和与他人交“流方式的差异。一般来说,与他人交流的  相似文献   

4.
谈关怀伦理学视角下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德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德育必须以关注学生与他人的交往为着眼点,帮助学生实现从“接受关怀”到“关怀自我”到“关怀他人”再到“自我与他人和谐相处”概念的建立.德育的内容应以关怀为核心,其中包括关怀知识的传递、关怀意识的形成和关怀能力的培养等.德育过程中应遵循以身作则、因材施教等原则,德育方法是树立榜样、进行对话、引导实践和给予认可等.  相似文献   

5.
自我评价在成人学生的学习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由于成人教育的特点和他人评价的不足以及成人心理上的特点,要求加强自我评价的地位和作用,为了有效地实施自我评价,就必须树立正确的评价观;掌握科学的评价模式、合理的评价方法以及培养和发展元认知能力等。  相似文献   

6.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成材。成材为什么?为了孩子今后独立生活时,能对社会有所贡献,能对他人有所服务,能对自己的发展有所帮助。而无论是贡献社会,还是服务他人,以及发展自我,前提是自我必须能很安全地生存。因此,可以说,安全地生存是成材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7.
"身份认同"是指人们对我(们)是谁以及他们是谁的理解,反过来,即他人又如何来理解自我和他人.教师的身份认同在频繁的教育改革中发生了动摇甚至颠覆性的变化,改革的到来使教师对自己原本熟悉的专业场景失去了熟悉感和控制感,打破了自我的平衡.这种平衡必须通过改革中的重构身份认同方能恢复.我们姑且将教师的自我重构划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相似文献   

8.
正一线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研究和改进课堂教学,这种研究和改进更应该在教育现场进行。布鲁纳说:"自我可以———实际上必须———从‘他人’的角度予以界定。"一般来说,教师并非孤立地形成和改进教学的策略,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实践反思和改进离不开其他教师的参与和指导。课堂教学中,教师从同伴身上学得更多,从他人身上学得更多。这样,"研  相似文献   

9.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种以“己”出发的自我主体论观点。由于功利主义的泛滥,个人主义越来越盛行,他者关怀在人们生活中变得越来越欠缺,走进他者已成为时代的呼声。必须在道德教育中重塑他者意识。重塑我国道德教育中的“他者意识”,必须培养学生学会理解他人、关心他人,并通过与他人对话、沟通来实现与他人的平等交往。  相似文献   

10.
投射自我是指人们想象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而由此产生的自我认知。它在自我概念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与自尊有着重要的关系、心理学家收集人们的自我观点、他人对自己的真实评价和想象他人对自己的评价用以研究投射自我,并探索三者间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1.
尊重他人是一种美德,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尊重,是人的一生修养以及自我内涵的表现,也是人所必须具有的品质。在现实生活中,经常有人不注意尊重他人: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左邻右舍、亲朋好友甚至家人之间,有时候完全以自我为中心,不注意别人的感受,不给对方留下  相似文献   

12.
神经现象学是神经科学和现象学相结合的新兴多学科研究领域,主要解释不同人称视角下意识体验的转换及其神经基础。它的兴起为自我和他人同一性的研究开辟了全新的进路。神经现象学认为在他人与自我之间的等价关系是依靠一种"体验式共鸣"的具身模仿机制来完成的。通过具身模仿,使得我们对他人行为的现象描述与自我产生的类似行为的内部表征相一致。当前的研究发现镜像神经元很有可能是赋予我们这种具身模仿能力的神经机制。通过与他人共享这种神经状态的方式,使得自我———他人能够共享不同身体的意识体验,从而实现"客观他人"到"主观自我"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种以"己"出发的自我主体论观点,以此作为我与他人关系的道德基础在逻辑上是无效的。由于功利主义的泛滥,个人主义越来越盛行,他者关怀在人们生活中变得越来越欠缺,走进他者已成为时代的呼声。因此,必须在道德教育中重塑"他者意识",培养学生学会理解他人、关心他人,并通过与他人对话、沟通来实现与他人的平等交往。  相似文献   

14.
福楼拜笔下的女主人公爱玛一直是人们经久不息的讨论话题。从萨特的存在观来看,自我的存在要关注与自我本身和与他人的关系。爱玛与自我的关系包含想象的自我,自以为的自我和客观实际中的自我三个层面,却只存在于过去和现在两个时间维度。爱玛高居于他人之外来对待与他人的关系,在超越自我实存的时空去追求“想象的自我”的客体欲望满足,自我存在的多层分裂和时空差异的实存,最终以消灭自己的肉体生命来承认自我意识存在的回归。  相似文献   

15.
对“他人”问题的讨论是唐君毅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唐君毅试图从形而上学和伦理学两个角度确立他人的存在和意义,但与其构建境界理论的独特方式有关,他既没能确立他人存在的必然性,也没有肯定他人存在的独立价值,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没有充分尊重他人的他性.事实上,他人的存在不需要自我之肯定,相反还是自我得以成立的基础,他人对自我而言也不只具有工具意义,而是具有其独立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要针对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状况及年龄特点实施教育,注重品德能力的,才能使学生逐重以下几个方面能力的培养。必须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即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我批评、自我控制的能力,严于律己就是这种能力的具体表现。初中阶段的品德教育尤应注重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必须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他人和公正评价他人的能力,发现并吸取他人长处的能力,团结同学一道工作的能力,组织工作能力等。宽以待人就是这种能力的体现。必须培养学生分清是非的能力,使其在各种思想行为面前,能区别…  相似文献   

17.
萨特在其文学中对其存在主义哲学进行了形象化解说,其中心即"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在其戏剧作品中,"他人即地狱"首先表现为他人对个体认知的介入与对个体自欺的侵犯,与个体围绕注视展开超越与被超越的斗争。另一方面,个体依赖他人达成对自我的认知,通过自由选择并承担责任追求自我的绝对自由。"自我"与"他人"在人的存在层面达成同一。  相似文献   

18.
他人是镜子     
他人,是自己的一面镜子。他人的成功与失败、幸运与灾祸、善恶与爱憎、生死与美丑,包括他人的一切,都可以用来对比自己,对照自己。人们正是通过不断地和各种各样的人对比、对照来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当  相似文献   

19.
被遗忘的领域:身体与自我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身体不仅是物理实体,而且处于社会和历史之中,承载着一定的社会关系.现代以来,被视为他人或自然的工具的身体,逐渐成为自我控制和改造的对象.教育领域中,学生的身体处于被自我或他人压制、控制和忽略的地位.身体具有三个层面,即物质层面、美学层面和哲学层面,是自我价值感、力量感、美感、道德感的重要来源.对身体健康发展的束缚,必然以牺牲精神的发展为代价.学校教育必须寻求自我和身体的和谐发展,将身体的"物质-美学-哲学"三个层面结合起来,促进个人寻求合适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0.
蔡晋琴 《阅读与鉴赏》2011,(2):43-43,42
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在进行作文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懂得,习作有时为自己而写,即自我表达,有时是要写给他人看,即为了与人交流;必须让学生知道,习作不是为了要给老师批改,习作不是为了完成一次任务;必须让学生懂得,习作是为了要表达自己的感受。只有这样,才谈得上个性作文,创意作文,才能让学生的作文快乐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